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旺 何澤海 何育聰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的持續推進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急切需要,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迫在眉睫,所以企業并購成為公司發展壯大的一種重要方式。本文在對國內外該領域主要貢獻者的觀點進行收集、整理、歸納的基礎上,梳理其理論邏輯。從企業并購的動機和原因出發,分析并購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及影響因素,以期為廣大理論研究者和實踐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并購動因;影響因素;并購績效
1.并購動因
1.1國家政策指引
企業并購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政府驅動力,即完全由政府推動,企業處于被動(謝亞濤,2003)。一是政府對企業進行利益輸送,二是對企業進行資源掠奪,三是轉移政策性負擔。在產業結構大變革的背景下,國家為了扶持若干產業迅速發展,政策往往對其有所傾斜。部分企業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向受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企業發起并購,這僅僅是為了套取政府補貼而實施的“政策套利”行為(蔡慶豐,2019)。
1.2企業自身經營發展需要
通過并購,增強行業集中度,提高市場份額(stiger,1950);可以擴大產品線,剝離非核心業務,成為行業領域的領軍企業(戴罡,2018)。通過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弱勢企業地位,增強優勢企業的競爭力,跨界并購可以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有利于企業實現產業鏈的縱向一體化。此外,過高的經營成本會壓榨企業的利潤空間,針對市場交易的宏觀考慮,并購可以降低交易成本(Coarse,1937),從而提高企業的利潤水平。
1.3管理者謀求私利需要
部分企業在不適合并購的情況下卻仍然實施并購,結果導致企業價值降低,其背后的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管理者。企業管理層有通過并購擴張企業規模,從而增加管理層隱形收益的動機(Goh,2007;劉莉亞,2018)。
企業的高管人員有強烈的動機通過企業并購來增加自己的薪酬和控制權收益,且該狀況在高管人員臨近退休時愈演愈烈(張鳴、郭思永,2007)。CEO為了獲取更高的獎金、貨幣性薪酬(Mueller,1969)和尋租收益(scharfstein、Stein,2000)以及構建“管理帝國”(Grossman、Hart,1988),會利用權力推動并購(Moeller等,2003;張洽、袁天榮,2013)。
2.并購績效
2.1正面影響
從微觀層面來說,企業并購的綜合效應主要表現為并購前后企業價值的變化;企業并購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通過并購產生經濟協同效應,促進了企業長遠戰略發展(劉金赫,2016)。此外,并購還可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的提升(吳浩強、劉樹林,2018),提高創新能力。
從宏觀層面去看,企業并購的綜合效應主要表現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魏成龍,2004),對當地經濟和民生也有非常重要的正面影響。企業并購會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地區經濟增長、職工工資水平以及財政收入都起到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整體社會福利的提高(王霞,2016)。
2.2負面影響
部分學者認為并購行為總體上并沒有顯著提升企業績效(Afrawal,1992;肖明,2017),反而損害了企業價值(陳小敏,2016),減少了股東財富(Jensen、Ruback,1983)。一些企業甚至因盲目并購導致企業負債率上升,財務狀況惡化(阮飛,2011),甚至陷入財務困境(章細貞,2014),走上破產清算的不歸路。我國傳統企業的并購更加關注規模效應的取得和短期增長目標的實現,而忽略了企業長期技術能力和成長能力的提高,使企業面臨戰略選擇的風險。
3.并購績效的影響因素
3.1高管團隊因素
高管對企業并購績效產生最直接的影響,企業高管團隊的諸多特性都與并購績效有著一定的聯系。企業高管團隊的異質性、任期的異質性、行業背景的異質性(仲其安,2019)、高管團隊嵌入在金融網絡中的社會資本和因其在政府部門工作而獲取的社會資本(祁繼鵬,2015)、高管持股比例(尚航標,2017)、董事網絡中心度和在社會網絡中的中心位置(梁雯,2018)對并購績效起著正相關作用;而高管團隊教育經歷的異質性(周曉惠,2017)、高管團隊嵌入在校友網絡中的社會資本和因具有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身份而獲取的社會資本對并購績效有消極影響。
除高管個人特征外,高管團隊中女性高管的比例也會影響到企業并購績效。由于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特殊的角色和身份,女性高管決策質量更高(Rudeman,2002),在決策過程中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更加具有動態適應性(Wiersema、Bantel,1993)。女性高管比例與企業并購績效存在著正相關關系,能夠顯著提高企業并購績效(李衛民,2014)。
3.2管理者與獨董因素
為了與上文高管團隊因素相區分,此處的管理者指企業主要決策者,如董事長、總經理等。作為并購行為的主要決策者,管理者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其心理特征的真實反映。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極易產生過度自信(Debondt,1985),而管理者由于其身份和地位的優越性,比普通員工更容易過度自信(Langer,1975;Gervais,2001)。
管理者的過度自信程度越高,并購欲望越強烈(Malmend-ier,2008),公司在并購過程中確認的商譽越多(李丹蒙,2018),并購的溢價水平越高(Hayward、Hambrick,1997;潘愛玲、劉文楷,2018),越容易高估收益低估風險(李佳,2016),主觀上收集信息的意愿越低(李善民,2015),且企業現金流越充裕(翟愛梅,2012),企業并購績效水平越低。由此可見,過度自信的管理者會給企業并購績效帶來損失(何任,2019)。除此之外,高管管理風格的差異性(Datta,1991),對企業并購績效也會產生不利影響。除負面影響外,管理者的良好管理能力(肖明,2017)、從軍經歷(賴黎,2017)、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余鵬翼、王滿四,2018)會增強企業并購績效。
作為企業高管隊伍中的一員,獨董有其自身獨有的特殊性。具有券商背景的獨董會加大企業并購的概率(張耀杰,2018),擴大公司并購規模(鄧偉、王濤,2018),而且可以在小規模并購中幫助公司降低收購價格,獨董占比越高越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高的并購績效(尚航標,2017)。
3.3其他因素
除以上各因素外,企業并購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并購經驗(Lubatkin,1983)、并購次數(Fowler、Schmidt,1989)、股權結構、并購態度和并購方式(陳柳卉,2018)、目標公司規模(HellP,1996;Dongm,2006)、企業性質(吳娜,2018)、企業所處生命周期(鄧可斌、李潔妮,2018)、企業資產專有性(胡雪峰,2015)、企業自身資源稟賦和企業所處地區的市場化程度(陳小敏,2016)、并購后的整合(sudarsanam,1995)等都會對企業績效產生一定的影響。
4.述評與展望
本文從企業并購動因、并購績效、并購績效影響因素這三個方面對企業并購領域的現有研究成果進行了簡單的梳理。諸多學者按照企業并購的動因及績效影響因素這一研究主線,采用各種實證研究方法對企業并購做出了研究,為后續更加細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但是對企業并購的風險及控制研究較少,沒有提出一套更為完整的并購績效評價體系,而且也沒有針對具體行業,結合行業特征與企業實際情況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降低并購風險、提高企業并購績效建議。未來的研究應當進一步尋找企業并購的風險因素,構建科學有效的綜合性企業并購績效評價及風險控制體系。豐富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并為企業并購實踐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