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怡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形成正向價值觀,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現狀,提出高校在新時代完善網絡傳播機制、加強大學生理論講堂教育等措施,以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隨著網絡互聯,思想交流互通,大學生面臨多元、多變、多樣、多動的價值觀選擇,而作為對大學生行為負有責任的高校,其意識形態工作直接關系到為國家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我國進行新時代建設的接班人素質問題。
一、當前意識形態教育的形勢與面臨的挑戰
(一)互聯網信息多元化帶來思想價值挑戰
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提升了大學生從課堂獲取知識的效率,但也帶來了許多思想領域方面的挑戰。
一是網站、微信群中一些熱文、爆文中的錯誤思想對大學生的誤導十分嚴重。例如,一些人通過各種語言、學術包裝等在網絡上以還原歷史真相、解讀歷史真諦等為幌子,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有功之臣或中國先進事跡代表人物等隨意進行所謂的深度分析,這些將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較大的沖擊。
二是在一些比較活躍的論壇中,大學生的一些跟貼發言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水軍”利用,這些“水軍”以交友、論點交流為名,發展線上好友,再“潤物無聲”地向其他人傳播非主流價值觀等。
三是網絡經濟帶來的消費先行價值觀泛濫。可以說,當前大部分大學生都擁有激情、視野開闊、思想進步,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虛榮心、自尊心、好勝心強,隨著網絡經濟發達,大眾文化特別是商業文化如淘寶“雙11”活動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一些大學生會忽視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跟風消費、盲目攀比等,這一現象最終會給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穩固帶來挑戰。
(二)全球制度與文化的沖突帶來價值觀困惑
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一體化,當代大學生容易產生一個巨大的困惑: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差別在哪里?解答大學生這一困惑并使其形成主流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長時間以來,西方各國敵對勢力紛紛將中國高校視為價值觀分化的重要場所,將正在形成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當代大學生視為重點對象,因此,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形勢非常嚴峻。
當前,有全球不同的思想浪潮及文化間的碰撞與結合,有不同社會思想的激烈斗爭,而隨著網絡信息的匯聚和廣泛傳播,必然對高校師生的個人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及行為模式產生巨大影響,這勢必也會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工作帶來挑戰和壓力。例如,高校思想政治課應如何正確解讀蘇聯解體、蘇共失去政權?如何向大學生傳播正向的價值觀?這直接關系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辨析和引導,不當旁觀者,敢于發聲亮劍,善于解疑釋惑,守護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前沿陣地。
(三)市場經濟導致社會階層分化帶來思想影響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社會階層分化越來越明顯。階層分化喚醒了人們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特別是對接受新事物較快的大學生,他們思想活動的選擇性、獨立性更強。此時,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攻勢也向多樣化、深層次方向拓展,目的在于引誘大學生出現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
可以說,當代大學生是在和平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所面對的潛在威脅知之甚少,對世界形勢也缺少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只看到表面的和平環境,而忽略了隱藏起來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政治責任。
二、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對策
(一)注重加強思想政治課堂教育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思政課教師的高度重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內容枯燥,到了大學可以不用再學思想政治課程,也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將思想政治課讓位于專業課,導致思想政治課堂缺失,極易使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趁機侵入。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堂建設,已經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
一是要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上課頻率。高校思想政治課堂作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主干渠道,其首要也是最根本的教學目標,應是意識形態目標,即為黨和國家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應安排每周至少一節課對大學生進行時事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學生們能夠浸潤在主流意識形態的環境中。
二是思想政治課堂要以加大力度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要在課堂上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國情相結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想政治課堂的主要核心內容,并且與歷史故事、我國改革開放歷程、先進事跡典型等相結合,使學生們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整體素質。加強思政課建設關鍵在于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立場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傳道者自己要首先明道、信道,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擁有主流價值觀和堅定的政治方向,要做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先學一步、學深一層。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修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擔起大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四是要創新教育模式。高校要積極應用各種平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豐富思想政治課堂的活動內容,用大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鼓勵大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會判斷意識形態價值觀。要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工作者、學生干部、班干部、黨員同志等的作用,多方面、深層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舉止,并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此外,還要加強校園生活的紅色教育,經常性開展紅色基地參觀學習活動等,使主流精神文化生活對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網絡環境中的意識形態教育
互聯網是一個信息大平臺,其上的各種信息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影響他們對社會和國家的看法。因此,高校有責任凈化網絡環境和空間,規范網絡信息中包含的價值取向,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路徑,牢牢掌握網絡傳播的話語權。
一是要加強大學生網絡教育與管理。要合理制定大學生網絡行為規范,加強校園網管理,建設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同時,省級以上部門應投入資金健全各高校網絡監控系統,充分發揮網絡監控的作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將不良意識形態的危害最小化。
二是國家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全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獲取、預判和應用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有效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做工作,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速度,跟緊時代步伐,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與數據信息技術相互結合,增強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設置網絡課堂。網絡課堂要適應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依托智慧教育平臺,充分挖掘云數據搜集、定量分析、應用開發等方面的巨大潛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能力形成合力,變革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參與方式,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
(三)注重加強意識形態的法制教育
要通過法制教育使大學生明確意識形態與法治建設的關聯性,明確觸犯法律需要承擔法律后果。大學生因為生活環境的局限,較少參與社會化活動,身心都還在成長階段,面對形形色色的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因此,需要各高校在課堂教育中加強法制教育,將意識形態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融入到學生管理中,引導學生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并在現實生活中做到嚴于律己,明確觸犯法律需要承擔的后果。要不斷加強意識形態教育,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并自覺地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參考文獻:
[1]陳小燕.基于網絡背景下的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與安全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8(43):59-60.
[2]韓偉.網絡時代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