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楠
摘要: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高等教育也越來越普及,具體表現為高等教育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現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教育的階段。但是,高等教育不斷普及的過程中,招生機制的改革促使大學生就業機制發生了明顯變化,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有關資料顯示,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當代大學生在擇業心理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問題,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心理是高校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等院校 大學生 就業問題 擇業心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136-02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較為常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受就業壓力的影響,在心理上不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加強對當代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的研究,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對提升大學生就業成功率、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一)擇業觀念與就業制度不協調
大學生畢業包分配的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被徹底打破,但是受此種就業觀念的影響,人們已經習慣了包分配的擇業模式。在家長擇業觀念與就業制度不協調的情況下,容易促使家長和大學生產生不正確的擇業心理。
(二)大學生自身素質影響擇業心理
據調查,現階段高校大學生上課玩手機、不按時上課、不積極參加專業實踐教學的情況較為常見,此種情況不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具體表現為不少大學生在心智上不夠成熟,學習能力較差,缺少動手操作能力等;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能對自己嚴格要求,胸無大志,貪圖一時享樂的情況較為嚴重。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確擇業觀的樹立。
(三)就業指導得不到有效開展
一些高校不重視就業指導,教學中過分注重專業課教學,放松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就業指導工作開展不及時的情況下,難以對大學生就業觀念、擇業技巧進行正確引導,長此以往就導致大學生出現相應的心理問題。
(四)家庭因素影響大學生擇業心理
一些大學生受傳統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會聽從父母對自己的職業安排。一些大學生的家長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安排工作,只要求工作環境好、社會地位高、回報高,一味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子女,而不考慮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在與父母在思想和就業觀念上達不成一致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會出現擇業矛盾心理。
二、大學生常見擇業心理維度分析
(一)認知維度
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如果對自己周圍的社會環境和就業形勢缺少必要的認識,就會作出不正確的推理和判斷。一方面,大學畢業生的認知程度與就業形勢有直接的關系,在他們對就業形勢缺乏正確認識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自負或者自卑心理,具體表現為不敢向就業單位表現自己,影響了自身在就業環境下的競爭力的發揮。另一方面,部分專業和社會需求不對等,供需失衡,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專業缺乏正確認知,且不少學生專業能力較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
(二)情緒維度
大學生擇業中經常出現的不良情緒有悲觀、不滿、焦慮。一些在學校受到處分的大學生,容易出現悲觀情緒心理。對周圍事物和人群存在不滿態度或者自身就業受家庭干涉較為嚴重的大學生容易出現不滿情緒。在就業形勢較為復雜、社會競爭較為激烈的環境下,大學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三)社會心理維度
大學生擇業過程中會出現從眾心理、攀比心理。大學生受從眾心理的影響會不注意自身特異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會跟隨大眾的價值觀,定位自身職業,容易出現職業定位不當等問題。此外,在攀比心理的影響下,大學生不能正確看待自己,會盲目隨大流做決定,而不是認真分析自身的就業優勢與特點,會影響自身正確擇業心理的樹立。
三、幫助大學生調整擇業心理的有效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大學生要認清社會現實,合理把握自身就業期望值,將就業期望值設置在合理范圍。在擇業時要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分析當今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并結合自身的興趣、專業技能特長、性格特點、人際交往能力等制定就業期望值,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擇業觀作為人生價值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生要認真對待,不能陷入盲目自大、急功近利、虛榮攀比等心理誤區。高校教師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二)正視自己,全面分析自己
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問題,高校教師需要引導大學生正視自己并全面分析自己。大學生自身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
1.大學生需要進行自我反省
大學生擇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畢業生們要對自己有全面正確的評價,要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要對自己的職業方向進行定位,結合自身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2.大學生可以在社會比較中評價自己
與他人進行比較是大學生認識自己的有效方式。畢業生需要選擇與自身條件相當、性格相似、情況大體一致的人員進行比較,與他人比較可以促使大學生正確地認知自己。此外,大學生也可以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來認識自己,制定相應的參照制度,全面評價自己。
3.大學生要強化獨立意識的培養,提高心理抗挫折能力
目前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不少大學生缺少獨立意識。因此,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中都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大學生培養獨立意識,提升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4.大學生要提升擇業信心,保持樂觀心態參與就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