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佳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一種可以滿足幼兒自主體驗的探索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園整體發展水平組織的一種活動。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投放有關主題內容的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使用,這樣的區域活動能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一、同步鞏固與課程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一)前提與統一
幼兒園課程主題的目標和區域活動的目標設立要統一,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多方面發展。區域活動的目標要根據課程主題活動的目標來設立,這樣才能為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方向。根據課程的主題,我們要將課程的核心整合到區域活動實施的目標中去,然后根據每個區域的特點,結合幼兒的情感和能力等列出課程的小目標。比如大班在進行“豐收的季節”主題活動中,可設立三個目標:第一,體驗秋天豐收的快樂和喜悅,珍惜勞動的成果;第二,利用學到的知識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感受,記錄自己對秋季和別的季節不同的發現;第三,欣賞作品,感受其中的意境美。根據主題目標,我們以“美麗的秋天”來設立區域活動,區域的目標設定也有三個方面:第一,引導幼兒利用素材,用繪畫的方式突出秋季的特點;第二,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感受秋天的美;第三,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開展有關秋天的活動。由此可見,區域活動的目標和課程主題的目標基本是統一的。
(二)滲透與相融
如何更好地落實區域活動和課程主題統一的目標?教師要根據各區域的特點開展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各個區域的聯系,這樣才能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比如,開展“教師節我愛老師”這一主題活動,我們可以引導美工區域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送給老師的禮物,比如說賀卡、圖畫等,也要鼓勵表演區的幼兒唱歌或跳舞給老師聽,引導語言區的幼兒講故事給老師聽。在各個區域活動的開展中,幼兒可以多方面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愛以及感恩之心。幼兒園所有的區域都圍繞“愛老師”這個主題目標,區域中的目標體現也可以更加詳細地讓幼兒表達對老師的敬愛,同時幼兒可以制作獨特的禮物送給老師。
二、橫向拓展,將課程內涵外延有機整合
(一)主題內容的前置
在開展主題內容前,我們可以對幼兒的經驗進行調查,找出他們對主題的興趣點,然后投放材料,讓幼兒進行自主操作。在體驗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的興趣和問題一個個呈現出來。比如在語言活動“快樂是什么”中,在集體活動前,教師可以收集一起玩游戲的照片并貼在區域中,這樣可以增加幼兒的興趣。教師也可以了解幼兒開心的小故事,在集體教學中,可以讓幼兒講述自己開心的故事,這樣可以進一步體現集體教學的效果。
(二)主題內容的鞏固
集體活動的延伸是區域活動實現延伸的良好機會。集體活動中缺少的指導和操作,可以在區域活動中得到補充,這樣也實現了對集體教學的延伸。比如科學活動“種子的旅行”中,在幼兒對這個活動還特別感興趣時,教師可以在科學區投放種子傳播的有關資料,引導幼兒在科學區對種子的旅行進行探索,這樣可以再次鞏固集體教學內容,還可以在區域活動中對這一主題進行拓展。
三、縱向深入,向課程內涵熱點追溯
集體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幼兒對教學內容深度的探索往往不夠,區域活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區域活動以自主操作的方式,可以讓幼兒在某一個內涵的熱點上進行持續討論和探索,這樣可以使主題內容更加鮮活。在區域活動教學中,我們可以在材料的投放上把握以下幾個關鍵點。
(一)替換與更新
根據主題內容的變動,區域活動中的材料也要更新變化。如果只是根據教師的想法來投放材料,幼兒常常是不感興趣的。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逐步進行,投放時也要觀察幼兒對材料的興趣,然后再考慮要不要更換。比如在主題活動“我是中國娃”中,剛開始的時候,幼兒可能對中國娃娃的服裝特別感興趣,那教師這個時候就要注重投放不同服裝娃娃的人偶和照片資料,同時也要提供繪畫材料,引導幼兒對不同服裝的娃娃進行繪畫。隨著幼兒對主題內容的深入,他們可能對天安門、長城比較向往,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投放有關天安門、長城的視頻和明信片等資料,供他們自主觀看和欣賞。
(二)探索與互動
提供的材料可以引起幼兒的探索和互動才是有價值的材料。比如在益智區“七巧板”的游戲中,我們提供的七巧板是幼兒喜歡的材料,那我們在游戲時,可以對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幼兒自主拼搭圖紙,在限制的時間內拼好,使幼兒在挑戰中得到鍛煉。
綜上所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區域活動的優勢,進一步推動課程主題活動的開展,這樣可以讓幼兒更好地獲取直接有效的經驗。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