宋敏
【摘 要】目的:探討中職護理教育中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運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我校的2017級護理專業學生52名(對照組)和2018級護理專業學生52名(研究組)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方式,而研究組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式,對比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綜合素質達標率以及教學方式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的理論以及操作技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綜合素質達標率明顯高與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教學方式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中職護理教育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受到學生的歡迎,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職護理教育;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應用效果
中職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具有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優秀專業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中職院校的護理教育中,護理教育的質量對護理行業人員的優劣具有很重要的影響[1-2]。中職院校的學生生源質量相對比較低,很多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其教學效果一直不是十分理想[3]。近年來隨著新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被引入到中職護理教育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改變教師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重新成為課堂主體,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有效的掌握課程內容[4]。本研究主要探討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中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效果,選取我院的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現將相關的研究過程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我校的2017級護理專業學生52名(對照組)和2018級護理專業學生52名(研究組)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男28名,女24名,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19.37±0.68)歲;研究組男30名,女22名,年齡18~21歲,平均年齡(19.21±0.53)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相比,其差異無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學生采用常規教學方式,研究組學生則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及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1)教學準備工作。在開展護理教學前,需要先對各級醫院進行調查,與相關的護理人員討論崗位需求,邀請其協助進行課程改革。根據調研的結果,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排序,綜合考慮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的流向,如老人療養院,社區醫院等,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其就業的需求進行相關課程內容設置。對于中職院校的護理專業學生來說,在就業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可以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課程的實用性,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快速了解未來職業的工作模式。(2)模擬真實工作場景。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就是對真實工作場景進行模擬,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前就可以提前了解自己的工作環境,熟悉環境和發現問題,并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及時的解決問題。如可以創設一個社區醫院老年患者突發心臟病的工作場景,然后是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知識,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而教師在學生處理的過程中對其表現進行觀察,結束后對其進行評論和指導,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操作技能。(3)在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將大量的實際工作案例引入課堂,促進學生學習視野的開拓,使學生可以了解在未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邏輯能力,在進行相關教學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使其分別進行案例討論,然后匯總各個小組的意見,選出表現最好的小組,最后由教師對各組進行點評和意見指導。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綜合素質達標情況以及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其中考核成績包括理論考核以及技能考核兩部分,兩項考核成績的滿分均為100分,理論考核采用教師出題學生答卷的方式,而技能考核則在實訓場所對學生的護理操作能力、操作規范程度以及護理禮儀等進行評價。綜合素質達標情況包括自學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行為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其評價由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來決定。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的評價采用調查問卷表的形式進行,滿分為100分,81~100分為滿意,61~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及其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為滿意和基本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研究組的理論以及操作技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1所示。
2.2 兩組學生綜合素質達標率比較
研究組的自學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行為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2所示。
2.3 兩組學生對教學方式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3所示。
3 討論
對于中職院校來說,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具有很強針對性的專業人才,因而應當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改革教學方式,促進教學實效性的增長[5]。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育中應用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1)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專業知識缺乏的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一人唱獨角戲,再加上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就業方向不是十分明確,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師提前向學生講授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式和就業方向,以就業作為導向來選擇教學內容,進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6]。(2)這種教學方式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案例和教學情景的創設是一大特色和亮點,學生通過真實的案例以及情景對自己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檢驗:同時還可以檢驗學生的護理服務態度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在長期的培養下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3)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可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工作能力強,專業水平高,全面發展的優秀護理人才。隨著人們的護理理念的提升,在未來的護理行業勢必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而中職院校通過改革自身的教育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培養質量的提高,進而為社會輸送大量的高質量護理人才,滿足人們的護理需求。基于此,中職院校應當大力推廣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以此為指導創建新的教學體系,為中等職業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行動導向模式的研究所的學生的考核成績,綜合素質達標率以及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職護理專業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提高。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中職護理教育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受到學生的歡迎,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曹納納.探究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中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20(6):144.
劉云.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高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8,24(23):355-356.
石垚.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中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8(11):245.
何興榮.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中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7,4(23):167,169.
李賽珍.芻議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中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6,10(26):120.
鄭軍,楊穎,王衛東.淺析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中職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實踐,2015,11(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