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摘要】 目的 探討重組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對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鈣蛋白I(cTnI)水平的影響。方法 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依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1例。對照組給予PCI術+常規藥物+替羅非班治療, 觀察組給予PCI術+常規藥物+替羅非班+重組尿激酶原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的心功能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 (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手術前后CK-MB和cTnI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發生情況。結果 手術后, 觀察組LVEF(65.53±5.53)%高于對照組的(61.38±4.38)%, LVEDD(46.43±4.08)mm、LVESD(50.39±2.46)mm均小于對照組的(51.03±4.37)、(53.62±2.63)m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 兩組CK-MB及cTnI水平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12 h, 觀察組CK-MB及cTn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死亡情況, 觀察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4.88%低于對照組的21.9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重組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能夠減輕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的心肌受損程度, 改善心功能指標、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重組尿激酶原;替羅非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5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出現急性阻塞, 導致心肌肌肉因缺乏血液供給出現壞死的現象。該病在臨床上多會伴有劇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通過休息以及硝酸酯類藥物無法完全緩解, 多會病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癥狀, 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 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用PCI術, 雖然該手術的血管疏通率較為理想, 但因術中血栓的負荷較嚴重, 容易發生無復流[2]。重組尿激酶原是一種新型的溶栓藥物, 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 而替羅非班則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體起到拮抗作用[3]。本探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PCI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 探討重組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CK-MB和cTnI水平的調節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 依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 女14例;年齡38~70歲, 平均年齡(58.64±6.92)歲;梗死部位:下壁12例, 前壁23例,?右室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 女15例;年齡38~70歲, 平均年齡(57.83±6.63)歲;梗死部位:下壁13例, 前壁22例, 右室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與2001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發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4]診斷標準一致;②未在發病12 h內接受溶栓治療。
1. 2. 2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對研究藥物有禁忌或無法耐受的患者。
1. 3 方法 兩組患者在PCI術前均靜脈注射肝素(百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84042)100 μg/kg,?并常規給予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20018)300 mg以及阿司匹林(陜西新豐禾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61020146)300 mg;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確定靶血管的病變情況, 利用血栓抽吸管進行抽吸, 之后根據每例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球囊擴張。對照組患者于冠狀動脈注射替羅非班(武漢武藥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1164)10 μg/kg。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注射重組人尿激酶原(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110003)10 mg。
1. 4 觀察指標 ①手術后1周, 采用飛利浦EPIQ 7四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江蘇安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國食藥監械進字2014第3234062號)檢測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指標, 具體為LVEF、LVEDD、LVESD。②分別在手術前以及手術后12 h抽取患者靜脈血, 檢測CK-MB和cTnI的水平。③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 包括死亡、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心功能指標 手術后, 觀察組LVEF(65.53±5.53)%高于對照組的(61.38±4.38)%, LVEDD(46.43±4.08)mm、LVESD(50.39±2.46)mm均小于對照組的(51.03±4.37)、(53.62±2.63)m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心肌受損程度 手術前, 兩組CK-MB及cTnI水平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12 h, 觀察組CK-MB及cTn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兩組均無死亡情況, 觀察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4.88%低于對照組的21.9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阻塞供血不足, 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壞死。近年來,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該病通過藥物或休息無法完全緩解且會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不良事件,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5]。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的原則是挽救瀕死的心肌、減少梗死的面積, 恢復心臟功能以及處理各種并發癥。目前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主要是PCI術、溶栓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等, 其中PCI術是保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安全, 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治療方法[6]。
重組尿激酶原作為一種具有高特異性的纖溶酶元激活劑, 其可以產生充足的纖溶酶并能夠對纖維蛋白起到降解作用。此外, 該藥在降解血循環中的凝血因子與纖維蛋白原均能起到較佳的效果, 特別是針對新形成的血栓起效更快[7]。替羅非班為可逆性非肽類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 其能夠阻止纖維蛋白與糖蛋白Ⅱb/Ⅲa的結合, 從而達到阻斷血小板聚集的目的。通過本探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心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提示兩者聯合使用對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發揮重要的作用。cTnI作為肌原纖維AFP酶的抑制單位, 其釋放量與心肌損傷程度呈正比, 可以更好的反映心肌受損的程度, 且CK-MB是反映心肌壞死的標志性指標[8]。研究結果還顯示,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的CK-MB以及cTn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提示重組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能夠減輕患者的心肌受損程度。此外, 觀察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也提示了重組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治療能夠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 重組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能夠減輕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的心肌受損程度, 改善心功能指標、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白穎, 叢佳林, 程淑莉,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糖尿病人群的臨床特點及隨訪研究.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9, 40(6):692-696.
[2] 周紅梅.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術后的早期康復護理體會.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22):1-3.
[3] 郝清卿, 王立立, 安少波, 等. 重組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的作用.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7, 33(21):8-10.
[4]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1, 29(12):710-725.
[5] 劉曉娟, 王嵐峰. 首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期間心力衰竭的相關因素.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7, 38(6):687-691.
[6] 王麗榮, 李萌玫, 王旭. 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圍術期心肌梗死影響因素分析及近期預后. 中國臨床醫學, 2017, 24(4):615-619.
[7] 魏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影響因素.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8, 27(6):23-27.
[8] 安玉增, 尹菲, 趙仁強. miRNA-499、cTnI、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價值研究.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9, 22(1):33-36.
[收稿日期: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