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建筑專刊為例,分析上海近代報紙文化??某霭姹尘?、發展演變歷史及主要內容,研究建筑專刊的創辦對中國近代建筑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初步探討其產生的社會影響。在當今社會媒體日趨碎片化的時代,回顧上海近代報紙的發展歷史,研究報紙的品牌塑造與文化傳播,對當今新聞出版媒體的發展當不無裨益。
【關 鍵 詞】近代報紙;文化??唤ㄖ??/p>
【作者單位】魏樞,上海大學。
【基金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2019BLS002)。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8.012
作為近代新聞出版的重鎮,上海報業在報紙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華麗篇章。各種類型的文化??鳛閳蠹埖闹匾M成部分,給報紙版面注入了活力,成為塑造報業品牌、傳播專業知識、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載體。近代報紙的建筑專刊作為其中較為特殊的類型,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初期。《時事新報》《申報》和英文報紙《大陸報》(The China Press)先后創辦了建筑方面的專刊,不僅對建筑專業知識進行普及和探討,也刊登建筑業信息等方面的內容。三份建筑??膭摿?,對建筑文化在當時社會公眾中的傳播起到積極作用,也對中國近代建筑學科、建筑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上海近代報紙與文化???/p>
1.上海近代報紙副刊及??男纬?/p>
上海是近代中國新聞出版的排頭兵,出版報紙的數量和質量都名列前茅。正如姚公鶴所說:“凡事非經上海報紙登載者,不得作為證實,此上海報紙足以自負者也?!盵1]上海近代報紙大多采用商業經營的模式,發行量和廣告費是報紙生存的主要支柱。在這樣的背景下,誰能向讀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新聞資訊,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量??v觀上海近代報業史,新聞以外的各類廣告和行情資訊一直是各大報紙的重要內容。上海最早的報紙是創刊于1850年的英文報紙《北華捷報》(North China Herald),早期的報紙刊登了大量廣告、船期等信息,新聞報道所占的比重并不大[2]。1872年4月首次出版的《申報》,報紙自身的廣告和行業資訊等內容占了版面的一半[3]。為了更有效地向讀者推送信息,有些報紙開始開辟副刊、???,集中刊登行業資訊及廣告?!侗比A捷報》1856年推出的廣告??睹咳蘸竭\新聞》(Daily Shipping News)是上海最早的報紙???。
20世紀10年代,綜合性報紙設置副刊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一些影響力較大的副刊儼然成為報紙重要的文化品牌,如《申報》的《自由談》、《時事新報》的《學燈》等。《申報》的《自由談》創刊于1911年8月,一直延續至1949年,不少作家如魯迅、茅盾、巴金、老舍等都在上面發表過文章,影響深遠。不少報紙在副刊之外再另設文化???,或將一些內容從副刊中獨立出來,形成更具特色的???,如《申報》的《老申報》???、《星期增刊》等。
2.文化專刊百花齊放
20世紀20年代,隨著商業貿易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急劇擴張,上海逐漸成為遠東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出版行業也日趨繁榮。1930年,上海各種類型的中外文報紙達數百種,不少綜合性報紙的日發行量超過10萬份。在報紙種類和發行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報業競爭也日趨激烈。為了貼近市場、吸引讀者、贏得廣告,各大報紙在內容上普遍采取多元戰略,在副刊之外,設置大量??η蟾采w不同的受眾群體。??_萬象,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幾乎涉及近代所有的專業領域和生活領域,包括科技、經濟、法律、醫藥、文學、體育、教育、戲劇、電影、戲曲、美術、攝影、旅游、服裝、汽車、無線電通信、建筑等。以《申報》為例,在鼎盛時期,其開辟的??噙_十幾種,如《經濟??贰夺t藥周刊》《電影專刊》《汽車增刊》《教育與人生周刊》《無線電??贰秲和瘜?贰秼D女??贰镀矫裰芸贰峨娦艑?贰侗静涸隹贰督ㄖ?返??!渡陥蟆愤€針對節慶日設有臨時特刊或增刊,如《元旦增刊》《休假馀刊》《全國運動會紀念特刊》等。
二、上海近代報紙建筑??某霭媾c演變
1.上海近代報紙建筑專刊的出版
20世紀20年代后期,上海房地產業和建筑業進入黃金時期,土地和房產價格屢創新高,市民對建筑、地產、裝修等方面內容的興趣也日益高漲。為了響應市場需求,上海先后有三種綜合性報紙開辟了建筑???,對建筑方面的內容進行報道。最早創辦建筑專刊的是《時事新報》,其在1930年12月出版了首期《建筑地產附刊》[4]。第二個創辦建筑專刊的是英文報紙《大陸報》,其在1931年7月出版了《建筑地產專刊》(Real Estate Section)[5]。1932年12月,《申報》在《本埠增刊》中增設了《建筑??穂6]??梢哉f,這三份建筑??笾率峭粫r期創辦的,各擅勝場,交相輝映。
2.各有側重的辦刊宗旨
對于發行建筑??淖谥?,三份報紙各有側重?!稌r事新報》與《申報》兩份中文報紙具有較強的使命感,希望通過建筑??占敖ㄖR,推動國內建筑業的發展;《大陸報》更偏重于建筑地產,主要刊登建筑、工程等方面的資訊。在《時事新報》的《建筑地產附刊》發刊詞中,編者提出,“建筑之學,為一國美術之表征……惟我國人對于此種學術,尚少關注” ,因此開辟??靡浴疤岢ㄖ佬g”,使得普通市民“增進關于建筑地產之知識,引起改造房屋之興味,享受人生居住之幸?!盵7]?!渡陥蟆吩鲈O《建筑專刊》的目的,與《時事新報》類似,但學術性更強。編者在《申報建筑??l行旨趣》中說明創辦??哪康模环矫嫦M堋皢酒鹈癖妼τ诮ㄖd會,藉以直接發展建筑業”,另一方面希望能真實記錄當下建筑的情況,形成“忠實有統系之建筑史料……俾以促進現代建筑事業之進步,同為后來者據建筑史者之取材”[8]。編者指出,建筑作為一種專業,還應涵蓋建筑材料、地產事業等方面的內容?!洞箨憟蟆返摹督ㄖ禺a??肺刺岢銎鞄悯r明的辦刊宗旨,但注重從建筑地產的行業特征來組織相關報道[9]。
3.建筑專刊的發展與演變
20世紀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是近代上海建筑市場最為繁榮的時期,房地產交易量和新建房屋數量都達到高峰,大多數高層建筑也是在這個時期建成的。1931年,上海房地產交易額高達1.8億元,為近代房地產市場的最高紀錄[10]??上Ш镁安婚L,1932年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對上海閘北地區和淞滬地區造成重創。1934年上海又遭受世界經濟恐慌潮的波及,經濟趨于衰退。1935年,上海房地產陷入低谷,市場交易低迷,房產大量空置,不少房地產商宣告破產[10]。
上海近代報紙建筑??陌l展和演變,雖不完全同步于建筑市場,但總體上的發展曲線還是吻合的?!稌r事新報》的《建筑地產附刊》創刊于1930年12月,早期為旬刊,1932年后改為周刊,1933年10月停辦,大多數時候為兩個版面?!督ㄖ禺a附刊》的內容以文字為主,也穿插了照片及建筑效果圖,并刊登建筑業廣告?!督ㄖ禺a附刊》還設有專欄報道上海及武漢的建筑業發展概況;對于一些重要建筑,則通過設置專號的方式進行報道。
《大陸報》的《建筑地產??吠ǔT谥芩某霭?,1931—1932年大多數時候為四個版面。1933年和1934年,??謩e縮減為以兩個版面和一個版面為主,并在1934年12月底出版最后一期后停辦。
《申報》的《建筑??钒l刊于1932年12月,終刊于1935年12月,共出版155期?!督ㄖ?坊緸槊恐芏霭?,大多數時候為一個版面。《建筑??分攸c介紹國內外的建筑設計、建筑師、營造工程等內容,也涉及地產貿易等方面的內容。對于一些重要建筑,還另辟特刊詳加描述。如1934年12月1日的《國際大飯店特刊》共設五個版面。由于《申報》在近代的重要影響力,《建筑??烦蔀榻ㄖ焻R聚的重要平臺,童寯、杜彥耿、楊錫鏐、董大酉等都為其供稿。
1932年11月,《建筑月刊》和《中國建筑》兩種專業雜志幾乎同期在上海創刊,是研究中國近代建筑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這兩本期刊的不少編撰者本身就是報紙建筑專刊的供稿者。當各大報紙的建筑專刊在1935年12月之前陸續??院?,《建筑月刊》和《中國建筑》一直堅持到了1937年。在某種意義上,這兩種專業期刊延續與升華了報紙建筑專刊的歷史使命。
三、建筑專刊的內容與影響力
1.建筑專刊的主要內容
近代報紙的建筑???,內容非常豐富,題材十分廣泛,既有建筑設計、建筑理論、建筑技術等專業知識的普及,也有建筑業信息、材料價格、房地產項目動態、房產廣告、建筑業廣告等行業資訊的交流。參照建筑學科常用的分類方法,建筑??奈恼麓笾驴煞譃榘舜箢?。第一類是建筑學相關內容,也是中文報紙建筑專刊相對內容最多的部分,包括建筑理論、建筑設計方法、建筑作品、建筑評論與雜文、建筑歷史、建筑師小傳等。1933年,《時事新報》的《建筑地產附刊》連載了盧毓駿翻譯戈畢意氏(Le Corbusier,今通常譯為柯布西耶)的《建筑藝術新論》[11],這是國內最早介紹柯布西耶建筑理論的文章。第二類是建筑業相關內容,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物理與建筑設備、建筑構造、建筑營造業、建筑結構等。第三類是房地產相關內容,這是《大陸報》的《建筑地產??分锌亲疃嗟膬热?,包括房地產市場、房地產交易信息、土地價格、房地產公司的統計數據等。第四類是建筑業動態相關內容,包括建筑時事、項目開發進度、營造廠及建筑材料廠介紹、建筑業廣告等。第五類是都市計劃、舊城改造、市政基礎設施等相關內容。1933年10月10日,《申報》發布特刊,對上海市中心區域的整體規劃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報道[12]。第六類是園藝和景觀方面的內容。第七類是室內裝修方面的內容。第八類是其他內容,包括讀者來函以及非建筑學科的其他信息。
2.建筑??陌婷嫣卣?/p>
近代報紙的建筑???,主要受眾是對建筑、室內及房地產感興趣的讀者,其中除了少量從業人員,大部分是不具備專業基礎知識的普通市民,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專刊具有鮮明的版面特征。第一,建筑??陌婷孀⒅仄占靶耘c通俗性,圖文并茂,視覺效果突出。建筑??拇蠖鄶滴恼拢词故菍I性的論文,也是通俗易懂的。如《申報》的《建筑??房堑奈恼隆短嶙h建造平民公寓》[13]、《居住之衛生》[14]、《市民對于住屋建筑應有的常識》[15]等將專業知識與大眾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深入淺出。建筑??瘜ㄖ慕榻B,主要結合照片及效果圖,較少像《建筑月刊》和《中國建筑》一樣出現大量的專業圖紙。建筑專刊普遍較為注重構圖,讓圖像和文字相得益彰,具有較強的藝術效果和視覺效果,比如《大陸報》的《建筑地產??钒婷嬗葹榫馈5诙?,建筑專刊同樣強調專業性。建筑專刊上的大量內容皆為專業人士撰寫,如發表于《申報》的杜彥耿的《開辟東方大港的重要及其實施步驟》[16]、朱枕木的《建筑材料學》[17]、葉之華翻譯伊東忠太的《中國建筑》[18]等,都是以連載方式刊登的學術文章,體現了較高的專業水準?!洞箨憟蟆返摹督ㄖ禺a專刊》還邀請美國建筑師協會(AIA)的主席Robert D. Kohn發表特約文章[19]。第三,建筑??⒅匦侣勁c實效性,信息量大,涵蓋范圍廣。在中英文報紙的建筑專刊中,建筑時事與新聞類的文字占據了大量版面。如《申報》的《建筑專刊》和《大陸報》的《建筑地產???,都用不少版面報道了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的盛況。這些及時反映國內外建筑動態的報道,充分體現了報紙作為新聞媒體的身份,為讀者提供了豐富鮮活的信息。第四,建筑??⒅厣虡I化經營。各大報紙的建筑專刊每期皆有大量建筑業廣告,拓展了報紙的收入來源。對商家來說,在建筑專刊上刊登廣告更容易被目標客戶關注,具有精準投放的效果,因此他們樂于參與。
3.建筑??纳鐣绊懥?/p>
近代報紙建筑??某霭妫瑢χ袊ㄖ陌l展有重要意義,同時保存記錄了大量的近代建筑史料。《申報》在20世紀30年代的日發行量高達15萬份,在上海本埠的發行量也有5萬多份[20],影響力可想而知。藉由報紙建筑專刊,普羅大眾對建筑專業和建筑師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這有力地推動了建筑文化的傳播。上海近代城建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如國際飯店的落成、上海市政府“大上海計劃”的實施、閘北區的舊城改造等都通過報紙建筑??M行專題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近代報紙建筑??某霭妫约坝蓢俗灾鲃撧k的建筑專業期刊,充分表明建筑作為一種獨立的學科與行業已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學術刊物的發行是學科發展的重要標志,通過這些大眾媒體,本土建筑師逐步獲得了專業話語權和影響力。報紙建筑??瑫r也是建筑新思潮傳播與文化爭鳴的重要平臺。《申報》與《時事新報》的建筑??坏瞧占拔鞣浇ㄖ碚摰南刃姓?,也是學術研討的前沿陣地。如《申報》先后發表了黃影呆的《論萬國式建筑》[21]和海聲的《萬國式建筑之商榷》[22],體現了大眾媒體對建筑現代化與民族性的積極探討。報紙建筑專刊還推動了建筑業的信息交流與民族品牌的塑造:建筑??墙ㄖI資訊交流的媒介和新技術推廣的平臺;不少本土的營造廠、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廠商通過在建筑專刊上展示業績及發布廣告,擴大了社會影響力,塑造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四、結語
作為面向社會大眾的傳播媒體,近代報紙的文化副刊和文化??菚r代精神的重要載體,能在潛移默化中對社會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稌r事新報》《申報》和英文報紙《大陸報》出版的系列建筑???,作為報紙文化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好地平衡了普及性與專業性,不但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建筑史料,更推動了建筑文化在公眾中的傳播。在當今社會媒體日趨碎片化的時代,回顧上海近代報紙的發展歷史,研究報紙的品牌塑造與文化傳播,對當今新聞出版媒體的發展當不無裨益。
|參考文獻|
[1]姚公鶴.上海閑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78.
[2]Shippingintelligence[N].TheNorth-ChinaHerald,1850-08-03.
[3]立師洋行告白[N].申報,1872-04-30.
[4]發刊詞[N].時事新報,1930-12-05.
[5]BuildersneedR.E.economics[N].TheChinaPress,1931-07-16.
[6]申報建筑??l行旨趣[N].申報,1932-12-05.
[7]發刊詞[N].時事新報,1930-12-05.
[8]申報建筑專刊發行旨趣[N].申報,1932-12-05.
[9]JohnMaynard.Realestatenowisrecognizedasaregular profession[N].TheChinaPress,1931-07-16.
[10]上海房地產志編纂委員會.上海房地產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121-122.
[11]戈畢意氏演講.建筑藝術新論[N].盧毓駿,譯.時事新報,1933-04-12.
[12]吳鐵城.上海市中心區建設之起點與意義[N].申報,1933-10-10.
[13]大荒.提議建造平民公寓[N].申報,1933-07-25.
[14]郭人驥.居住之衛生[N].申報,1934-08-07.
[15]幼瑜.市民對于住屋建筑應有的常識[N].申報,1934-11-13.
[16]杜彥耿.開辟東方大港的重要及其實施步驟[N].申報,1933-01-01.[17]朱枕木.建筑材料學[N].申報,1935-02-19.[18]伊東忠太.中國建筑[N].葉之華,譯.申報,1934-03-13.
[19]RobertD.Kohn.ArchitectureDesignMadeBigStrides During1931[N].TheChinaPress,1932-12-01.
[20]張立勤.1927-1937年民營報業經營研究——以《申報》《新聞報》為考察中心[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21]黃影呆.論萬國式建筑[N].申報,1933-05-16.
[22]海聲.萬國式建筑之商榷[N].申報,193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