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馬鞍山市首批名師叢書
2020 年春節前夕,馬鞍山市中小學名師叢書首發式在市教育局舉行,首批6 冊名師叢書正式發行。這6本名師專著運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通過分析典型案例總結經驗、提煉思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生本性和應用性,對提升名師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使廣大年輕教師更好地學習、借鑒、踐行名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名師叢書的發行,是馬鞍山市積極發揮名師引領作用的一個縮影。從2006 年馬鞍山市成立名師教育工作室以來,截至2019 年,全市共組建了44 個“三名”工作室,其中,名師工作室25 個、名校長(名園長)工作室9 個、名班主任工作室10 個。
目前,馬鞍山市已形成了一支以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主體的高素質名師隊伍。在名師們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下,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更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大師,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為人師者的幸福。
時間回溯至2019 年3 月28 日的一個下午,在市紅星中學的多媒體報告廳內,來自三縣三區的高中語文教師濟濟一堂,座無虛席,參加市學科帶頭人示范課,只為目睹馬鞍山年輕的“80 后”學科帶頭人——桂芳老師的風采。
登上講臺,桂芳老師的這節語文課妙語連珠、收放自如。令人尤為驚嘆的是她手中的教案。與其說是教案,倒不如說是腳本,雖然只是一節公開課,但桂芳老師卻做了一個專題的準備——厚厚的一本小冊子。本節課是她整個專題中的一節課,有背景、有步驟、有成果,使得課堂有源可溯、有本可依。
不僅對待課程教學認真細致,桂芳還是一個善于總結思考的人。集結了語文教學路上的點滴,捕捉了課堂之外的每一個詩意瞬間,作為首批名師叢書之一,由她主編的《詩意語文——高中語文課堂內外的詩意瞬間》順利出版了。全書以古詩文教學內容貫穿始終,輔以教學設計指導和教育教學隨筆,對于年輕的一線教師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價值,能幫助他們打開教學思路,順利展開課堂教學。
作為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桂芳老師在嚴格要求工作室成員的同時,能夠率先垂范,很好地激發了工作室成員的工作熱情。
“桂老師不僅有淵博的學識、駕馭課堂的能力,更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語文教師做事的態度。”工作室成員王宏勝老師說。
名師善教,緣于名師善學。對于工作室的其他成員來說,一個好的主持人,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同行者前進的方向,在激勵奮進的路上,目標清晰,坐標明確。由莊慶松校長主持的“莊慶松名校長工作室”,就確立了“成就校長,引領教師”的活動宗旨。
自2012 年5 月成立工作室以來,莊慶松校長至今做了三屆的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先后三批吸納成員校長22 名,參與工作室活動的學校校長、老師幾乎涵蓋了馬鞍山三縣三區。
作為馬鞍山的老校長、名校長、正高級教師,莊慶松校長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教學一線,是令人尊敬的前輩。他有一個基本的觀點,雖是“名校長工作室的領銜人”,但也決不能脫離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教研,不能忽視教書育人的主體——教師的需求,更不能丟下“課程”談管理。
工作室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不僅歷練了校長,也成就了教師。多位校長被任命為市(區)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或出任集團校長。一批名師涌現出來,其中包括2015 年榮獲“全國外語名師、教學能手”的朱蕾老師;2016 年榮獲第二屆全國區縣“藍寶石杯”課堂教學大賽特等獎的劉燕老師,還有被評為安徽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的薛玲芳老師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馬鞍山市通過“三名”工作室不斷發揮名師引領效應,激勵廣大校長、教師不斷前行,收獲一路芬芳。
加快中小學教師隊伍、校長(園長)隊伍和班主任隊伍建設,是馬鞍山市多年來連續組建“三名”工作室的初衷。但僅靠發揮主持人的垂范效應和標桿引領作用還遠遠不夠,不斷學習、多方交流、以學促教才是根本。
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站在“三名”工作室搭建的這塊教研高地上,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和交流活動浸潤了廣大教師的心靈,促進了他們的成長。
在莊慶松名校長工作室,8 年來,工作室已聯合成員學校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實踐尊重教育 構建生本課堂”教學研討暨校長論壇系列活動,即“教學研討+校長論壇”。9 個學科的140 余位優秀教師(校長)參與同課異構研討,聽課教師覆蓋三區三縣,達兩千余人次。教師真實的課堂、同伴真實的研討、專家精準的點評,有效地引導老師們關注課堂師生關系,詮釋了“受尊重、會學習”的課堂文化的豐富內涵及實施策略。活動還影響輻射到周邊地區的學校,前來參加活動的有來自蕪湖、池州、滁州等地的校長、教師。
馬鞍山市名師走進上海實驗東校交流
在夏能斌名師工作室,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工作室走遍了成員所在學校,與當地學校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共對外開課百余節。工作室還多次組織成員去江、浙、滬以及省城合肥等地,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觀摩、交流活動,感悟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與頂級專家零距離交流,感受新教材教學前沿氣息,把握新課標教改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成員們不斷地發現問題,并且想方設法地去解決問題。尤其是課后,別人的評價、專家的引領、個人的反思,讓成員不斷改變舊有的觀念,學習和掌握新的教學方法,磨煉出更強的駕馭課堂能力。
在俞潔文名師工作室,多年來,工作室承辦了市小學數學“全國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馬鞍山市小學數學基于數形結合的教學時段研究”、工作室市級展示課等一系列省、市級教研活動,深入推進課題研究和工作室跨學科聯動,讓工作室每個人內在的力量不斷被喚醒、激發、放大。
在殷俊名師工作室,成員們走進三區三縣進行互惠教研;確定研討主題,每學期舉行“殷俊英語教育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為參加安徽省初中英語骨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高端培訓的老師們提供展示課;前往合肥46 中、屯溪六中、上海實驗中學等學校進行教學交流……工作室成員越來越認識到,要做一名好老師,絕不僅僅是上好課那么簡單,只有堅持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成為“源頭活水”。
只有經歷過、努力過,才更有底氣、也更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路。正如殷俊名師工作室成員夏谞老師所言:“回顧從教以來這十余年的時光,個人成長速度最快的階段,便是加入殷俊英語名師工作室的這3 年。”
在快速發展的全新時代,對于師者來說,其職責絕非僅僅為傳道授業解惑。感受師道之尊嚴,在為人師的道路上不斷收到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樣是每位教師努力的目標。
如同一座橋梁,“三名”工作室為成員的專業化發展、專業技能的提高、專業知識的拓展搭建了更多、更好、更高的平臺,讓他們沖破了專業發展的“高原期”,迎來了事業的新輝煌,更品嘗到了為人師的幸福“味道”。
作為桂芳語文名師工作室的一員,王宏勝老師非常清楚地記得自己的一次市級公開課的經歷。
“開課前,桂老師手把手指導,組織全工作室成員參與討論、觀摩,并提出中肯的建議,經過多次磨課,直到滿意為止。上課的那天,同事們看到桂芳老師幫我精心制作的教案手冊時都艷羨不已,都為我能拜到這么一位好老師而高興。”王宏勝說。
在主持人桂芳老師的指導下,王宏勝先后榮獲安徽省第四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省級二等獎和第八屆長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賽高中組一等獎。其他各位成員也在各類比賽中斬獲頗豐。
夏能斌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夏能斌老師致力于引領全體成員“在專業發展過程中享受幸福教育生活”,他認為,成員的專業發展究其本質就是一種教育文化的發展,成員的專業發展并不只是師德的提高、技能的嫻熟、知識的積淀,更講究情感價值觀的形成。在工作室的“艱苦訓練”中,成員們練足了底氣,挺起了胸膛,鍛煉出了強大的內心,在個人素養比賽中更是捷報頻傳:工作室里年紀最小的張文娟老師一舉奪得第六屆華東四省區小學語文優質課評比大賽的特等獎,并在2016 年成為省第十一批特級教師中最年輕的一個。工作室成員中,4 人被授予安徽省特級教師,1 人成為安徽省鄉村名師工作室首席負責人,9 人被授予市學科帶頭人稱號,14 人被授予市骨干教師。
現已成長為市級骨干教師,還曾是省優質課大賽二等獎的獲得者,來自花園初級中學的湯麗蕓老師說:“白駒過隙,從遞交殷俊名師工作室學員申請表時的小心翼翼到如今市級公開課上的自信滿滿,三年的時間在不經意之間悄然流逝。我很幸運加入這樣的一個團隊,擁有了這樣的一位導師,走過了這樣的一段難忘的旅程,這一切都讓我的回憶充滿著喜悅與幸福。”
成長之道即是幸福之道。這是一種不斷追尋的狀態,一種永遠成長的姿態。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馬鞍山市的教師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