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是201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部紀實性人物傳記,一經推出廣獲贊賞,于2018年被評為第五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代表。該書以細膩的手法講述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從貧苦艱難到藝術大成,再到擔負人間正義的一生,充分彰顯了冼星海的個人魅力與價值。文章從“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愛至誠”三個部分對該書所闡釋的人民音樂家的工匠、豁達、愛國精神予以總結,以期為當代文藝工作者傳承與弘揚中國精神提供積極啟示。
【關 鍵 詞】《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冼星海;中國精神
【作者單位】張宏宇,沈陽音樂學院。
【中圖分類號】G25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8.030
《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是花城出版社2015年出版發行的一部紀實性人物傳記。該作品再現真實情境,講述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從貧苦子弟到音樂大師,再到無產階級人民音樂家的一生。該書的精髓在于將不同時期、不同中國精神引領下的冼星海刻畫得入木三分,較其他同類作品而言多了份溫潤與真摯。
作為一部紀實性人物傳記,《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歷史價值與審美價值。該書一經問世便引起學界和讀者市場的高度關注,于2018年被評為第五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代表[1]。該書奔放而深情,深邃而濃重,大氣而委婉,敘述了冼星海不同音樂歷程下的經歷,給讀者傳遞其所秉持的中國精神,令讀者深刻感受人民音樂家的文化風骨。正如當代學者徐肖楠所言:“什么是人民音樂家?就如冼星海這般,將音樂精神、生命精神、民族精神熔鑄一體,從執著藝術創作到抒發人間正義,將中國精神融入作品、融入血脈,才算是人民的音樂家!”[2]文章以《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為研究對象,分析以冼星海為代表的老一輩人民音樂家的中國精神,以期為當代藝術工作者提供啟發,促進我國社會先進文藝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一、大音希聲——熱忱藝術的工匠精神
這里所說的大音希聲并非沉默無言、無聲之音,而是指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和諧共生。通讀《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我們會發現,冼星海一生堅持樸實奮進、大音希聲的藝術創作觀,無論在貧苦境地或造詣巔峰,都對藝術創作保持著拳拳熱忱之心,以高度敬業的工匠精神貫穿其藝術生涯。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黨的十九大號召社會積極傳承與創造工匠精神,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由此可見,工匠精神已然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的出版意義在于向廣大讀者傳遞了冼星海大音希聲的工匠精神,號召廣大社會工作者積極向老一輩學習,傳承匠心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1.敬業奉獻,精益求精
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于職守、干一行愛一行的優良傳統,這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3]。在《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中,作者劉迪生敘述了冼星海的敬業、奉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如在描述冼星海藝術創作時,多次提到其主張孔子“執事敬”“修己以敬”等觀點,并以細膩的文字記錄了冼星海廢寢忘食的創作過程,表達了對冼星海工匠精神的崇高敬意。該書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冼星海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及工作方法,這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也表現在其作品中。敬業奉獻和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造就了冼星海大音希聲的藝術創作觀,其作品以平凡樸實動人心魄,使人為之贊嘆。《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中所傳達的藝術創作觀正是當代社會工作者須時刻牢記并積極實踐的,以這種理念引領當代從業者敬畏并熱愛自己的事業,保持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這不僅是當代社會各行各業發展的前提,還是社會發展、國家進步的重要動力。
2.執著堅韌,勇于創新
古人云:“藝癡者技必良”,正如《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中刻畫的冼星海創作音樂時的狀態,“一坐常常就是一天”,內心篤定、專注于細節是克服一切困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冼星海的藝術創作精神最直接的表現是他的熱忱與堅韌,因作曲廢寢忘食,只為達到理想的境地,這種理想主義的人生信條為冼星海登上藝術創作巔峰起到了關鍵作用。該書大量情境和細節的描寫都以冼星海執著堅韌的個性品質為出發點,使讀者產生極大的觸動。然而,工匠精神并非墨守成規,而是勇于創新,敢為人先[4]。在《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中,還講述了冼星海在音樂創作中的創新表現,他的大量作品都融入了鮮明的民族音樂特色,且對聽眾的心理有嫻熟的把握。冼星海認為,“大眾化的音樂必須為大眾接受和把握,不僅要簡單,還要懂得大眾心理”,正因如此,他的音樂作品親民,體現了他在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方面的獨具匠心。劉迪生刻畫的冼星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更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發明家”,其作品無論在情感表達還是內涵塑造層面,都有著強烈的心理引導作用,對當代讀者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觀的塑造作用。
二、大象無形——樂于包容的豁達精神
大象無形強調謙容百態,以豁達的人生精神處事和處世,不卑不亢,平和溫潤。結合《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來看,冼星海謙和淡泊的豁達心態始終如一。書中處處洋溢著冼星海對人生與生命的思考,劉迪生根據冼星海所處的社會背景揭示了冼星海的理想主義情懷,及對其人生觀的理解與認知,為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溫潤的謙謙君子形象,對當代讀者和藝術工作者的個人修養起到了極大的啟示作用。冼星海包容、豁達的中國精神不僅是一種情懷展現,更是一種喻示:我們不僅要時刻秉承老一輩人民藝術家的工匠精神,更要以他們豁達的人生觀為參照,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與人格魅力,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1.藝術創作的豁達精神
從《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冼星海對不同類型的作品均有涉獵,由此形成了以民族音樂表達為核心的多元化藝術創作形式。如《夜半歌聲》《黃河大合唱》等經典音樂作品,既運用了西方技法,又融合了中國傳統的戲劇元素,將作品打造出獨特、別致的中國風格。劉迪生表示,冼星海的創作技巧尤為注重中外技法和素材的結合,交融性的藝術創作理念使其作品既有恢宏磅礴的氣勢,又蘊含著委婉悠遠的意境,這種多元化的藝術創作觀念源自于冼星海豁達的藝術精神。
作為一部優秀的人物傳記,《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的成功在于客觀地再現了冼星海的藝術創作經歷和人生閱歷,劉迪生將這部作品比作冼星海人生精神與藝術精神的“交融體”。書中對冼星海人生價值觀念的深度敘述闡釋了其作為人民音樂家在工作、生活中的作風,這種敘述將不同場合、不同時期的冼星海精神和中國精神相締聯,展現了其大象無形的價值閃光點。
2.為人處事的豁達心態
《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不僅描述了冼星海理想主義下豁達的藝術精神,還逐層遞進地呈現了冼星海為人處事的豁達心態。在這部作品中,讀者不僅可以看到冼星海的藝術造詣,還能體悟到其人文情懷。這其中有藝術家的才氣,也有為人處事的謙和正直。就具體內容來看,該書以詩性化的藝術處理將冼星海的優秀品質用小故事予以串聯:田野采風中的冼星海不畏艱難,親力親為地記錄民族音樂元素;專心藝術、廢寢忘食只為創作出優質音樂……一幕幕情境的再現讓冼星海在書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個性豐滿鮮明,為讀者深入了解冼星海的才情提供了渠道。“大河之魂”凸顯的是冼星海為人處事豁達的價值觀,“他和他的非常歲月”展現的是他崇高的人生信仰:先做人,再作藝,終成家。
三、大愛至誠——勇于奉獻的愛國精神
大愛至誠即將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熱愛國家、關心社會。如果說熱忱于藝術創作的工匠精神和豁達的人生觀是冼星海成為音樂家的原因,那么獻身革命的愛國精神則是冼星海實現從音樂家轉變為人民音樂家的關鍵所在。人民音樂家為人民,在《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中,劉迪生以大量的篇幅將冼星海投身革命的英勇事跡及相關的作品創作予以頌揚,展現了一代人民藝術家真摯、熱烈、濃厚的愛國情懷。《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的出版既表達了作者對老一輩人民藝術家的崇高敬意,也表達了作者希望給讀者傳遞以冼星海為代表的人民藝術家的中國精神,使讀者深刻體會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鼓舞廣大讀者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民族團結而奮斗。
1.弘揚民族精神主旋律
中國學者宋含宇認為,冼星海的音樂創作始終蘊含著民族主旋律特征,他是民族化音樂道路的開拓者,也是中國風格形成的關鍵人物[5]。從《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的內容來看,無論是冼星海的音樂作品,如《二月里來》《生產大合唱》等,還是冼星海在不同時期撰寫的論文著作,如《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民歌與中國新興音樂》等,都體現了冼星海將民族音樂傳承視為己任,不遺余力地推廣和傳播民族音樂的責任與擔當。抗戰時期,冼星海創作了大量激昂奮進、痛斥入侵者的音樂作品,表達了不畏艱難、堅持與敵人做斗爭的中華民族精神,在血與肉的交織中形成了以音樂抗敵、以音樂鼓舞人民群眾的表現形式。弘揚民族主旋律的基本是傳承與發揚民族精神,作為一名藝術家,冼星海將音樂作品做為武器,表達了其對中國革命的支持、對敵寇的憤慨、對民族危難的痛心,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環境和人民生活的樣貌。《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中的冼星海已經逐漸脫離了藝術家的身份標識,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形象建構于讀者心中。《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的出版不僅講述了一代人民音樂家的輝煌人生,更象征著中華優秀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2.為人民群眾發聲吶喊
冼星海一生致力于為人民發聲,以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為指引,切實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進行藝術創作,因此,其作品不僅深入人心還成了時代印記。以冼星海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為例,劉迪生認為,該作品之所以歷經數年而不衰,并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是因為冼星海的創作始終以國家命運為基礎,將民族情感、人民呼聲融為一體,因此,“他的作品,有民族靈魂、人民情感、國家希望”。在動蕩的時代,冼星海直面鮮血和苦難,從人民群眾的疾苦中表達復雜情感,其作品無論是敘事、抒情抑或謳歌,都是人民群眾真實的心理映射,廣受人民群眾喜愛。《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凝聚了冼星海厚重而堅實的中國精神的力量,它與民族、國家、社會緊密相連,作者以藝術化的手法展現了冼星海的精神世界,突出了他作為人民音樂家的精神特質。該書強調冼星海中國精神與中國命運的關系,通過歷史轉折點闡釋了藝術與國家、民族、社會、人民之間的邏輯關系。
《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一書真實再現了冼星海樸實而璀璨的一生,其核心主題在于闡釋冼星海如何從朦朧人生到藝術大師再到人民音樂家的過程。該書將冼星海的崢嶸歲月及其作品融于一體,于如歌歲月中展現了冼星海的工匠精神和愛國精神,其所闡釋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當代讀者和文藝工作者大有裨益。《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的出版致力于傳承中國精神,讓讀者在觸動中領悟真諦,在新時期不忘初心,為實現中國夢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劉迪生.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M].廣東:花城出版社,2015.
[2]徐肖楠.冼星海:從藝術情懷到人間正道[N].文藝報,2015-08-14.
[3]趙波,武瑾雯.榜樣教育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60-63.
[4]孫小恒,吳永恒.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正名、反思與重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3):37-42.
[5]弘揚星海精神共筑中國之夢——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暨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J].中國音樂學,2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