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朗
問:小學三年級數學題會做嗎?你可能怒不可遏,這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君且息怒,請計算:下題漢字各代表什么數字?炮車車炮-車9車=9車9。實話實說,面對題目,我如墮五里霧中,被那“車”轉暈了,被那“炮”打蒙了,最終在網上才找到答案。
我想不明白,如今孩子聰明,但并非個個都那么“絕頂”,作業何苦搞得如此刁鉆?學生解不出,由家長代勞或者求助網絡,對孩子又有何益?據說,只要學過奧數,解這種題便是輕車熟路,可學校課堂并無奧數,得上補習班,這導向對嗎?
鄭強在浙江大學任職時,有過一次妙語連珠的演講,摘錄幾句:把小孩弄來培訓,做大人都做不出來的題目,這樣摧殘式的培養,對我們這個民族有什么益處?浙大基本上不再招收奧賽冠軍,因為我們發現這些孩子長大后沒有一個喜歡這個專業的。為什么?把他們心情搞敗了、口味搞敗了,對這個學科的熱愛、興趣搞沒了。鄭教授把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習題過難定義為“摧殘式培養”,入木三分,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不過,說句公道話,這不能全怪老師。不做難題,考不出高分,將來進不了好大學,豈不誤人子弟?換句話說,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改革教育評價體系。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對社會的高度關切,黨中央、國務院近日作出有力回應,連續發文要求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和美育工作,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顛覆了人們的舊有認知,在社會上激起強烈反響。更可喜的是,跟過去那種“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迥然不同,目前由上而下、有破有立的教改舉措已經按下“快進鍵”。
教育部提出各地嚴格落實學校體育、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明確規定中小學生每天要上一節體育課,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有課后的練習,并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體育競賽。同時中考體育要逐年增加分值,未來將達到和語數外同分值水平。與此同時,各級教育機關和學校緊鑼密鼓地推行相關舉措。北京實驗學校海淀小學部去年寒假給一年級學生布置了體育家庭作業,每天跳繩300個、跑步15分鐘、坐位體前屈5分鐘等;云南省從今年開始體育中考跟語數外一樣平起平坐,都是100分;全國6省12個地市開始實行中考美育計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間;我省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對高中學校分類辦學和特色發展進行總體布局,以科技、人文、體藝、綜合等為主要辦學類型,確定本區域普通高中學校所需辦學類型,引導區域內所有普通高中學校各自確定特色建設方向,實現錯位發展……各地出臺的這些重大舉措,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具體行動,將對未來教育事業產生良好而深遠的影響。
應該承認,國家教育新政是一場移風易俗的革命,產生一些不同看法在所難免。有網友表示悲觀,認為文件是好的,但“唯分數論”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強大的社會基礎,要糾正過來絕非易事。還有人擔心,體育、美育受到重視后,反而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學生負擔。這當然不是空穴來風。《北京日報》消息,近來跳繩培訓班在不少城市十分火爆,“一對多”的大課得200元一節,“一對一”則飆漲到2000元一節!這種現象是對中央教育新政的曲解,對其消極作用切不可等閑視之。
但更多網友表示樂觀,認為對我們的體制、能力要有信心,只要真正想做、下足功夫,就一定能做到。筆者贊同“樂觀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固然,實行教育新政需要對社會用人導向、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以及深化考試招生制度等進行一系列脫胎換骨的重大改革,可謂引一發動全身,將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黨中央國務院已經下定決心,并凝聚起廣泛社會共識,多地教改已經開始起步。起步就是進步,只要全社會協同一致,不懈探索、完善,假以時日,一定能讓教改取得成效,讓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劉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