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裕杰
摘 要:隨著新醫改的實施,醫療行業需要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只有完善了內部風險機制的規劃,醫療行業才能不斷應對新的風險與挑戰,逐步提升社會綜合效益。以內部控制為例,提出醫院開展內部控制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醫院;內部控制;方法;路徑
中圖分類號:R197.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2-0125-02
新時代背景下,醫院應該立足于自身基礎,轉變管理模式。醫院只有優化運營環節,逐步形成對內部管理的有效控制,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應對日益煩瑣的工作程序,適應緊張的醫療市場環境,進一步提升醫院的行業競爭力。
一、醫院的內部控制與發展的聯系
1.產生基礎是相同的。醫院需要不斷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醫院發展的來源和動力就源自于人的需求,這種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而人的需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尤其是反映在醫療方面,由于人的身體機能存在較大差異,生存環境也有著天壤之別,因此人對于醫療治理的需求也會不斷變化。而醫院為了迎合這種需求,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從而獲得長足發展,就必須加強對內部的控制。因為只有加強醫院的控制管理水平,各工作部門才能穩定運作,各道工作程序才能合理優化,才能發揮各制度的合力,對醫療流程以及醫療技術等各方面做出科學化創新,更新醫療的運營方向[1]。
2.目標具有一致性。醫院發展的目標就是為了提升醫院的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人民。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追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的醫療層面,而是更高層次的精神文明層次。以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往往需要高效護理并且進行心理疏導,才能更好更健康地恢復。如果醫院只是圍繞著醫療流程進行工作,不對內部控制工序進行改進,在財務資金的投入與支出方面就不會科學規劃,也無法保證資金能夠支撐護理資源的引入。而內部控制除了保障資金財務穩定以外,還會對醫院內部體系的所有環節進行有效分析和預測,對醫院每階段的發展計劃進行考察,有針對性地立足于市場發展,開發出服務于人民的精準醫療模式,特別是引進“互聯網+”模式,提高醫療資源的整合能力,分階段將經營目標細化,從而做出正確決策。
3.內容和方法上交叉滲透。醫院發展的內容主要就是圍繞著醫院的主要運行方向進行規劃,保障資金規模不斷增加。以傳統的醫院發展模式來說,主要是醫療護理與醫療手術兩方面,對其部門人員嚴格管理和控制,過于注重這兩個環節的效率,忽視了對部門進行制衡和分配的管理,也沒有制定合理的評價體系,導致人員素質不高,且工作流程存于表面,無法做出大的突破。盡管如此,這種方法也是依據單位的工作流程活動,圍繞著其工作方面進行管理,只不過這種管理方法不科學。而內部控制則是對控制環境、控制活動以及風險評估等相互聯系的環節一體化的控制,相對來說更加科學,但是兩者之間并不是完全差異化的,是一個優化的過程??梢曰趥鹘y的發展基礎,做出科學化的考量,不需要全盤推翻,只需要盡可能地將環節分解,對其中有用的保留,其他不適應市場需求的控制管理環節科學規劃。因此,進行內部控制,是新時期醫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最快地提升管理水平的途徑。
二、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層以醫為主的管理理念?,F階段,大部分的醫院管理者依然對內部控制的意識不足,停留在傳統的以醫學投入為基準的發展模式中。他們更加注重醫療效果,卻沒有對醫院運轉的制度進行調節,依舊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方向,并沒有做出嚴格規劃。有的醫療管理者雖然具備相應的意識,卻沒有花大量時間去研究內部控制的方法,而是存在主觀干預,單純地對醫療程序進行簡化和延伸,導致內部控制停留在口頭層面。盡管制定了相應的制度,但是在涉及到醫療技術方面,由于缺乏優化的管理機制,管理決策者可能因導向錯誤,而造成醫院資金產業鏈無法延伸。
2.醫院缺乏內部控制的文化支撐。盡管有的醫院在劃分內部控制體系的時候考慮到對各部門的分工以及科學化目標管理,但只是按部就班地命令相關人員進行科學工作,并沒有制定相應的行為文化。尤其是許多管理者知道內部控制的具體含義,但是不知道如何讓員工理解,這就導致許多員工在接到指示以后出現思維偏差,從而工作無法緊密配合。還有的內部人員早已經形成了不愿思考的思維慣性,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但是管理者只是制定了內部控制的原則以及工作方向,卻沒有對人員進行控制,導致執行力低下。醫院內部目標過于空泛,單純地是為了醫院發展,但是沒有與人員自身形成聯系,缺乏有效的行為文化支撐,這就導致缺乏內部控制的氣氛,管理松弛。
3.相關管理部門缺乏內部控制管理人才,員工缺乏積極主動性。有的醫院具備相應的行為文化,但是加強內部控制并不是口頭上就能完成的,相關人員緊鑼密鼓地開始工作,也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但是缺乏專業的控制技能。醫院的內部控制并不是單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內部部門人員共同合作,加強對環節分化的科學化管理,對不同的人員分配不同的管理任務,適應不同人才的特點。但是許多部門人員并不具備內部控制的技術,醫院也沒有對相關人才進行培訓,在招聘考核時也沒有專門以內部控制作為評價考核課題,更沒有給予人員學習的渠道,導致醫療人員積極性不高。
4.信息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新時代下,信息網絡的優勢不斷顯現,大量醫院都引進了相關信息技術。但是在使用這些信息化技術的過程中,并沒有對信息安全做出集中管理,信息處理人員和信息管理者相同,具有一定的登陸權限,這就導致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很大,嚴重影響了醫院的健康發展。現階段來說,大部分醫院對信息層面的研究不足,在內部控制環節也沒有對信息平臺做出內部控制的措施,信息管理人員為了效率和工作節奏,擴展了分工處理信息的空間,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三、醫院內部控制的方法途徑
1.加強內部控制文化支撐。樹立全員內部控制理念內部控制制度是醫院內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說是對人的一種管理,所以帶有一定的文化性。優秀的醫院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的行為精神,促使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結合,使員工遵守執行相關內部控制制度,約束自身并不斷學習提高技能為實現與醫院的共同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2]。
2.鼓勵各科室管理人員積極學習新的知識理念。專業管理人員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醫院內部而言,首先應該讓管理者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轉變固有的“重視醫療技術、輕視內部控制管理”的錯誤理念。重新認識醫院管理過程中的輕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專業管理人員的正確理念。積極引進專業管理人才并鼓勵管理人員的再學習,努力培養出促進醫院健康發展的專業復合型人才。
3.加強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合理運用信息化處理手段將給醫院管理帶來極大的便捷性。在運用信息化系統時我們應當十分注意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相關職責的分離性,避免外部惡意的非法入侵以及內部管理權限的混亂使用。特別是在診療過程中相關信息的記錄和反饋,嚴格遵守相關內部控制的規定,鎖定相關賬戶的使用權限,杜絕一切非本人的操作,避免信息醫療事故的發生。
4.加強醫院內部基礎環境控制。醫院內控領導機構應開展對醫院內部控制建設基礎環境的分析、梳理,建立健全科學、合理、高效的內部控制基礎環境,保障內部控制建設的順利進行。構建醫院內控建設基礎環境,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科學的醫院治理結構。醫院應開展針對本單位權力結構運行狀況的分析,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和特點,按照內部控制要求,建立健全保障權力通暢運行的決策、執行、監督檢查機構,明確各機構工作職責、工作流程,構建并形成一套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確保單位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第二,完善的機構設置和合理的職權分配。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原則,合理設置內部控制關鍵崗位,明確劃分職責權限,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例如對一項經濟業務,申請與審核審批、審核審批與執行、執行與信息記錄、執行與監督等是否做到崗位相分離。第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制。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審計工作,應保障其獨立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醫院規模的擴大,對醫院的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醫院需要提高內部控制水平,進而優化工作效率,規劃科學的運營方向,才能逐步提高醫療競爭力,保障我國人民接受醫療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史洋.醫院工程內部審計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30):55-56.
[2]? 董俏梅.深化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優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3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