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摘 要 近些年來,我國非常重視“三農”的發展,并組織和實施了多項惠農政策來逐步解決“三農”問題。基于此,全面認知“三農”問題,理解與掌握新型城市化戰略內涵,從而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推動新型城市化建設。
關鍵詞 “三農”問題;新型城市化;建設戰略;思考;研究
在新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為了推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積極解決“三農”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推動“三農”問題的逐步解決,能夠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這是新型城市化戰略中的重要內容。基于此,要想更好地建設新型城市,就必須重視對“三農”問題的解決,同時新型城市化建設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互發展,為我國社會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1 “三農”問題與新型城市化戰略的概述
1.1 “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主要是指農業問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我國在建設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過程中,必須要推動城市化、工業化以及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為了能夠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重視對“三農”問題的解決、讓農民與城市居民的待遇一致,并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現代化農業,促進“三農”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才能推動我國更好、更快發展。
1.2 新型城市化戰略
新型城市化戰略主要是指城鄉統籌、城鄉一體、集約節約、生態宜居與和諧發展,城市推動農村、農村促進城市,從而促進農村與城市更加協調發展,這是新型城市化的主要戰略。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對新型城市化建設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建設新型城市是“三農”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我國長遠發展的重要道路。我國在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亟需解決“三農”問題和新型城市化的建設問題,其主要目標就是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1]。
2 “三農”問題與新型城市化建設問題探究
在新型城市化的建設過程中有很多“三農”問題存在,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受到限制,土地流轉問題頻發;城鄉呈現出不協調發展的局面;農村的文化、教育、養老、醫療等建設項目中存在很多不足。這些都會阻礙新型城市化的建設,不利于“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也不利于我國新型城市化的有效實現。
2.1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
目前,我國在發展現代化農業過程中,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和角色。由于農村的生產經營模式比較固定化和模式化,這種農業發展方式不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建設。與此同時,農業生產的主要載體就是土地,其是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產資料和基礎性資源。但是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很多地方政府為了能夠招商引資,建設城鎮化工程,對農村一些土地資源的運用性質進行了轉變,特別是用來種植農作物的一部分耕地資源被建設成為房地產、工業園區、開發區等,使得農村的很多耕地資源逐漸減少。盡管很多農村地區通過招商引資來建設農村,但是實際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農民的生活水平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收入并沒有得到明顯的增加,但是農民賴以生存的耕地數量卻減少了,這對于農業以及農民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2]。
2.2 城鄉之間差距問題
在新型城市化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我國“三農”的發展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城市和農村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但是,由于政策與觀念的局限和傳統,我國農村很多地區的發展質量、發展速度、發展水平和人均收入與城市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與此同時,我國農村在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基礎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方面與城市的差距非常大,這是我國新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和挑戰。
2.3 新型城市化建設問題
新型城市化建設本就是一項系統且全面的工作,不僅要改善和提升農民物質生活水平,同時要重視農民思想和精神建設。但是在建設新型城市的過程中,很多農村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如留守婦女、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兒童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嚴重阻礙我國新型城市化建設的步伐,不利于提升農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因此,在新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結合“三農”問題來進行全面建設,推動農業、農村、農民得到更好的發展[3]。
3 “三農”問題與新型城市化戰略的思考
在我國新型城市化戰略中,解決“三農”問題是新型城市化戰略中的首要戰略目標。我國很多“三農”問題都是從基層反映上來的,因此要積極聽取農民們的意見和想法,一切從“三農”的具體實際現狀出發,集思廣益,制定科學、合理的新城市化建設戰略,推動“三農”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3.1 加強對農村土地資源的管理,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管理機制
農業發展的根本資料就是耕地,面對耕地資源日益減少的現狀,我國政府部門要強化對農村土地資源的管理,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法律規章,對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戶承包權、土地集體所有權等進行強化落實,明確農村土地的使用流程和交換流程,使得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更加靈活,并對耕地使用性質的改變進行嚴格限制,從而實現對耕地資源的保護。與此同時,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管理機制,深入改革和完善農村土地征收制度,對于一些不合理征用土地的行為予以嚴格的限制。如果不得不征用土地,則必須事先將農民的后顧之憂解決好,給予農民轉業安置與補償,這樣在新型城市化建設中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維護農民利益,更好地實現新型城市化建設目標[4]。
3.2 加快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步伐,縮小城鄉差距
由于新型城市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進行新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進行合理、科學、合理、合法的規劃,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在建設新型城市化建設時,要對本地的農村、農民、農業等現實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調研和把握,利用農村一些優勢資源來建設城市化項目。如果建設地區耕地資源豐富,那么可以實施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經營,使得“三農”能夠更加良性發展;如果旅游資源豐富,則可以建設生態農業園或集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度假村等,最大化整合農村資源,解決“三農”問題,發揮出新型城市化建設的作用和價值,推動農村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