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薈羽
摘要:自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國家為了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出臺了相關的經濟適應性政策,要求事業單位要抓住機遇,實現內部管理體系的改革與升級。在政策引導及外部環境的影響下,事業單位必須要加強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基于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下實現對各項財政資金與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及政策變革的需求。本文以事業單位為主要對象,分析單位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和探求有效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問題;對策
一、事業單位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化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常常會使用的一種管理工具,它基于全員、全面和全方位的管理原則,通過對單位組織內各項經濟決策及業務活動的統籌計劃,以達到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根本目的[1]。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既是政策導向下的必然舉措,也是單位不斷健全內部管理體系的有效方式。具體來說,當前,我國政府大力推行“廉潔高效”政府的建立,事業單位作為發揮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的載體,必須要順應政策需要,積極采用全面預算管理工具,加強對資金使用的控制,有效披露內部會計信息,實現財政透明化管理,遏制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全面預算管理是實現單位組織內實現資源合理調配的工具,它通過預算編制環節匯總各預算部門對財政資金的實際需求,并對各項資源進行高度統籌和調配,減少資金使用浪費、資產重復購置、資源配置不合理等現象,盡可能地發揮財政支持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二、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現狀
(一)預算管理框架體系有待完善
伴隨著新《政府會計準則》及《預算法》的推行,大部分事業單位在外部政策環境的影響下逐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落實。但部分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較為被動,對預算管理重視程度較低,主要表現在:其一,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往往由財務人員牽頭主導,而辦公室負責財務的人員大多為核算型的會計出納,對預算管理編制、落實等方面缺乏專業性;其二,單位業務人員預算管理參與意識淡薄,錯認為預算管理是財務人員的工作任務,沒有積極配合財務人員開展預算編制環節,造成預算編制計劃缺乏可操作性;其三,部分事業單位雖然有完備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也對預算執行相關崗位進行定職定責,但流于形式,一人兼數崗依然存在,相應的監督審計機制也沒有發揮作用,嚴重影響了預算管理的執行成效。
(二)預算編制環節有待優化
以基本支出預算、專業項目預算、人員經費預算等作為預算編制環節的主要內容,但針對不同的科目需要采取差異化的預算編制方法,提升預算彈性。但目前,部分事業單位為了簡化預算編制程序,往往會采用單一的增量預算作為編制環節的主要方式,既沒有考慮到內部項目變更以及宏觀政策調整等客觀因素可能會對預算執行過程產生影響,也沒有發揮預算管理事前預測的優勢作用,使得預算執行環節與既定的預算目標存在較大偏差,無形之中也增加了預算運行成本。同時,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環節往往需要依照政策規定,采取“二上二下”的編制流程,相關部門人員要在規定時間內錄入單位的基礎信息,由市財政局根據基礎信息將預算控制數下達給主管部門,主管部門統籌分配后再將控制數下達到二級事業單位。而二級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過程往往不超過半個月的時間,還需要及時將預算編制內容上報給主管部門。這就使得該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內容比較粗糙,不利于后續的預算工作開展。
(三)預算執行效率不高
預算執行率是反映預算管理實施成效的直觀依據,為了提升預算執行率,事業單位必須要加強預算過程控制。但當前,部分事業單位存在著“重編制、輕管理”的問題,一方面,財政資金收支關口把握不嚴,事業單位雖然已經建立了預算審批制度,但一些部門在項目支出環節簡化審批程序或占用專項支出,影響了預算執行控制的剛性約束;另一方面,部分事業單位雖然有預算分析環節,即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沒有針對月度、季度等周期設置預算執行分析節點,但僅對數據粗略分析,及時性、準確性不夠,影響了預算管理實施效果。
三、事業單位改進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事業單位要科學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從思想意識層面,部分對預算管理重視程度較低的事業單位,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執行層,必須要深入了解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作用,通過下發文件、組織培訓等方式樹立全面預算管理的權威性,要求基層人員、業務職能部門要主動參與到預算管理工作中。從組織機構層面,事業單位應將預算管理從財務管理工作中分離出來,由會計核算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業務部門人員以及管理層人員組成預算管理辦公室,主導預算編制、分析、監督以及考核等工作;同時,將各項預算指標落實到責任崗位上,并分離不相容崗位,為預算管理實施創造良好的環境基礎。從管理制度層面,事業單位應基于相關政策規定健全預算管理制度,明確預算管理編制范圍、控制對象以及實施流程等,規范單位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授權審批、集中采購、固定資產管理等相關操作,提升預算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2]。
(二)合理選擇預算編制方法
基于事業單位的實際業務需求,首先,事業單位要嚴格遵循“二上二下”的預算編制流程,由預算管理小組下達各職能部門的預算指標及編制計劃,各預算部門負責人組織內部人員開展預算編制工作,形成初步的預算草案,在規定時期內上交給預算管理小組及監管部門進行審批;依據上級領導部門的意見,各預算單位再次對預算草案進行更改,并最終提交反饋到上級部門;經過多層級的審批與商議后,形成下一年度的預算方案,由預算管理小組下發落實到各預算部門。各預算部門也要基于預算方案編制單位月度和季度預算計劃,強化預算過程控制。其次,事業單位要切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盡量采取多元化的預算編制方法,將增量預算與滾動預算、零基預算等動態預算編制方法有機結合,提升預算計劃的適應性。最后,針對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周期過長、預算執行存在差異的問題,事業單位一方面要增加預算編制參與人員,實現全員參與編制,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預算調整審批制度,一旦發現預算執行偏離預算目標,可以向相關部門提請預算調整,并形成預算編制經驗數據,反饋到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環節中。
(三)強化預算執行過程控制
針對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控制不嚴的問題,一方面,事業單位要遵循“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原則,健全預算資金審批程序,明確資金使用范圍,要求預算資金支出要與預算編制計劃保持一致,并對無預算支出、資金違規使用、預算資金體外循環等問題追究責任到個人,嚴厲打擊操作不規范行為;另一方面,健全預算分析機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階段性評估,重點關注預算項目支出進度、預算執行指標對比等,并將分析結果以分析報告的形式反饋到實際執行過程中,及時上報預算管理小組,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糾偏,強化預算執行剛性控制[3]。
(四)加大基礎設施配置
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需要配備相應的人力和物力,基于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缺失及預算管理人才匱乏方面的問題,事業單位一方面要重視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投入工作,設置預算管理、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績效考核、人力資源管理等多個功能模塊,并實現各個系統端口對接,提升信息資源共享效率;另一方面,事業單位也要加強預算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引進更多的預算管理人才,并對現有的人員進行差異化培訓,豐富相關人員的知識層面,還要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提升預算管理團隊的整體素質,更好地服務于全面預算管理工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是國家政策導向下的必然結果,也是單位提升內部管理質量的有效策略。因而,事業單位要立足于自身在預算管理實踐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完善管理體系、合理編制預算、加強過程控制及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等方式,逐步推進事業單位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促進事業單位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桂鳳.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中國經貿,2018 (6):234-235.
[2]溫彩俠.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問題探究[J].財會學習,2019 (18):38-38.
[3]張桂桂.事業單位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 (3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