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歡
摘 要:隨著信息化產業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計算機網絡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人們對網絡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人工智能也因此出現。本文首先對公共管理與人工智能進行簡要闡述,并逐一分析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中的應用策略,旨在促進公共管理向著科學化與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公共管理;應用措施
一、人工智能的內涵
在生產、管理、創新等各項工作中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現各項工作向著自動化方向發展,就是所謂的人工智能[1][2][3]。計算機可根據自己的命令開展相關工作,為人們提供滿意的服務。縱觀當前實際發展情況,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搜集、分類、挖掘海量數據。因此,將人工智能應用在公共管理過程中,能夠將整合信息與挖掘資源的優勢充分凸顯出來。
二、公共管理的相關概述
(一)公共管理的定義
所謂公共管理,就是指管理主體公共組織,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以及其他非政府組織、非盈利組織都屬于其涵蓋的范疇[1][2][3]。公共管理將為公共帶來更多便利作為根本目標,注重優化整合社會中的各項資源,并采取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的方式,來提高管理主體的治理能力,不僅能夠提高績效與品質,還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有利于對各項管理活動進行統一規劃與組織。
(二)公共管理的特征
對公共管理的定義進行全面分析發現,當前的公共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特征。公共管理主要將實現公共利益作為主要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推進社會整體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相比較而言,公共管理的主體相對復合多元,并細分為工組織與其他組織兩大類。社會公共事務是公共管理的客體,隨著社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履行公共責任成為公共管理的主要職能。協調與控制各項公共事務,根據實際發展需求,對公共管理手段與責任進行創新,成為公共管理的重點。
(三)公共管理的要求
公共管理者應以法律為基礎主動實行公權力,合理利用各項公共資源,以實現最終管理目標。與過去相比,當前的社會對公共管理者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眾在這一過程中也賦予社會更多的期望與責任。技術掌控職能、社會協調職能、預見預測職能等,都是當前時代對公共管理者提出的要求,公共管理者應全面掌握相關職能,明確公眾的實際需求以及社會今后的發展趨勢,逐漸成為一名具有前瞻力的高效公共管理者。
三、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中的應用現狀
(一)社會經濟層面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生產源頭還是消費重點,人工智能處處存在。人工智能能根據消費終端的需求,直接反饋出消費源頭,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優質服務以及產品。隨著智能電子支付的出現,人們開始運用支付寶、微信等多種支付方式,為人們的日常消費提供了諸多便利。另外,在就診求醫方面,人們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在手機上進行掛號,不僅能縮短就診時間,還能降低醫療從業人員的工作壓力,達到提高醫院智能管理服務水平的目的。在物流行業當中借助機器人對快遞進行分揀,不僅能縮短分揀時間保證分揀的準確率,還能解決物流能力低的現狀,降低人力經濟成本。
(二)教育管理層面
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就是教育管理領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智能批改試卷、拍照搜題、遠程學習等內容,都是遠程教育領域管理的主要內容。在教育領域發展的歷程中,因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參差不齊,教師難以采取統一的標準開展教學活動,對于學習能力欠佳的學生而言,考試及格就是主要的目標,但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而言,考試滿分才是最終的努力目標。因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最終目標存在差異,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發揮人工智能的優勢,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進行全面了解,提高教學的彈性,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取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這一理念仍處于探索時期,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將人工智能與教育管理有機相互結合,必定會出現顯著成果,促進教育事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公共生活層面
在人們的潛意識中,人工智能與日常生活具有遙遠的距離,但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已經在公共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從2016年發展至今,“摩拜單車”“小黃車”等智能共享單車,從一種陌生的事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每個人的手機上一般都會有幾個共享單車軟件。共享單車具有便捷與實惠的特點,為公眾出行提供了更多方式。使用共享單車還能滿足節能環保的需求,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例如,以將物聯網平臺作為依托,對“摩拜單車”進行全面分析,能夠在虛擬騎行、供需預測等方面將人工智能的優勢充分凸顯出來,通過對氣候、時間、人群等各個變量進行整合,有利于將運營狀態調整到最佳,提高管理質量與效率。在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還能夠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構建完善的職能學習、交互學習等新型教育模式。在人工智能發展的歷程中,有必要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點內容,完善現有的教育體系。第一,大力推廣編程教育,設置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課程,將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習的教育相互結合,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第二,開展多元化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動,提高社會大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水平與應用水平。第三,加強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完善的教學管理服務,滿足常規教學與終身教育發展的需求。
(二)重新設計組織形式
因人工智能的出現與廣泛應用,傳統的管理結構逐漸被代替,管理主體應主動應用人工智能,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對傳統的管理結構進行完善,并適應管理結構的變化。因此,組織內容為適應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趨勢,應改變傳統的直線型管理模式,提高組織的適應性與學習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管理主體應與普通員工、智能機器相互合作,將潛在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人工智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產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管理者應在管理過程中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此外,在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的過程中,管理者應對組織形式進行精心設計,保證信息傳遞的真實性與高效性。
(三)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部分人工逐漸被代替,這樣的改變會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心理產生不同程度的沖擊,甚至面臨著失業的威脅。究其原因,人工智能只能起到輔助效果,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公共管理者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可由人工對各項規則進行明確分類,但在一些管理系統的工作中,可由智能機器人代替完成。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推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精確地將信息傳遞出去,傳統的工作交流方式也會因此發生改變。
(四)推動社會快速發展
隨著社交媒體的出現,數據生產力得到大幅提高,人們可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相關數據進行防護與分析,以分析結果作為基礎,明確相關數據今后的發展趨勢。政府在此過程中也應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通過構建聊天機器人,能夠查詢市民的意見,了解市民的所知所想以及實際需求。在決策系統中,人工智能還能處理各項復雜的關系,成功推廣共享單車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管理的過程中引入人工智能能夠對各項數據進行全面分析,促進智能化快速發展。
五、結語
事物是一分為二的,人們應充分利用新興事物的優勢,將其價值充分凸顯出來,并采取相關措施規避其中的風險,這是新興事物發展的必然過程,也是今后發展的內在動力。在應用人工智能的過程中,人們應進行正確定位,最大限度規避所帶來的風險,將其應用在公共事物管理過程中,提高公共管理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吳韜,楊宇白,鐘啟超.網絡文化視角下推進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途徑探析[C]//第五屆中國行政改革論壇優秀論文集,2014.
[2]劉劍明.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動力、困境與對策——以吉林省為例[C]//第五屆中國行政改革論壇優秀論文集,2014.
[3]范帥邦.“開放式決策”的行政管理創新模式研究——基于杭州市民的滿意度調查分析[C]//第二屆東方行政論壇·行政程序與依法行政研討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