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龍
(中鐵十六局集團地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18)
北京地鐵17號線未來科技城南區站~未來科技城北區站區間(以下簡稱“未-未區間”)盾構始發井場地分別設置2個始發井、2個配合井;兩井之間采用標準暗挖區間施工,配合井向大里程方向左線為標準暗挖區間,右線為CRD渡線暗挖施工。
開挖前采用真空降水工藝對豎井周邊進行區域降水。臨時豎井采用倒掛井壁法進行開挖,地面以下6.75 m格柵間距0.75 m,其余部位格柵間距0.5 m,在砂層部位環向間距1 m打設2.3 m長超前注漿錨管。正線開挖標準馬蹄形斷面為臺階法施工,拱部打設小導管,格柵厚度為250 mm,格柵間距為500 mm。渡線施工采用CRD法施工,過風險源部位拱部進行深孔注漿加固土體。
未-未區間暗挖段地層由上向下分別為雜填土、粉細砂、粉質黏土、中粗砂、粉質黏土及粉細砂層,其中暗挖結構均位于粉質黏土中,拱部以上有1.5~5 m的粉質黏土(在大斷面部位為1.5 m)。該地層分布三層地下水,分別為上層滯水(三)、潛水(二)及承壓水(三)。
盾構暗挖施工于2016年11月12日完成豎井開挖條件驗收工作,并于2017年3月16日完成正線開挖條件驗收。至2020年3月底施工進展為:豎井開挖全部完成,左線小里程正線施工上臺階完成32 m,下臺階完成29 m。
施工前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布設監測點并采集初始值。開挖過程中地表沉降異常,洞內沉降及收斂情況正常。
監測點監測情況顯示,DB-01-05初始值為1.7 mm,終止監測值為68.8 mm,累計沉降量為131.2 mm;DB-01-06初始值為0.3 mm,終止監測值為65.9 mm,累計沉降量為157.0 mm;DB-01-04初始值為0.3 mm,終止監測值為43.3 mm,累計沉降量為57.2 mm;DB-01-01初始值為1.4 mm,終止監測值為33.7 mm,累計沉降量為41.0 mm。
發生沉降預警后,由監理單位組織施工各方召開預警響應會,對沉降原因進行分析,制定處理措施。施工單位成立調查分析小組,對區間暗挖施工地表沉降預警進行調研。通過對未-未區間水文地質及周邊環境調查、施工設計參數的了解、施工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詢問和施工過程中對應監測數據的分析,得出結論如下。
1)北京地鐵17號線01標此次調查的暗挖區間水文地質較為相近,由上向下均為雜填土、粉細砂、粉質黏土及粉細砂層,暗挖結構處于粉質黏土及粉細砂層中。暗挖拱頂以上3~5 m均為自穩能力較好的粉質黏土層,在開挖過程中未出現塌方現象,結構自身風險可控。
2)未-未區間暗挖段在施工過程中雖然地表沉降范圍及數值均過大,但目前沉降區域周邊無任何管線及構筑物,且施工過程中無塌方現場,不會造成地面塌陷,環境風險基本可控。 但在過路區域需進行沉降預判,做好施工預控措施。
3)此次地表沉降范圍及數值均過大的主要原因如下。
(1)未-未區間位于濱河公園內,雜填土較厚,填土成分復雜,力學性質差,土質松散~中密,均勻性穩定性差,②層粉質黏土與②1層黏質粉土為新近沉積層,力學性質較差,自穩能力差,壓縮模量為2.2~5.1 MPa,高~中高壓縮性。碾壓欠密實,是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
(2)沉降區域地下水較為豐富,施工中采用真空降水措施,降水過程中造成土體固結,是造成地表沉降的重要原因。
(3)部分沉降點位于施工車輛行駛區域,施工車輛對周邊土體的碾壓造成該部位沉降過大。
(4)根據地勘資料中地面沉降地質災害現狀評估說明,該區間處于昌平沙河-八仙莊沉降區域,正處于沉降發展階段,目前年沉降量平均為66.5 mm。
(5)未-未區間施工場地位于濱河公園內,近期公園綠化人員園林灌溉較多,導致土體出現水沉現象。
豎井開挖期間,DB-01-05初始沉降量為1.7 mm,終止沉降量為40 mm;DB-01-06初始沉降量為0.3 mm,終止沉降量為36.6 mm;DB-01-04初始沉降量為0.3 mm,終止沉降量為32.3 mm;DB-01-01初始沉降量為1.4 mm,終止沉降量為22.1 mm;正線開挖期間DB-01-05累計沉降量為131.2 mm;DB-01-06累計沉降量為157 mm;DB-01-04累計沉降量為57.2 mm;DB-01-01累計沉降量為41 mm。
DB-01-01地表點位于盾構配合井北側10 m位置,該點位于區間正線上方,重車不會對該區域進行碾壓,目前下方區間暫未開挖;DB-01-04地表點位于盾構配合井西側10 m位置,為重車行走道路內;DB-01-05地表點位于盾構配合井南側5 m位置,該點位于區間正線上方,重車對該區域進行碾壓,目前下方區間開挖通過;DB-01-06地表點位于盾構配合井南側10 m位置,該點位于區間正線上方,重車對該區域進行碾壓,目前下方區間開挖通過;DB-04-01地表點位于盾構配合井南側28 m位置,該點位于區間正線上方,重車極少對該區域進行碾壓,目前下方區間開挖通過。
典型測點分布見圖1。
重車碾壓方面的影響:該區域進行整體區域降水,DB-01-05及DB-01-06位于渣土場西側,施工過程中為土方裝運場地,而DB-01-04為運輸道路區域,DB-04-01及DB-01-01為非重車碾壓區域。
根據沉降數據及沉降點所處位置進行比較,DB-01-05、DB-01-06、DB-04-01及DB-01-01均位于區間正上方,但DB-01-01下方區間暫未開挖,其余三點進度情形較為相近,DB-04-01目前沉降為78.9 mm。DB-01-05及DB-01-06比DB-04-01多沉降52~78 mm。則在正線上方重車碾壓預計造成地表沉降在50~80 mm。
開挖對沉降的影響:DB-01-01與DB-04-01均位于區間正線上方,同時均不在重車碾壓區域,所不同之處為DB-04-01下方正線開挖完成,而DB-01-01下方正線暫未開挖,根據兩點差值可認為開挖對沉降影響在35 mm左右。
降水造成土體固結對沉降的影響:根據以上分析及DB-01-05及DB-01-06最終沉降量,得出剩余沉降量為44~74 mm,根據深層點與地表點比較,此沉降量大部分為降水造成松散土體固結導致。
該區間向北將下穿濱河路,為下穿管線及市政道路提前做出預判,暫對場地內沉降槽進行分析,DB-01-08、DB-01-09、DB-01-010、DB-02-06、DB-02-07及DB-02-08為垂直線路的6個點,位于配合井北側,工況及進展一致,目前沉降值分別為60.6、75.6、70.5、71.6、59.6及73.7 mm,差異沉降在10~15 mm。傾斜率最大為3‰。預計過路階段也為此數值。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沉降原因權重分析如下:降水因素影響數值為47~77 mm,整體影響權重占比為33%~34%;開挖因素影響數值為20~35 mm,整體影響權重占比為14%~15%;重車碾壓因素影響數值為50~80 mm,整體影響權重占比為34%~36%;二襯因素影響數值為10~20 mm,整體影響權重占比為7%~9%;因素影響數值為10~20 mm,整體影響權重占比為7%~9%。
1)在地表監測點附近增設深層監測點,深層監測點要伸入至雜填土下粉質黏土層,通過兩者之間數值變化分析地層變化情況。若地表監測點數值遠大于深層測點,則可斷定暗挖施工對地表沉降影響不大。
圖2 深層點與地表點沉降對比圖
2)在重車行駛區域鋪設鋼板,防止重車碾壓對監測數據的影響。
3)未-未區間開挖過程中將上下臺階步距調整為3 m左右,及時做到快封閉要求。
4)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初支開挖、格柵架設、小導管打設注漿及噴錨時間,減少掌子面暴露時間。
5)及時進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漿,確保初支背后密實。
6)后續下穿風險源時,與管線產權單位密切溝通,確保下穿施工過程中管線的安全。
7)暗挖施工過程中,做好地表、洞內監測及現場巡視工作,發現異常及時分析原因并進行處理,保證結構自身及周邊環境風險可控。
地鐵施工中,應選用合適的量測方法和數據分析方法,對關鍵部位施工做到有的放矢,保證施工及周圍建筑物的安全。如果地表沉降控制不好,不僅影響到路面的交通,而且影響到沿線附近的建筑,甚至會導致建筑倒塌,威脅生命安全。因此,在地鐵施工中,一定要做好地表沉降的監測及預測,為地鐵施工提供指導。同時,針對可能出現嚴重情況的地表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以保證地鐵施工的安全進行。
[ID:00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