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全 鄒才燕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建立綠色供應鏈并持續提升供應鏈的綠色水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本文分析了綠色供應鏈的主要環節,提出了促進綠色供應鏈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綠色度;節能環保
引言
經濟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同樣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研究學者針對經濟環境發展問題提出了各式各樣可持續發展概念,如低碳經濟、綠色GDP等。綠色供應鏈在該環境下也應運而生,綠色供應鏈的引進不僅能夠改善企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還能提高企業的形象增加企業的競爭優勢。綠色供應鏈是企業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著手點,面對新的市場環境,企業應如何發展,尤其是應如何發展綠色供應鏈就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
1. 綠色供應鏈的含義
1996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制造研究協會負責的一個名為“環境負責制造(ERM)”研究項目,綠色供應鏈就是在這個項目中提出來的,后又被稱為環境意識供應鏈(Environme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 ECSC)或者環境供應鏈(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ESC)。1999年,Handfield 和Nichols對綠色供應鏈概念作出更加全面的闡述:綠色供應鏈始于原材料的采購,終于終端用戶接受商品的整個過程中的產品、信息和資金的流動與轉移等一切活動。目前,綠色供應鏈主要指由高科技帶來的綠色產品的供應鏈,歐盟國家為了讓企業承擔起綠色責任而將綠色供應鏈納入法律法規當中。學者普遍認為綠色供應鏈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各個節點中全面綜合考慮資源利用效率以及環境影響因素的現代化管理模式。
1.1綠色產品的定義
綠色產品是充分考慮環保因素的產品或者服務,因而不會為了某個功能或質量與環境背道而馳。從環境保護方面理解,綠色產品在滿足客戶需求的性能之外,不具備危害人類健康、其被使用的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很小,同時在生命周期結束時能夠得到有效的回收從而使資源得到循環利用。學者向東認為應該采用先進的技術生產綠色產品,使其在生命周期使用過程能夠經濟地滿足用戶使用性能要求同時節省資源和能源、減少或消除對環境的影響 。
1.2綠色度
綠色產品是一個相對概念,學術界為了區別綠色產品與普通產品而引入綠色度,因而綠色度是評價產品是否為綠色產品的標準。向東等認為綠色度用作評價環境協調與綠色產品的指標,并建立模型用以評價在經濟技術、環境下綠色度對綠色產品的影響。Beamon等人研究發現環境污染程度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影響程度越大,則企業綠色度越低,相反若企業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程度越小,則其企業綠色程度越高。趙麗娟和羅兵提出由4個主要衡量指標形成的二級綠色度指標評價體系能夠對企業的綠色度進行綜合評價,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您理論依據。穆先娟等發現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綠色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會引起產品綠色度的改變。由于綠色度是評價綠色產品和普通產品的指標,且綠色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供應鏈企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因而在研究綠色供應鏈時不可避免地需要研究供應鏈企業對綠色度的決策。
2.綠色供應鏈主要環節分析
綠色供應鏈主要包括綠色制造、綠色采購、綠色消費、綠色營銷、綠色回收以及綠色物流等環節。
2.1綠色采購
綠色采購是指采購過程中考慮環境問題而擬定的采購計劃,從原材料的選購,包括選擇、評估供應商,供應商的運營、企業內分配、包裝、在循環利用、資源的合理使用到產品的最后處置等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動及所形成的相應關系。
2.2綠色制造
綠色制造是一種現代制造模式,不僅考慮環境因素還考慮資源利用效率,從而能夠達到產品從設計、制造、裝封、出廠、運輸、使用到最后產品報廢處理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同時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2.3綠色營銷
綠色營銷是運用一種綠色的生態環保理念進行營銷的活動,從而使企業在產品、價格、促銷、渠道上體現綠色環保意識,推動經濟的發展。此外,在營銷過程中減少紙張等低值易耗品的使用,也可以提升營銷環節的綠色水平。
2.4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是指產品消費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現在的消費需求,還需要考慮后代消費需求、健康、安全不受影響。其核心主要包括提倡和諧發展綠色產品、對環境不構成污染威脅、引導消費者追求健康的消費體驗。很多節能環保產品是在使用中體現綠色水平的。
2.5綠色回收
綠色回收指包裝物與產品回收處理過程中,需要考慮其回收價值和回收處理成本,從而獲得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回收方案。
2.6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是指將環境因素引入到物流配送規劃系統中,將配送環節產生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如就近分配、避免交通擁堵。
3.促進綠色供應鏈發展的策略
綠色供應鏈的形成涵蓋從供應鏈上游開始到最終客戶和逆向物流等多個環節,促進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可以采用的主要策略主要有一下幾點。
3.1加強綠色供應鏈的相關法律建設
法制建設是倒逼企業關注節能環保,進而提升供應鏈綠色度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來,我國已經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些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如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2017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2018年4月28日開始實施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等。2000年起全國實施GB14761-1999《汽車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測試方法》,從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將對機動車的尾氣排放標準由歐洲I號改為歐洲Ⅱ號。其中有的法律法規直接對最終產品的綠色度提出要求,也有的法律法規規范了供應鏈各成員經營過程中的綠色度。
3.2鼓勵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隨著全社會對于綠色環保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并且在綠色環保方面增加了投入力度。有的企業在污染物減排方面加強管控,建立了領先于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環保體系;有的企業提出了產品包裝材料的綠色化方案;有的企業設計了更加綠色環保的物流體系。部分企業甚至建立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定期報告制度,將綠色環保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經營的制度化管理體系。
3.3建立和提升綠色環保企業的展示平臺
綠色供應鏈的運作依賴于各個成員的不懈努力,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成本壓力和工作負擔。如果供應鏈綠色化所增加的成本不能在產品銷售環節合理消化,則不利于綠色供應鏈的持續提升,進而也會打擊各成員深化節能環保工作的積極性。有效的展示平臺可以提升綠色供應鏈提供宣傳效果,讓更多的用戶更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綠色行為。
參考文獻
[1] 向東,張跟保,汪永超. 綠色產品的基本概念與評價方法_向東[J]. 機械設計, 2000
[2] 向東等. 基于產品系統的產品綠色度綜合評價[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 2001
[3] BEAMON B M. Supply chain design and analysis: : Models and metho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8, 55(3): 281-294.
[4] 趙麗娟 羅. 綠色供應鏈中環境管理績效模糊綜合評價[J]. 重慶大學學報, 2003.
[5] 穆先娟,馮套柱. 綠色供應鏈管理綠色度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蔬菜產業為例[J]. 技術與創新管理, 2012
作者簡介:趙永全(1974.1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