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民閱讀背景下,圖書館承擔著閱讀推廣的使命。傳統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模式已無法充分滿足互聯網時代下讀者的多元化需求,眾多公共圖書館轉變傳統思維,在閱讀推廣上進行有益創新,重塑圖書、讀者、圖書館的三者關系,改變閱讀推廣單一的組織模式,有力促進了全民閱讀。
【關 鍵 詞】全民閱讀;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
【作者單位】金雅茹,洛陽市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8.026
在全民閱讀大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在全民閱讀推廣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這部法律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黨的十九大之后,國家出臺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旨在進一步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引領并帶動全民閱讀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上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方式創新分析
當前,全民閱讀深入發展,大眾閱讀需求猛增。在全民閱讀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應以讀者為根本,從全民閱讀推廣的多元化著手創新。公共圖書館要搭建全民閱讀的平臺,推廣精品力作,讓優秀出版物進入千家萬戶。目前,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創新有以下幾個特點。
1.推動公共服務建設,加強業態融合創新
一些公共圖書館積極打造多業態,通過閱讀與其他業態的融合進行創新。太倉市圖書館于2015年啟動圖書館項目“左手咖啡右手書”,通過招募咖啡館使閱讀基地向外延伸,并在各個閱讀基地舉辦閱讀推廣、科普宣傳活動。期間,太倉市圖書館共招募市內12家咖啡館作為閱讀基地,可供藏書12800冊,既服務了讀者,又為咖啡館帶來了客流量。同時,一些公共圖書館通過強強合作、借力服務的形式進行閱讀推廣創新。北京市海淀區圖書館和超市發集團共建了24小時共享書房——“超·書房”,借助雙方的內容與資產優勢,打造海淀區第一家24小時共享書房,是海淀區圖書館“打通閱讀最后一公里,把圖書送到百姓身邊”的具體舉措。在這個項目中,根據超市發集團的要求,海淀區圖書館為“超·書房”單建了一個書目庫,與人民文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等一些大型出版社合作,選取優質暢銷書,購買4000冊圖書,包括哲學、社科、經濟、文學、歷史、少兒、藝術、生活、科技等類別。同時,共享書房的圖書只能看,不出售,也不對外借閱,這樣更便于管理。“超·書房”是海淀區圖書館合作共建的第一家共享書房。該圖書館會根據出版社的出版情況為共享書房更新圖書,具體的書目也會根據讀者的需求不斷完善。海淀區圖書館積極拓展合作對象,力求建立更多共享書房,把圖書送到讀者身邊。
2.打造主題圖書館
主題圖書館的建立則多是為了配合所在城市的文化氣質,讓讀者更具閱讀滿足感。比如,由蘇州圖書館、蘇州市拙政園管理處、蘇州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建設的蘇州首家園林主題特色圖書館——蘇州園林書房就是為了突出園林文化這一城市特色。該書房位于蘇州市園林博物館文化廳二樓,占地面積為128平方米,擁有各類書籍近2000冊,內容涵蓋園林文化、人文藝術和蘇州地方民俗等多個方面。蘇州圖書館與蘇州新華書店的讀者服務也在該書房得到了很好的延續。在園林博物館出口附近的自助借還書區,讀者可以憑借蘇州圖書館的借閱證實現通借通還。蘇州園林書房還可以與蘇州圖書館“網上借閱社區投遞”服務有效銜接,讀者只要在蘇州圖書館客戶端上預約圖書,同城快遞就會很快地將圖書投遞到蘇州園林書房的自助取書柜中,方便讀者取閱。
3.構建書香網絡,最大范圍服務社會讀者
一些公共圖書館在精細化服務的基礎上,最大范圍地覆蓋所在地,構建書香網絡,服務社會讀者。比如,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在2003年已經率先在深圳市建設分館了。截至2019年,該圖書館在95個社區實現全轄區覆蓋,共建成108個館。常熟市圖書館打造了49處圖書流通點,這些圖書流通點大多建立在風景秀麗之地,使優美的環境與書香融為一體。作為常熟市“圖書館+”服務模式的一部分,常熟市圖書館的分館數量已達25家,包括在海虞鎮海福新城社區、碧溪新區、莫城管理區新建的3所24小時圖書館。同時,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借閱,49處圖書流通點與分館已接入常熟市圖書借閱平臺,實現了與市圖書館及其他分館、流通點的通借通還等功能。有的圖書流通點還特設了游客閱讀體驗區與親子閱讀區,有的圖書流通點則成立了社區服務組,方便社區居民就近借閱圖書。
4.創新活動模式,廣泛開展書香品牌活動
以活動品牌促進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提升閱讀推廣的效力也是不少公共圖書館的發力點。2019年4月23日,常熟市舉辦的常熟市閱讀節、少兒閱讀節,以“閱讀,讓常熟更美麗”為主題,聚焦“推動常熟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戰略目標,開展了160多項文化活動,調動了廣大讀者的閱讀熱情。除此以外,常熟市圖書館所打造的“市民課堂”已經舉辦超過27期,現場聆聽觀眾超過6000人次。劉心武、六小齡童等文化名家都曾來這里演講。同時,常熟市圖書館還積極開展“體悟書香中的優雅”閱讀實踐課堂,分別開設科學、英語等課程,引導孩子學習,開啟知識新大門。而在2019年,常熟市青年社區學校也正式開班,面向全體青年提供免費文化藝術綜合培訓開放式服務,使整個城市的書香建設呈現蒸蒸日上的態勢。
二、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的內在邏輯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圖書館的工作是與讀者和圖書相關的。新時代下,圖書館要不斷圍繞讀者需求創新服務形式。新時代圖書館在閱讀服務上有以下幾個特點:圖書館要充實館藏為讀者服務,這是圖書館閱讀服務的基礎;圖書館不僅要為來館讀者服務,還要走出圖書館,為廣大讀者服務,從讀者走向社會,進行服務升級;圖書館要把讀者資源和圖書資源有效結合,創新服務理念,推動大眾閱讀等相關工作的開展。
1.把閱讀服務和公共服務相結合,實現圖書館服務的升級
當前,新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形態主要進行多方面的創新嘗試。
第一,創意生活空間。公共圖書館針對成年人讀者,利用自身的內容優勢為市民讀者打造舒適的閱讀空間,拓展了閱讀的深度與廣度。當下,很多市民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想更多地通過一些生活類的書,如插花、鉤針、烘焙、咖啡等相關圖書學習相關知識,提升生活品質。于是,很多公共圖書館把類似活動常規化,邀請志愿者到圖書館進行教學,豐富市民的閱讀文化生活。
第二,城市書房。城市書房強調圖書館品質閱讀的影響力。由于很多讀者的時間與注意力被碎片化信息打散,因此,圖書館可以通過專業的閱讀引導幫助讀者進行深度閱讀。比如,北京市大興區圖書館了解到很多讀者雖然愿意閱讀經典著作,但是由于自身閱讀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閱讀經典著作。于是,大興區圖書館就邀請專業編輯作為閱讀志愿者,引導讀者進行經典閱讀。
第三,繪本工廠。繪本工廠主要針對的是低齡兒童家庭,通過圍繞繪本的內容進行閱讀分享,促進親子共讀。
第四,數字化的學習空間。數字化的空間針對老年讀者,打造多媒體的學習空間。公共圖書館將數字閱覽室變為數字化教學的教室,并向各類讀者推廣數字化閱讀。
2.在共同體的視角下開展相關閱讀推廣活動
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服務引導工作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需要多個系統的協作,以共同體的形式實現共同目標。
首先,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建立共同體。學生不僅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讀者群體,而且是未來圖書館閱讀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因此,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合作,對學生讀者進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深圳福田區圖書館在這方面走在前列,其與多個中小學制定合作計劃,為學生辦理校園卡,這張卡可以在全市600多家圖書館通用通還。同時,福田區圖書館還在校園里召集家長、老師作為志愿者,讓他們自助管理圖書館。這些志愿者還會參與到圖書館的志愿者服務中,具有良好的反哺作用。
其次,公共圖書館與書店建立合作關系。這種形式主要指圖書館和書店的資源進行互動,共同搭建一個共享聯合的平臺。 “你買書,我買單”的模式就是如此。遵義市曾經舉辦過“你買書,我買單”的活動。市民在遵義市內購買圖書并閱讀后,可以將圖書交給轄區圖書館,即可憑購書發票報銷一定比例的購書款。這種圖書館將部分圖書采購權交給讀者的模式,激發了廣大讀者的閱讀興趣,滿足了讀者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三、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發展方向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不斷提升。公共圖書館是為群眾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其社會化服務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公共圖書館要緊跟社會的發展步伐,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標準,全面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
1.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設計要注重細節和質量
目前,有些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服務依舊停留在表面,無論是內容,還是組織形式都略顯粗糙和形式化。公共圖書館相關活動不僅要創新形式,而且要著眼于細節,提高質量。以圖書漂流這一活動為例,如果圖書館道具粗糙、圖書破舊,不僅吸引不了讀者,而且有損圖書館的品牌形象。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圖書館將漂流圖書站點做成一個個精致的木質鳥籠,在園區十分醒目。讀者通過APP可以隨時掌握圖書漂流的軌跡,捐贈圖書的人可以知道自己的圖書漂到了哪些愛書人的手里,而拿到書的人也可以知道有多少人與自己的讀書品位相同。再如,張家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了兒童繪本大比拼的閱讀推廣活動,獲勝小朋友的作品被制成精裝的繪本,供來館讀者閱讀。這在很大限度上激發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而蘇州市則成立全民閱讀推進會,在90家團體會員里面,民營閱讀組織就有40多家,蘇州圖書館統一為它們進行指導幫助,從而使民間閱讀變得更加規范。
2.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要堅持讀者本位觀
公共圖書館要從讀者角度出發,全方位、一體化地打造圖書館閱讀服務,并從細節上關注讀者的閱讀感受,確保閱讀推廣服務活動的有效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共圖書館也是服務行業,所服務的對象就是廣大讀者。蘇州圖書館兒童閱覽室的借閱機是可愛的小熊形象,其高度也是根據小朋友身形進行設計的。該圖書館的閱讀寶貝計劃專為0—3歲兒童提供閱讀指導服務。蘇州新生兒家長憑借市民證就可以領取一份新生兒大禮包,里面不僅有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而且附贈閱讀護照,孩子長大后可以拿著閱讀護照進行閱讀。這些措施很好地服務了讀者,體現了公共圖書館對服務細節的把握。
在全民閱讀大背景下,傳統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模式已無法充分滿足互聯網時代下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公共圖書館要積極轉變傳統思維,在閱讀推廣方式上進行有益創新,重塑圖書、讀者、圖書館三者的關系,更加有力地促進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曾群.淺談圖書館未成年讀者活動推廣[J].辦公室業務,2018(13):162.
[2]包晞.微信公眾平臺在圖書館閱讀活動推廣中的運用——以廈門市圖書館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8):69-71.
[3]劉瓊.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服務體系創新與重構[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55-56.
[4]李鳳念.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受到的挑戰及其發展對策[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3):80-83.
[5]蒲姍姍.人工智能環境下的圖書館空間發展與變革研究[J].圖書館,2019(2):58-64.
[6]姜雯昱,曹俊文.以數字化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化供給:實踐、困境與對策[J].求實,2018(6):48-61.
[7]蔣萌,武群輝.“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空間再造模式內涵與結構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