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明
摘要: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客觀性,但是企業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識別并加以防范,從而降低財務風險給企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自2007年以來,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但隨之卻伴隨著較高的財務風險。基于此,本文從總結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與防范方法入手,對融資租賃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并對其成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融資租賃企業強化財務風險管控的主要措施,旨在為融資租賃企業提高其財務風險管控水平、實現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風險;融資租賃企業;識別;成因
一、融資租賃企業財務風險概述
廣義的融資租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是指融資租賃企業在開展投資、籌資以及其他與財務有關的經濟活動過程中,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其收益與損失的不確定性。由于融資租賃業務是一種具有融資與融物、技術更新以及貿易相結合特性的金融業務,因此其財務風險除了具有一般財務風險特征之外,一個較為突出的特點是更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管控難度更大。
二、財務風險的識別方法與防范方法總結
結合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對融資租賃企業的財務風險識別方法和防范方法總結如下:
一是財務風險的識別方法。在財務風險管控實務中,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常用的方法可劃分為定性識別法和定量識別法:定性識別法主要有“四階段”分析法、幕景識別法、專家調查法和業務流程圖分析法;定量識別法主要有多變量分析法、財務報表分析法,其中財務報表分析法主要包括現金流量分析法、財務指標比率分析法、資本結構分析法、財務杠桿分析法。
二是財務風險的防范方法。對于財務風險的防范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四類:一是財務風險的回避,即在進行財務決策時,為避免發生經濟損失而選擇主動避開風險;二是財務風險的分散,即采用多元化經營以及與其他企業共同投資等方式來分散風險,實現風險共擔;三是財務風險的轉移,即通過簽署某種協議的方式將財務風險轉移給其他企業承擔;四是財務風險降低的方法,即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措施來減少財務風險發生的幾率及其造成的經濟損失。
三、融資租賃企業財務風險識別及其成因分析
從2007年至今,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融資租賃企業數量成倍增長,行業快速發展給融資租賃企業帶來了激烈的行業競爭,導致部分企業過于追求業務增長,缺乏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同時加上我國步入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其他行業的不景氣也對融資租賃行業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造成其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的總體財務風險趨于高位。在此對其面臨的財務風險的具體表現及其成因分析如下:
(一)融資租賃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
結合財務風險的識別方法以及融資租賃企業的具體業務,對其財務風險識別如下:
一是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當企業對承租方和設備供應方的財務狀況以及資信狀況掌握不充分時,所產生的不能在約定時間支付或者不能足額支付租金和履行合同義務,使得融資租賃企業遭受損失的風險。當前我國融資租賃的細分行業較多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信用風險,融資租賃行業整體面臨著信用風險上升的問題。
二是流動性風險。流動性主要是指融資租賃企業在設置項目的租金回收期和租金時,與項目在融資時的償還時間和金額不匹配而產生償還壓力,進而導致流動性不足。流動性風險主要受融資租賃企業短貸長投特點的影響,是其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之一。
三是融資風險。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融資租賃企業在籌資過程中,受融資規模與企業資金需求規模不匹配、籌資結構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償債風險、資金使用成本過高以及收益下降等財務風險。當前融資租賃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受國家宏觀金融調控政策的影響,會存在融資渠道狹窄、負債結構中的長短期負債結構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融資方面的風險。
(二)融資租賃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融資租賃企業之所以會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存在上述財務風險,主要是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
1.內部成因
對于融資租賃企業來說,導致其產生財務風險的內部因素主要有:一是財務風險意識不強,即受行業內部激烈競爭的影響,部分企業過分追求業務增長量,既不對承租人信用進行充分考量,也不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整體呈現出財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缺乏的現象,從而出現租金回收困難而產生財務風險;二是財務監控不夠全面,健全有效的財務監控是能夠貫穿企業業務的各個環節的,但是當前多數融資租賃企業在財務監控方面存在兩方面的缺陷,其一是只對財務活動的部分重要環節進行信息監控,而忽略了整體,從而產生財務風險,其二是采用一些與融資租賃企業實際特點不適合的通用財務軟件,使得財務監控數據不全面,難以全面掌握整體財務狀況而產生財務風險;三是財務決策不合理,即當前融資租賃企業在財務決策方面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籌資決策方面,進行籌資決策時過于主觀,難以以最優資本結構為前提進行籌資決策,從而導致企業的負債規模過大且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不合理,增加了企業的流動性風險、償還風險以及資金成本風險。
2.外部成因
融資租賃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承租方信用風險給企業帶來的租金回收問題,進而影響了融資租賃企業的資金周轉而產生財務風險;二是利率上浮給融資租賃企業帶來的融資成本壓力,從而造成其收益偏離預期而產生財務風險。
四、融資租賃企業強化財務風險管控的主要措施
針對融資租賃企業財務風險的內外部成因,筆者建議從以下角度采取措施來強化財務風險管控:
一是樹立財務風險管控意識,完善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機制。在財務風險管控實踐中,融資租賃企業一方面應當認識到財務風險管控對企業持續有序穩定發展的重要性,樹立較強的財務風險管控意識,另一方面應當從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制定嚴格有效的授權審批機制、建立租賃資產管理制度、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等內部控制要素優化入手,提升內部控制對財務風險的管控強度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二是依托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共享技術對企業的財務軟件進行優化升級,提升財務監控的全面性。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信息共享技術以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給融資租賃企業的財務監控提供了新思路,即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共享技術實現企業財務信息的高效快速流轉,進而融合貫穿于企業業務流程和業務活動的全過程,實現全面、實時、動態監控,并利用物聯網中的射頻、定位等技術實現對融資租賃設備的全面監控,從而有效規避企業財務監控不全面的問題。
三是優化融資租賃企業的財務決策機制。在財務風險管控實務中,要通過優化財務決策機制來防范財務風險,關鍵在于投資決策和融資決策的優化:在投資決策中,融資租賃企業一要結合企業的內外部環境規劃投資目標,選用正確的投資方式和方案,二要調整業務模式,積極實施多租賃模式相結合的方案來分散投資風險,三要適度關注國家政策方向,盡量向新能源、新興產業以及醫療健康等行業進行投資,以提高融資租賃項目收益率,降低投資風險;在融資決策中,主要在于結合融資租賃企業的總體資金需求規模,利用最優資本結構決策理論,對負債規模、長短期借款進行合理規劃,以降低償債壓力和流動性風險。
四是強化對承租方的信用風險防范。強化對承租方的信用風險防范是融資租賃企業應對外部財務風險因素的重點內容,在實務中企業可從兩方面入手來進行:一方面是對承租方所處行業進行判斷,以對其后續發展趨勢進行判斷,同時對其提供的資料進行審核,進而預判其財務狀況和履約能力;另一方面則要在承接租賃業務之后要與承租方保持密切溝通,對其信用狀況進行定期監控,降低租金回收風險。
五是結合市場利率變化趨勢,明確租金及利息的計算方式。市場利率的變動受國家政策影響,融資租賃企業難以避免,但是其可以結合利率變動趨勢明確融資環節的利息以及租金的計算方式,是采用固定利率還是浮動利率,以此來規避市場利率變化帶來的財務風險。
五、結束語
本文結合財務風險的識別和防范方法,對融資租賃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了識別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針對風險成因從五個角度提出了融資租賃企業強化財務風險管控的具體對策,以期能夠對融資租賃企業的財務風險管控水平提升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東妮.A融資租賃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優化究[D].吉林大學,2019 (06).
[2]張譯丹.融資租賃公司的財務風險研究——以中飛租賃為例[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9 (05).
[3]秘瀅.融資租賃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與防范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7 (05).
[4]李夢旭.D融資租賃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安徽大學,201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