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欽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寧波是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擁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重大功能平臺。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充滿活力的經濟是深植于寧波的城市基因。依托港口之利、開放之先、體制之活、民企之多,寧波走出了一條彰顯中國特色、富含時代特征、具有寧波特質的制造強市發展道路。
創新,是激發寧波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寧波經濟發展新引擎。目前,寧波已形成汽車制造、綠色石化、新材料等8個超千億級產業集群,甬江科創大走廊、海洋生態科技城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全面推進。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寧波產業綜合競爭力不過硬、新舊動能轉換不充分、產業創新能力不夠強、平臺支撐能力不足、高端產業發展不足,還面臨著土地、空間有限,能源、水資源短缺,環境承載力嚴重透支等問題。寧波現有的科研、人才等短板,制約產業創新的空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遭遇“卡脖子”現象突出。
產業結構升級不足存在路徑依賴風險。20世紀80年代寧波制造曾經引以為傲的“四大件”——鳳凰牌冰箱、天馬牌電視機、春風牌收錄機、飛行牌自行車,現在都已經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銷聲匿跡。若無法把握新一輪新技術革命的機遇、無法培育出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寧波制造就可能被鎖定在產業鏈供應鏈的中低端。未來,寧波面臨上海和杭州的“虹吸效應”將更加明顯。加之城市首位度不高,中心城區能級未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導致寧波對優質人才、金融資本等要素的吸引力趨弱,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過程中甚至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進入新時代,寧波被國家賦予探路先行、探索創新的重大使命,構建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十四五”時期,寧波將構建“先進制造業+國際貿易”雙翼齊飛融合發展格局,以培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225”外貿雙萬億行動和“3433”服務業倍增發展行動為抓手,全面拓展“陸、海、空、天、網”五維產業空間。
首先,要做好規劃。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十四五”戰略規劃并精準施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寧波要有全球化意識,以世界為師,向全世界學習先進經驗。瞄準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命健康、腦科學、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量子信息等領域產業規劃,加速布局商業航天發射、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物聯網、節能環保等產業。以實體經濟為導向,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汽車制造、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重塑“寧波制造”品牌優勢。全力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高地,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大融合”。深入實施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延鏈補鏈強鏈,形成“頭部企業+中小微企業+服務環境”的產業集群生態圈。
其次,要拉長長板。立足寧波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鍛造一批撒手锏技術。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產業,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尤其要推進寧波本土技術就地產業化。新冠肺炎疫情初發時期,寧波篩選梳理出三批97項疫情防控新技術、新產品,包括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智慧醫療、遠程醫療、應急管理系統和軟件開發等核心技術儲備。其中不少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在全國乃至國際領先。寧波要積極推動本土技術的就地轉化,盡快形成生命健康上下游產業集群。
第三,要補齊短板。產業鏈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提升產業鏈水平、強化其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各環節的增值能力、實現其在全球價值鏈地位升級的過程。要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發展先進適用技術,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數字技術在供應鏈構建中的應用,積極搭建寧波本土供應鏈信息平臺,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供應鏈各環節的應用,通過促進跨流程中上下游企業的高效連接,有效降低時間空間距離的成本,提升供應鏈的協同能力和生產效率,從而提升寧波產業鏈的競爭力。
第四,要優化發展環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和人才鏈,加快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健康、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等現代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一支有開拓精神、前瞻眼光、國際視野、責任擔當的寧波企業家隊伍,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大軍,為寧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依托。
第五,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要“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要“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建設智慧能源系統”。今年9月,寧波被正式納入浙江自貿區新片區,被賦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油氣資源配置中心的新使命。寧波應抓住浙江自貿區擴區機遇,服務國家戰略,加快建設油氣洞庫,全面提升油氣儲備能力。根據既定目標,浙江自貿區將在2030年實現1億噸油品儲備能力。寧波應與舟山、物產中大集團合作共建新型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著力提升能源金融保險、國際法律、人才和高端智庫等專業服務供給水平,加快籌辦中國開放論壇暨國際能源與金融峰會。通過構建“儲運—加工—貿易—交易”核心產業鏈,為寧波在國際能源市場爭取更多話語權。
“十四五”時期,在國家發展戰略視角下,寧波只有把“先進制造業+國際貿易”做大做強、做精做專,發揚“四知”寧波精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保持戰略定力,才能行穩致遠。
(作者為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