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
九月的新生入學季,小班的孩子和大人分離時每天早上都上演著生離死別。有的家長也會在教室外摸眼睛。小孩不舍大人,家長也有分離焦慮。大部分的孩子在老師接過他時,稍稍安慰幾句,就會去教室里找玩具玩。
維維是這屆孩子中年齡最大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大年齡的孩子,情緒相對會穩定,哭鬧的現象比較少。與預想中的差不多,大年齡的孩子哭鬧的現象較少,有的也只是入園時,和大人說“媽媽早點來接”“爸爸早點來接”“睡好覺外婆就來接了”……諸如此類的話語。
一個月后,維維在和奶奶道別進教室時,會在后面說一句“奶奶第一個”,奶奶會說“好好,你不哭,奶奶就第一個來接你”。聽了奶奶的回答,我明白了,維維說“奶奶第一個”這句話的意思,原來是奶奶安慰情緒不穩定的孫子的辦法。想起家訪時,在維維家里只見到了奶奶,我真羨慕維維的爸爸媽媽,家里有這么位長輩在幫自己帶孩子。二個月后的一天,離園時,維維的奶奶接孩子時,我聽到了祖孫的對話:
“今天哭了嗎?”
“沒有。”維維笑著答,
“你不哭,奶奶就第一個來接”祖孫倆邊說邊往外走。
聽了祖孫的對話,我心想,“維維的奶奶還真有方法。知道哄孩子,真會安慰自己的孫子,想著辦法讓孫子情緒穩定。”
奶奶繼續的等待----又一年入學季
轉眼又是一個新學期,我班的孩子已經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一天,三點半前,我從別的園區開會回教室。看到門口整齊地排著兩排家長。當家長看到有老師進園時,主動說,“讓一讓,老師要進去了。”聽到熟悉的聲音,我抬頭看了看,是維維奶奶,于是我和維維奶奶客套地說了句“來接維維啊?”“是呀。”奶奶笑笑回答。
門衛保安師傅拿鑰匙開門時,聽到我在和維維奶奶對話,等我進了鐵門,保安師傅悄悄地問我,“這個家長你班的?”“是的”剛想離開,突然想到一般保安是不會隨便打聽家長的,除非發生了什么矛盾。于是,我停下腳步急切地詢問“怎么啦”“天天第一個”保安回答。“天天第一個?”我有點好奇“每天?”保安師傅接著說,“天天老早了。”我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反問了遍,師傅肯定地說“最晚,不會超過第三個。”“天冷的時候,我看到過她排第一個,沒想到一直來那么早。”我真的打心底佩服。我笑著對保安師傅說“我班家長可以哇?”保安師傅笑著回答我“可以的。”
我被祖孫倆的感情打動了,維維奶奶真的愛孫子。
奶奶的堅持----中班上
一天下午,帶孩子戶外運動結束回教室,路過大門口,看到維維奶奶和我班的其他家長都已經在門口等候入園接孩子。孩子們和大門外的家長招著手,打著招呼,邊往教室走。走廊里,拉著我手的呈呈對我說,“林老師,你知道我爺爺今天為什么來那么早嗎?”“為什么?”我問。“我待會兒要去上英文課。要是排在后面上課要遲到的。”“待會兒老師第一個叫你吧!”“好的好的”呈呈高興地說。
“老師,維維奶奶天天排第一個。”呈呈繼續說,“我去上課,爺爺才會排前面。”
“你怎么知道維維奶奶排第一個的?”我好奇地問。
“我爺爺說的,維維奶奶一直來的早,他只能排在維維奶奶后面。”聽了呈呈的話,我笑著說“你爺爺還和維維奶奶比誰排在前面?”
呈呈哈哈笑著說“我不上課的時候,爺爺不排前面的。”
有意思,接孩子還比誰先到。我班家長接孩子時,前后也就差個幾分鐘。聽過并不把這事放心上。
奶奶的執著----中班下
一天離園時,看到維維正對著奶奶生氣,聽到奶奶在說:“奶奶是第一個來的,是老師沒有叫你。”奶奶看到旁邊的大媽媽,接著說“你問大媽媽,大媽媽看到奶奶是第一個的。”大媽媽對維維說:“奶奶是第一個來的。老師叫你了,你沒聽到。”維維聽到大媽媽這樣說,于是跟著奶奶回家了。等祖孫倆離開教室,走遠后。我問大媽媽:“維維怎么跟奶奶亂發脾氣?奶奶也蠻有意思的,這樣跟維維說話的?”大媽媽說:“我每天扔垃圾時,看到維維奶奶等在門口了,有次維維奶奶跟我說過,是維維讓她第一個的。”我一直以為,維維奶奶來得早是因為買菜的原因路過才會等待。我突然意識到,維維奶奶的等待不是出于奶奶的意愿,而是孫子的要求,一旦奶奶沒有按照維維說的做,孫子就會發脾氣。看到孫子發脾氣奶奶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孩子們的討論
于是第二天,利用離園前的時間,我讓孩子們說說,“你的爺爺奶奶是第一個來接你嗎?”呈呈說,“我去上課時,爺爺會很早來等。怕我上課來不及。”“平時呢?”“平時,爺爺奶奶站那么長時間太累了。”
又一天過去了,維維告訴我,在回去的路上,他已經跟奶奶說過了不用第一個去接他。正在我覺得,這件事情可以圓滿結束時。一天,放學時,我又問所有的孩子相同的問題:“你的爺爺奶奶還是第一個來接你嗎?”請到維維時,維維大聲地說“是奶奶要第一個來接我的。”從維維說話的語氣里,讓人感覺到,維維覺得奶奶應該第一個來接他的。
奶奶調查表----祖孫情深
之后,我制作了一張爺爺奶奶調查表,讓孩子們了解,爺爺奶奶每天要做什么事情。
這天正好維維媽媽來接孩子,我跟媽媽說了,維維讓奶奶第一個來接的事,媽媽早已知道了這個情況,覺得不好。我告訴媽媽,維維的這張奶奶調查表一定要大人和孩子一起完成。讓維維知道奶奶很辛苦。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維維的調查表完成地很快。調查表里,奶奶一天的事情都是圍繞孫子展開:“準備我的早飯”、“幫我穿衣服”、“送我上學”、“整理我的玩具”、……在奶奶最喜歡做的事里,調查的結果“去幼兒園接我回家”。
這張調查表里,讓我看到了濃濃的祖孫情。
我問維維關于調查表上的內容,維維的回答與調查表上所寫如出一轍。最后,我又問了一個問題:“要是奶奶不是第一個來接你,你還哭嗎?”維維笑著答:“不會了。我會等的。”我笑著問:“要是只剩你一個呢?”維維伸出手指放在嘴前,悄悄說:“我會等的。要是哭,也是假的,不能告訴奶奶。”“原來你會假哭”我也樂了。維維“嗯嗯”眼睛笑成了一條線。
總結:
最近幾年在我的工作中,祖輩接送孩子已成了必然。維維家里四代同堂,孩子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料,成為一個消極的接受者,進而失去許多感受別人對自己關心的情感體驗,及主動表達關心別人的機會。所以,孩子不懂得關心他人,究其原因其實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社會中的成人從來沒有給他提供學習和表達的機會,擺脫這種困境的最佳方法是社會中的成人應該就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情感達成共識。從與媽媽聊天和奶奶的調查表中,可以看出。奶奶對孫子的過度照顧,讓孫子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維維對奶奶提出任何要求,奶奶都會答應。雖然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身份關系是不同的,因此,與不同的人相處需要遵守不同的相處規則和文化習俗,這是教育孩子學會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當然,由于幼兒的生活內容比較單純,接觸的人也比較有限,很多為人處世的規則他們現在還不可能掌握。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懂得尊敬長輩,不把爺爺奶奶當成是“保護傘”或是“萬能人”,要孝敬、關心長輩。幼兒園的孩子對愛他人的感受很直觀、很粗淺,缺乏表達的經驗和渠道,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區資源,從孩子身邊的人開始,創設更多機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培養。
作為幼兒教師,深深感到,培養孩子愛他人的情感是我們為人之師的重大責任,更是社會的要求。讓孩子學會愛,首先幼兒教師要做到真誠地愛孩子。要為全體孩子營造一個大愛的情感氛圍。這是培養幼兒具備愛心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海芳,淺談對幼兒愛心情感的培養,[J],現代企業教育,2011(10):217.
[2]黃曉萍,幼兒孝敬意識缺乏的成因及對策,[J],幼教新時空,2013:190.
[3]諸取芳,讓幼兒學會如何去愛,[J],新課程研究,2015 (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