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2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為青年提供創業、就業、實習和志愿工作等機會,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國家、參與國家建設,并強化內地和港澳青少年的愛國教育,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國家歷史及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進程中,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青少年的交流,增強港澳青少年群體的愛國精神是一項著眼當前、放眼未來的重大工程。”來自香港的胡劍江委員在2019年3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極力關注內地與港澳青少年間的交流。
【關鍵詞】大灣區;港澳;青少年;愛國教育
1.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1)推進青少年國家認同肩歷史責任。做好增進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他們肩負起對香港、澳門的歷史責任。教育過程中,可以讓港澳青少年認識到,作為未來的治港治澳人才,他們是民族復興的擔當者、參與者,對國家對香港澳門天然地負有一份神圣的歷史責任。
(2)有利于踐行“一國兩制”。港澳青少年是祖國培養境外人才的希望,關系到祖國及港澳的未來。要實現愛國愛港愛澳光榮傳統代代相傳,保證“一國兩制”事業后繼有人,就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加深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增強對“一國兩制”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讓“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并取得更大成就,關鍵在于要把港澳年輕一代培養塑造成“一國兩制”方針的忠實擁擠者和忠誠踐行者。
2.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
早在2016年3月,國家教育部印發《關于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意見》指出,將加大對香港、澳門和臺灣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度。“意見”要求相關單位持續舉辦港澳青少年內地參訪等國民教育系列活動,實施港澳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劃,加強港澳與內地中小學“姊妹學校”平臺建設,加強兩岸教育學術和語言文字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同時,推進對港澳臺免試招生。
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對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內地就讀的學生,實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門票等優惠政策。
(1)大灣區青少年交流密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全方位合作,一系列關于增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教育及交流的合作備忘錄于2019年2月19日在廣州簽署。合作方共同建立溝通合作機制,在促進港澳臺青少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體驗、交流、學習、培訓、就業等領域加強合作,計劃合作舉辦港澳青少年大灣區體驗及教育活動、港澳臺青年在大灣區實習活動。通過各項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實地走訪、親身體驗、名師解讀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的傳承和傳播嶺南文化。
(2)粵港澳多方位推進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近年來,廣東省港澳辦積極與港澳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共同協調推動相關交流項目,分別簽署《關于加強粵港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協議》《粵澳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協議》,支持三地社會各界、民間團體舉辦科技創新、文藝、體育等各類青少年交流活動,從民間層面推動交流合作。如今,香港的社會團體對參與暑期實習計劃的熱情很高,參與項目的社團數量不斷增加,從2015年的19個增加到2018年的26個。在基礎教育方面,“姊妹學校”是推動校際、師生之間交流的有效渠道。截至2019年底,粵港姊妹學校締結721對,粵澳姊妹學校締結69對,均占內地與港澳姊妹學校總數的70%以上。而在高等教育方面,省港澳辦推動粵港澳高校聯盟于2016年11月創建。目前三地已有28所高校入盟,在加強學生聯合培養以及校際、師生之間多層次的交流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2017年廣東省國際應用科技交易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與投資展”促進三地高校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和科研成果轉化。截至2019年底,已有200多批約4萬名港澳中學生參加項目,了解國防發展,增強國家和民族認同感。
(3)以賽促學加強港澳青少年教育。由中國足球協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江蘇省足球運動協會、江蘇省江寧足球訓練基地承辦的“2018年第八屆兩岸暨港澳青少年足球賽”于2018年8月30日在南京江寧足球訓練基地舉行順利落下帷幕。比賽共有包括中國足協U15代表隊、香港足總U15代表隊、澳門足總U15代表隊,以及新疆宋慶齡足球學校U15代表隊和延邊宋慶齡足球學校U15代表隊在內的六支球隊參賽。百余名小球員們“以賽代練”,在比賽的交流中增進了球技,鍛煉了隊伍,豐富了大賽經驗。在比賽間隙,小球員們參觀中山陵和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游覽文化古跡、品嘗地方小吃,感受底蘊深厚的南京城,加深民族認同、歷史認同和文化認同。
近年來,粵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規模穩步增長。2015至2019年,累計組織約26萬人次港澳青少年來粵交流,其中參加重點項目的約15萬人次。
3.加強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
(1)做好增進港澳青少年國家認同的工作。繼續做好國家《憲法》和港澳“基本法”的教育,重視與加強對澳門青少年的中國歷史教育,將愛國主義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確保“一國兩制”事業后繼有人。
(2)搭建更多青少年交流平臺。由國家教育部門統籌,內地各省市、香港、澳門的教育部門共同參與,建立統籌協調、廣泛參與的長效機制。建立內地與港澳青少年交流互動項目發布平臺,由內地教育部門定期提交各省市計劃的港澳青少年交流項目,由港澳地區教育部門匯總并發布項目信息及時間安排表,兩岸教育部門聯合對接并安排執行。
(3)發揮民間組織的力量,推動青少年交流互動。民間組織是經濟文化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要發揮商會、社團等民間組織的力量,推動青少年交流互動走向深入。在港澳與內地工商社團等民間組織緊密聯系的基礎上,推廣更多內地工商聯、商會、社團和香港各商會、社團共同組織青少年學生互訪學習、愛國主義論壇等交流活動,為青少年增進相互了解,創造合作機會。
(4)潛移默化組織青少年到內地交流。各界積極配合,多組織青少年到內地進行學習和交流,促進青年深入了解國情,更多認識國家的發展進步,并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要結合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從文化、體育和科技等方面著手,開展多種形式互動活動,增強香港、澳門青少年與內地青少年之間的同輩交流,使港澳青少年以親身體驗和實際感受來了解國情,體會國家發展的強大,讓青少年在互動合作中交流學習、厚植友誼。
(5)改進港澳學校相關方面教材。要從學校教育方面,將愛國主義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愛國主義教育并非單純是在課堂中的教育,而要進一步潛移默化地滲透入生活中,以不同方式、不同管道對各個人群展開全方位覆蓋,以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方式提升青少年愛國意識。把我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讓青少年多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多感悟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發憤圖強的光輝歷程,更多認悟新中國走過的凡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永恒主題,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港澳青少年學生的國家認同,對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具有重大的意義。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2019年度廣東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8GJ059
作者簡介:郭道榮,講師,澳門城市大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大灣區城市群發展、文化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