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愈加明顯,許多嶄新的社會觀念,社會現象以及社會思想開始傳入到學校,使得許多學生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其中對于學生有積極因素,但也有諸多不良因素。為了能夠及時應對這一情況,本文旨在對于社會因素對初中生的德育影響進行討論。
關鍵詞:社會因素;社會影響;初中生
初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學生所做的事會影響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由于此階段學生的生活經歷單一,并且缺乏社會經驗,使得此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應該格外關注社會因素對于初中生德育的影響,為初中生能夠健康全面的發展保駕護航。
一、社會因素對于青少年影響的原因
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已經具備了一定生活能力,同社會中不同事物的接觸也有了一定的經驗,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活動范圍較大,活動能力也較強,但其對于社會事物的處理缺乏經驗,本身同成年人相比也缺乏主見,因此社會環境因素對于青少年的影響更大,社會因素對于青少年的發展可能起到有利的或積極的影響,有時也會起到不利的消極的作用,社會環境的好壞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初中階段的青少年,社會應當采取更加關心包容的態度,為青少年營造一種良好積極的社會氛圍,幫助青少年順利成長。
二、社會因素對于初中生影響的具體表現
(一)心理方面
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叛逆期,對于他人的評價看法有著十分敏感的感受,因此初中生對于他人的評價有著十分強烈的反應,初中生的心理狀態其自身的心理狀態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然而學校與家長對其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有著十分大的影響。
以當前抑郁癥發病愈發趨向于青年化的現象為例,抑郁癥發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遺傳因素使得患者應對外界壓力的抗壓能力較弱,另一方面就是社會因素,當前青少年課業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當青少年沒能采取恰當的應對方式時,其受到外界的影響和干擾將會使得青少年的抗壓能力下降,從而導致抑郁癥的發生。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應當對社會因素對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影響加以重視做到早預防,早治療,關愛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健康,幫助青少年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行為習慣方面
當前網絡的快速發展,對于信息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對于網絡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掌握了一定的使用方法,也就能夠更加熟練地從網絡上獲取信息。然而當前網絡上充斥著的各種不良信息對于青少年將會產生極壞的行為引導,使得孩子們對于現實世界的認知產生顛倒后果不堪設想。
以網絡直播對于青少年的影響為例,當前網絡直播平臺上充斥著各種低俗不良的內容,青少年每天花費在觀看網絡直播的時間難以想象,各種網絡主播為了增加點擊率與博人眼球,播出的內容也更加不堪入目與毫無下限,例如打賞主播的行為,將會誘導青少年進行攀比,甚至瞞著家長動用家里的存款無節制的打賞主播,這種行為對于青少年的價值觀的形成沒有任何益處,長期觀看網絡直播中的不良信息,將嚴重干擾青少年正常的生活學習,并且網絡平臺上充斥的暴力低俗的內容,一旦青少年產生模仿的行為將會影響青少年的一生。
(三)學習發展方面
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初中生的發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初中生面對著更大的課業壓力與學習壓力,而網絡上流傳著各種不良的言論,誘導這學生逃學,厭學,對于學生的學習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
以網戀與網癮年輕化的趨勢為例。當青少年對于學習與考試感到的壓力過大,就想從其他可以得到滿足的地方尋找滿足感,從而導致了許多學生產生了網癮并且無法脫離網絡,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產生惡性循環,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厭食,精神衰弱等有害身體健康的現象。
三、對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措施
社會因素對于學生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應該對于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切實的了解學生的需求,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內心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青少年不被社會上的不良信息所誘導,接下來討論幾點關于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保證
家庭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終身的,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對于子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在信中十分注重子女自身素質的培養,并且子女要勤勞節儉,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于每一個人的思想啟蒙都讓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對于家長而言,要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對其行為上的優點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對于不當的行為應當進行深入的教育幫助其改正。
(二)學校的德育工作要從學生的切實實際出發
學校的德育工作,對于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的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學校應當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日常的行為規范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結語
社會因素對于青少年的德育影響有利也有弊,一方面,社會因素將幫助青少年能夠更好的認識社會,從而對其內心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幫助青少年成長。另一方面,社會上的一些不良言論將會對青少年產生誘導作用,從而使得青少年選擇一種錯誤的方式來宣泄自己內心的不良情緒,所以對于家長學校以及社會而言,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就要更加積極地利用社會因素來幫助青少年,建立起對于社會的正確認識和正確價值觀,從而讓青少年對于未來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從而培養出青少年對于社會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嚴明 .張曉書.情感教育:梳理與反思[J].教育探索, 2005 (1) :103-104.
[2]何愛霞. 情感教育價值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1998 (2) :105-110.
[3]陳麗影.對高校學生情感教育的思考[J].湖南商學院學報, 2005, 12 (1) :115-117.
[4]明東,陳瑤.校本管理探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6.
[5]劉云生.新技術時代學校管理的新追求[J].人民教育,20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