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捷 魏萌
摘 ? 要: 事實雄辯地證明,以作戰的心境、狀態、制度、方式對戰新冠肺炎病毒,是我國目前疫情防控總體形勢向好,抗擊疫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一招與成功經驗。除惡務盡,徹底擊潰新冠肺炎病毒惡魔,還需繼續緊抓戰局重點,強化體系優勢,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關鍵詞: 新冠肺炎病毒; 人民戰爭; 總體戰; 阻擊戰
中圖分類號: D632.9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2.021
To Conquer “Disease” by Fighting Against “Epidemic Disease”
HU Jie 1 , WEI Meng 2
(1.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Xian 710063, China; 2.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 Facts have proved eloquently that it is a key measur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to fight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virus with the mood, state, system and ways of the war. At present, we have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total epidemic situation , as well as a key techniqu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We must continue to focus on the battle situation, strengthen the 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rely on the masses, and resolutely carry out the peoples war, overall war, and interdiction war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disease.
Key words: COVID-2019; peoples war; total war; interdiction war
節日不喜歡戰爭,但戰爭卻偏愛節日。公元2020正值萬家團圓共度庚子年新春佳節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抗“疫”戰爭爆發了。這次的敵人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簡稱為COVID-2019),主戰區在中國,主戰場在湖北,主戰城市是武漢,威脅對象是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全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2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明確指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疫情就是敵人,抗“疫”就是戰爭。一場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時代的人民戰爭打響了。
一、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緊抓戰局重點
阻擊戰,是防御作戰的一種。目的是通過對某一要點的堅決防守,以阻擊敵人瘋狂進攻,或通過阻止敵人的增援、逃跑,以確保主力徹底殲滅敵人。“牽牛要牽牛鼻子”。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是認清戰場運動態勢,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整個戰局的重點。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點有三個。
(一)從地理方位看湖北(武漢)是重點
湖北,位于中華腹地,是我國東西南北四方交匯的大樞紐。省會城市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科教基地和交通要地,素有“九省通衢”的美名。自2019年12月起,武漢市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了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病人。幾乎一夜之間,新冠肺炎病毒傳遍武漢,侵染湖北,乃至全國。此次疫情首發在武漢,疑似、確診、致死人數最多也是在武漢,其他省市感染人群多是由湖北(武漢)外散所致。截至3月9日數據統計,全國范圍新冠肺炎疫情累計確診80754例,出院人數59897例,累計死亡人數3136例。湖北累計確診67743例,累計出院人數46433例,累計死亡人數3007例,分別占全國總數的83.8%,77.5%和95.8%。戰爭態勢一目了然,病毒的進攻路線為“武漢—湖北—全國”。因此,堅守湖北(武漢),全力奪取湖北(武漢)保衛戰的勝利,是打贏全國抗“疫”戰爭的關鍵。習主席明確指出:“湖北和武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只有堅決守住湖北(武漢),才能抵住新冠肺炎病毒進攻的第一波高潮,為全國抗“疫”大局贏得時間、空間、回旋余地,為最終組織反攻奠定基礎。
(二)從應對之策看積極防控是重點
此次疫情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所致。該病毒之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過。該病毒傳播途徑多,可通過直接、氣溶膠與接觸傳播;傳播速度快,人與人相距5米即可傳染;潛伏期較長,有患者感染病毒28天后才出現病狀,還有無癥狀感染者;可復發,現有愈后人員病毒檢測再次“復陽”的情況;對人體傷害大,病毒隨血液流動,侵害人體多個器官,半數以上患者一周內會出現發燒、眩暈、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并發多種病癥,直至死亡。目前,此病毒仍處于快速變化的早期階段。醫學界尚無完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可以說,這是一個既強大又狡猾的敵人。俗話說,打蛇打七寸。在沒有絕對制敵之策的情況下,割斷病毒傳播鏈,確保疫情不擴散就是作戰的重點。1月23日,武漢全市交通停運,離漢通道關閉。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隔離事件“武漢封城”開始了(截至3月9日已經整整封城47天)。據來自全球15家頂級研究機構科學家的建模分析,正是武漢果斷“封城”以及中國各地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才最終限制了COVID-19的擴散規模。武漢封城至少將疫情擴散推遲了2.91天,有超過130個城市因此獲益。疫情爆發初期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硬核的隔離手段,確保了湖北(武漢)人民的安全,也保護了全國人民的安全,扭轉了被動危險的局面。
(三)從工作內容看集中收治是重點
此次疫情來勢兇猛,危害巨大,普通醫院與一般救護措施難以應對。能否使每名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提高收治率,降低病死率就成為戰“疫”的重點。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患者,既是防止疫情擴散,降低感染率的重要舉措,也是減低病死率對生命負責的具體體現,還是穩定社會情緒,增強群眾戰勝疫情信心的迫切需要。此外,集中收治也為醫療、科研人員集中研究,重點攻關創造條件。早在疫情初起之時,習主席就明確指示要對患者集中收治。李克強總理也強調要堅決落實“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和集中救治措施。2月17日,武漢市對“四類人員”(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并對所有社區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全國其他地區也組織了大規模的排查活動,并對新冠肺炎患者指定專門醫院,開辟專門病區進行收治。有的地區還突擊建成了集中收治醫院。以武漢為例,集全國之力,10天時間建成火神山醫院,10天時間雷神山醫院投入使用,半月內46家定點醫院、14座方艙醫院投入使用,提供13400張床位。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為治療患者,戰勝病魔,打下基礎。2月13日,火神山醫院第一批痊愈患者出院。2月18日,雷神山醫院首例治愈患者出院。湖北省病死率也由1月26日的5.34%降至3月9日的4.46%,最低時2月13日僅為2.54%。治愈率則從1月26日湖北3.09%,非湖北0.52%,提升至3月9日湖北70.23%,非湖北94.17%。
二、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必須強化體系優勢
所謂總體戰,是指綜合運用一國全部物質力與精神力進行的作戰。現代戰爭是綜合國力的比拼,制度體系的碰撞,全民意志的較量,總體實力的對抗。新冠肺炎病毒是全體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共同大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疫情面前,無人能置身事外。戰勝病魔,必須四方協力,八方動員,發揮體系優勢,開展總體作戰。習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總體戰,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
(一)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
系統,是由各個要素(部分)有機組合而成的統一體。系統具有整體性。系統的整體功能不等于各個組成部分功能簡單相加,而是有量的提升,質的飛躍。馬克思說:“許多力量融合為一個總的力量而產生新的力量。”[1]中國社會主義60余年建設的實踐證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種優勢不僅能在平時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更能在戰時集中兵力,克敵制勝。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就是要精誠團結,彼此照應。滴水不成河,獨木難成林。萬力一心,無往不勝。疫情發生后,全國各族人民堅決服從黨中央、習主席統一指揮,統一調配,如臂使指,運用自如。除夕夜,軍隊就緊急集結3支醫療隊450人,奔赴武漢。全國29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等先后調派346支醫療隊,超過42000名醫護人員,馳援火線。商務部協調山東、安徽等8個省區市與湖北搭建起9省份聯保聯供機制,確保湖北生活必需品調得進、供得上、不斷檔。目前,已形成全國支援武漢,19個省市對口支援湖北16個市州的作戰格局。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就是要明確責任,各司其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習主席親自部署,親自指揮。黨中央迅速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分類指導,并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各省市自治區落實疫情防控屬地責任。各級黨組織及主要負責同志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各區縣、鄉村、社區一絲不茍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軍隊、警察等國家公務人員堅守崗位,保證社會正常秩序與穩定。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就是要從大處著眼,正確處理利害關系。“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如同運兵作戰,下棋博弈,無論是躍馬過河,還是飛卒走象,甚至丟車保帥,都要從全局著眼,通盤考慮。關鍵時刻,還要當機立斷,為了整體、根本、長遠利益,做出必要的忍耐與犧牲。湖北、武漢等地果斷“封省”、“封城”,堅韌頑強,世所罕見。億萬群眾,自覺封閉在家,落實規定。相反,也有個別部門與人員,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本位主義嚴重,作風漂浮,自私自利,破壞抗“疫”大局。鄭州一郭姓男子出國觀看足球比賽,從境外返回后,隱瞞境外旅居史,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場所。3月11日,郭某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毒患者。這是河南第一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打破了鄭州19天確診病例零增長的大好局面。郭某現已被立案偵查,將面臨法律嚴厲的制裁。
(二)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
系統內部存在結構分層,居于中心地位的屬于核心要素。系統功能的發揮有賴于系統內核的堅強有力。“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單摯一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不僅能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更能在國家、民族以及人民遭受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疫情爆發之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做出指示和批示。習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七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工作。從1月25日到3月16日,黨中央應對疫情領導小組47天召開16此會議,高效運作,為疫情防控提供體制支持,法治保障,政治保證。核心之所以受到尊敬擁護,因為核心始終關心著系統的每一個部分,始終保持著對整個系統科學有力的領導。正是因為有了黨中央、習主席關鍵時刻當機立斷,把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當作一場戰爭來抓,通過非常狀態、非常機制、非常舉措對戰病毒,才使得整個抗“疫”戰爭挺過最危險的階段,轉危為安,贏來勝利的曙光。
(三)要協調好兩條戰線、兩個陣地作戰
總體作戰存在內線與外線,一線與二線,前方與后方的區分。不同的戰線、陣地之間所承擔的作戰任務和工作重點各不相同。不同的戰線、陣地之間只有相互配合,有無互補,才能發揮出總體作戰的最大效能。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指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兩條戰線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戰。”3月10日,習主席在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考察時指出:“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堅持兩條戰線、兩個陣地作戰,要優先滿足前方及科研需要。此次戰疫,處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防控人員是沖鋒陷陣的戰士,科研和物資生產則是在為前線提供武器彈藥。前線能否打得贏,關鍵看后方能否保障有力。各方應以戰時支前的緊迫感與責任心,抓緊抓好物資運輸生產,扎實做好管理保障服務,向一線傾斜,向防控傾斜,向科研傾斜,向醫護人員傾斜,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為前線作戰提供保障,掃清顧慮。此外,還需加速推進病毒檢測試劑、中西醫治療藥物、疫苗研制等重點領域的突擊攻關,為前線作戰,提供武器。目前,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研究五路共進,合擊病毒。堅持兩條戰線、兩個陣地作戰,要做好社區防控工作。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控制疫情蔓延,安撫群眾情緒,穩住基本民生的第一道關口。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疫情防控的各項指示要求,最終要靠社區來完成。以武漢為例,3000多個社區,7000多個住宅小區,13800多個網格,線上線下,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全面發動。武漢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40000多干部下沉社區,日夜忙碌,成為抵抗疫情的“守護者”。繼續做好社區防控工作,要緊緊依靠社區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要精細落實網格化管理、聯防聯控等制度,要強化社區物資供應保障,要壓緊壓實各級主體責任,把所有社區都構筑成疫情防控的堅固堡壘。堅持兩條戰線、兩個陣地作戰,要克服僥幸心理。目前,國內戰“疫”形勢日趨向好,但仍存在疫情防控的堵點、漏點、弱點、軟點,遠還沒到總結成績,舉杯相慶的時候。新冠肺炎病毒還在變化,疫情復發危險依然存在。特別是全球疫情發展出現新情況新特點,國外疫情泛濫,多國政要“中招”,部分國家幾近失控。近日,國內多地輸入型案例明顯增多。少數歸國人員,不遵守法規制度,瞞報謊報問題嚴重,給疫情防控,造成困難。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險。戰爭沒有全勝,任何放松大意,都是對敵人的鼓勵,都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決戰時刻,更要堅定信念,咬緊牙關,善始善終,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三、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必須依靠人民群眾
人民戰爭,是為人民而打,靠人民打贏的戰爭,是人民群眾為反抗階級壓迫或民族壓迫而組織和武裝起來進行的自己的戰爭。能打、敢打、善打人民戰爭,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的一貫作風和優良傳統。今日對戰新冠肺炎病毒,更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發揮人民戰爭的傳統優勢和突出特點。
(一)必須確保戰“疫”目的“正義性”
戰爭目的是否正義,直接影響戰爭的規模、時間與最終結局。戰爭中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人民利益而戰的一方,才能真正喚醒蘊藏在億萬群眾中的戰爭偉力。此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病毒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生命重于泰山,為民無上光榮。始終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人民至上”執政理念的最好詮釋,也是確保此次戰“疫”能夠獲得全民支持的根本原因。疫情防控期間,習主席時刻關注疫情變化,始終把救治患者,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工作中心,明確要求全力組織收治患者,確保應收盡收,不落一人;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抓好頂層設計,科學應對指揮。組織由院士、專家、行業精英組成的抗疫“國家隊”,科研攻關,治病救人,但有一線希望,絕不放棄努力;匯集八方資源,抓緊急缺物資生產,保證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物資供應充足;及時發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科學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做好政策解釋與心理疏導。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宣布新冠肺炎治療免費的國家。全國各級財政已拿出1000多億元投入疫情防控。對一些因疫情而臨時陷入困境的群眾,黨和政府及時提供幫扶,按規定發放臨時救助。僅武漢一地就一共設置了69個安置點,累計安置4843人,累計發放臨時生活困難救助金1609.8萬元。此外,中國黨和政府還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及時準確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與地區通報疫情信息,梳理總結抗疫經驗,無私與世界各國分享,為別國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迄今為止,我國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派遣醫療專家團隊,協助上述三國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已與歐盟、東盟、非盟、加共體、上合組織、南太島國等國舉行視頻會議,交流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中方已經發布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6版防控方案,這些方案已經被翻譯成多語種毫無保留地同各國分享交流。
(二)必須確保參戰主體的“群眾性”
人民戰爭之所以能無往而不勝,就是因為能夠調動起全體人民的參戰熱情,全地域、全人員、全身心投入。戰“疫”期間,我們看到了廣大群眾自覺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居家生活,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外出。確診、疑似人員及其家屬自覺配合管理,接受治療。共產黨員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自覺承擔最險最難的工作。基層干部和社區工作人員自覺堅守崗位,夜以繼日,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重點生產部門人員自覺服從安排,加班加點,保質保量。由上至下,由南至北,由大到小,從公到私,群策群力,有一份熱,發一份光。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所說:“中國人民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驚人的集體行動和合作。人們有這樣的熱情,愿意做出承諾,覺得自己有責任參與阻止病毒,并不是很容易的事。”特別是湖北武漢人民,自疫情發生以來,識大體,顧大局,頑強不屈,負重前行。全市6萬名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向而行。2.4萬名青年志愿者,“疫”火洗禮,綻放青春。1.9萬名民警,堅守陣地,一步不退。3.6萬名環衛工人,任勞勤勉,不懼風雨。1100萬武漢同胞,堅決服從黨和政府命令,堅決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以自己的堅忍和犧牲,為打贏戰“疫”做出不朽功勛,無愧于“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光榮稱號。
(三)必須確保戰“疫”實踐的“整體性”
早在1949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同志就指出:“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2]習主席也講:“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疫情影響方方面面,抗擊疫情需要統籌好疫情防控與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發揮好人民戰爭整體協同作戰的巨大優勢。確保“整體性”,需要緊抓重點不放松。雖然疫情防控總體呈現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但仍不能有須臾放松。疫情防控必須自始至終,對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繼續撈干的,來實的,上真招,用狠招,徹底擊潰新冠肺炎病毒。確保“整體性”,需要因地制宜。疫情發展呈現明顯不平衡態勢,有的地區始終無感染人群,有的地方經過不懈努力,確診、疑似人員已經多日為零。因而,制定疫情防控策略不能搞“一刀切”,而應因地、因時、因“疫”制宜,分區分類分級對待。要堅決維護統一大市場,打通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生產各環節。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年度目標達成。排解舒緩行業經營壓力,扶危助困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激發調動各方被壓抑的活力使其重新迸發,最終使醫療物資足起來,交通運輸動起來,產業鏈條連起來,生產生活活起來。確保“整體性”,需要找準結合點。一方面,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用疫情防控的優異戰績,激發各行各業人員投入生產的熱情。用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的實際成效,支撐疫情防控決戰決勝。另一方面,要降低影響,排除萬難,完成既定奮斗目標。特別是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經成功地使7億多貧困人口脫貧。2012年至2019年,我國貧困人口從9899萬人下降到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0.6%。雖然脫貧攻堅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余下的任務仍然艱巨。從對象上看,剩余下來的地區人員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三區三州”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從時間上看,離年底滿打滿算只剩9個月,每一天都在“倒計時”。從形勢上看,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程度上打亂了脫貧節奏,增加了攻堅難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習主席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人口全部脫貧是黨向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貫徹習主席指示精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中華民族千年脫貧夢想,還需各方加倍努力。此外,要善于化危為機,實現發展。古人講,苦盡甘致,否極泰來。恩格斯也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3]越是危險的境遇越隱藏著發展的機遇。而轉危為機的前提是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從歷史的災難中汲取前進的勇氣與智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存在著如不良的衛生與飲食習慣,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存在缺陷,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領域核心成果不多,高端醫療裝備生產自主能力不強等諸多問題。反躬自省,引以為戒,就是要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筑牢社會發展與民生根基,加速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進程。把此次疫情防控中所發現的短板、漏洞、弱項,補上去,堵嚴實,強起來。順應疫情期間群眾消費熱點、消費手段,消費習慣的變化,主動調整產業結構、生產與營銷模式。[4]多措并舉,紓困解難,把被疫情所抑制的消費熱情、生產能力、發展潛力釋放出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9.
[2]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2.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9.
[4]劉慧芬.政府支持、供應鏈關系與研發創新[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37-47.
[責任編輯、校對:楊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