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倩
課程游戲化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將教學內容融于游戲之中,讓幼兒主動學習。刺繡在我國源遠流長,是中國的民間瑰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民間,刺繡又被稱為針繡的刺繡,主要方法是指用繡針引彩線,按描繪下來的花樣描畫在紡織品上,通過刺繡運針形成花紋圖案。
中國人愛美,刺繡在古時用途廣泛,衣服、鞋襪、被子、床單、帽子、屏風、壁掛、傘等都離不開刺繡,現今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了現代化的刺繡機器,但人工的刺繡依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人們的喜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讓幼兒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經驗、感受和體驗。”對于民間特色刺繡活動,幼兒園能不能開展起來,幼兒教師又該如何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引導幼兒喜歡刺繡,如何在刺繡活動中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開展刺繡欣賞活動,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刺繡不僅能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更能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平。教師可以發動幼兒和家長搜集各種刺繡作品。或者在教室、美工室布置一些經典的刺繡展,讓幼兒欣賞。比如聞名遐邇的蘇繡作品《小貓》《雞的一家》《花兒朵朵》,一個個小動物、一朵朵色彩鮮艷的花朵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欣賞了這些作品后,就會產生強烈的動手欲望。他們好奇這些美麗的圖案如何形成,好奇一根針怎么做才能有如此神奇的變化。對幼兒開展有趣的刺繡欣賞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為接下來的刺繡活動奠定基礎。
二、搜集輔助材料,鼓勵幼兒自由創作
課程游戲化是讓幼兒主動探索學習。在刺繡活動中,教師以圖片形式將刺繡操作方法按步驟、以圖示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幼兒自己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探索學習。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將操作方法制成視頻模式反復播放,便于幼兒有選擇性的學習。
刺繡除了針,還需要其他輔助材料,比如各種顏色的彩線、鉤針、頂針、針錐等,為了便于幼兒初期學習,教師還應準備相應的各色毛線、蛋糕盒、硬紙殼、餐巾、一次性竹筷、玉米皮、涼席子、麻袋片等,讓幼兒先進行簡單的刺繡練習,懂得刺繡的一般原理,掌握基本的刺繡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麻袋片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教幼兒認識鉤針、頂針等輔助工具,鼓勵幼兒主動與材料互動。
有了好的輔助工具,還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隨著幼兒刺繡水平的提高,幼兒就可以進行真正的刺繡活動。這時教師要根據幼兒需要適時介紹簡單的民間刺繡機器,讓幼兒學習我國的傳統刺繡藝術,將刺繡漸漸植入幼兒心田,讓他們在日復一日的游戲活動中真正愛上刺繡。
三、進行區域游戲整合,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游戲的本質就是玩中學,學中玩。幼兒進行一段時間的刺繡活動后,便會生產一些刺繡作品。有的孩子就提出來將刺繡作品拍賣出去,這時的刺繡活動已經細化成刺繡圖案設計、美美秀坊、刺繡作品拍賣等活動,孩子們自己商討,在三項活動各選出一個管理員,圖案設計管理員負責檢查活動區孩子的圖案設計情況,對于不合格作品要求返工,美美秀坊的管理員重點是向新來的成員傳授刺繡經驗,并且把刺繡作品送到展覽區或者拍賣區。拍賣區的管理員負責拍賣刺繡作品。幼兒玩游戲的錢,是游戲區銀行的兒童游戲紙幣。
為了讓更多幼兒喜歡上刺繡游戲,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便于幼兒游戲,有助于幼兒建立自信心。比如在餐巾上畫上花、草,在蛋糕盒上畫上簡單的房子、小魚;將玉米皮剪成鞋墊,便于幼兒操作,硬紙殼設計成孩子們常見的大樹、小鳥形狀。有了半成品,孩子們只要簡單加工,就能有活靈活現的作品出現,使幼兒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喜歡上刺繡。將游戲進行整合,可以提高幼兒交往、合作能力。而交往與合作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將來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與發展。
總之,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刺繡游戲環境,讓幼兒在欣賞中接觸刺繡,在操作中感受刺繡的魅力,在一系列刺繡游戲中提高幼兒的交往、合作等能力。同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在刺繡活動中的表現,抓拍幼兒的精彩瞬間,分析幼兒的游戲特點,使民間刺繡在幼兒園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常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