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卿
摘要:內部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企業風險管理具有共同的企業目標。企業應當對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給予足夠重視。本文首先闡述了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通過分析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得出了內部審計質量改進策略。
關鍵詞:企業風險管理;內部審計;審計質量
2013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中,指出了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應關注組織風險,在風險基礎上實施內部審計業務。自此之后,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工作受到更多關注。國內外對于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內涵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傾向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建立在風險評估基礎上,通過確定審計重點和優化資源配置,而減低審計風險的模式[1]。區別于傳統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與企業目標相結合,更注重企業風險的識別和防控。同時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傾向于全程參與企業的經營過程,而傳統內部審計更多是事后審計,因此提出的審計建議也存在滯后性。近年來,我國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逐漸提上日程,以企業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工作同樣需要注意質量改進和健康發展。本文的研究意義在于通過分析相關問題,提出企業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審計質量改進建議,為實際內部審計工作提供參考。
一、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一)內部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
對于企業來說,內部審計的作用在于對會計等部門的工作進行監督,發現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防控,同時通過審計評價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效的建議。在此過程中,內部審計對風險識別和評價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可以說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COSO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是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這充分說明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的關系。因此,在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內部審計的地位不可動搖。
(二)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具有共同的目標
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都是為了實現企業持續經營的目標。企業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識別和防控企業風險,從而推進企業健康發展;內部審計則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有效監督,從而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風險管理側重于對企業實施全局管控,內部審計則傾向于具體的項目管控,二者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二者都有利于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無論企業風險管理還是內部審計,都能夠及時發現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通過分析并定性,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從而推動內控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密不可分,企業風險管理為導向是未來內部審計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如何推動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則是本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企業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問題探析
從企業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流程來看,主要分為風險評估、內審計劃、內審實施、內審評價和內審報告五個階段[2]。所以,本文主要對五個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輔以相關案例說明問題。
(一)風險評估階段的問題
在風險評估階段,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內外部環境等進行全面評估,根據相關內容的風險程度確定審計重點。該階段存在的問題:第一,風險評估缺乏全面性。某企業在風險評估時,僅考慮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并未對行業狀況、內外部環境等因素進行風險考量。很顯然,該企業的風險評估不夠全面,無法成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基礎條件。第二,未根據風險程度確定內部審計重點內容。部分企業在確定內部審計重點時,仍然沿用傳統內部審計的思路,未確定審計高風險內容,僅僅將財務審計等內容作為重點,偏離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審計重點的偏離則會影響企業風險管理導向內部審計質量的改進。
(二)內部審計計劃階段的問題
內部審計計劃階段工作的重點在于編制內審計劃,依據內審法律法規確定審計標準,同時組織內審人員,進行時間和流程的安排。存在的問題有:第一,缺乏風險管理意識。以某零售企業為例,內部審計過程中仍然以財務問題為主,財務報表審計占比達到90%,審計目標中并未包含風險管理內容。同時,該企業內部審計也以事后審計為主,審計過程并未覆蓋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因此,該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管理意識仍需加強。第二,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內部審計制度是確立內部審計標準的基礎,但從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中很少覆蓋風險管理內容,僅僅對審計目標、流程、人員等事項進行約束,不利于風險管理導向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
(三)內部審計實施階段的問題
內部審計實施階段主要由內審人員開展具體的審計檢查工作,運用審計方法和技術進行科學審計的過程。存在的問題包括:第一,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技能水平不足。以某醫藥企業為例,內部審計人員共12人,財務會計專業的人員占比達到75%,審計專業人才嚴重短缺,說明內部審計人員的結構需要優化。同時,該企業的內審人員中,只有1人具有中級審計師職稱,1人具有高級審計師職稱,其余均為初級會計師,說明內審人員的整體專業水平需要提升[3]。第二,缺乏創新性,內審技術相對落后。一些企業為了節省審計成本,對審計技術投入不足,內審工作也缺乏創新,不利于風險管理導向的內審工作開展,自然也會影響內審質量的進一步改進。
(四)內部審計評價階段的問題
內部審計評價階段主要是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評價,為審計報告的撰寫奠定基礎。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問題存在的問題:第一,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我國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起步時間較晚,發展還不夠成熟,相關評價標準還存在完善的空間。同時,內審質量評價指標的選取也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導致相關指標不能很好地反映審計評價結果[4]。第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方法不夠科學。企業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中,審計評價方法中應當融入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否則會影響評價方法的科學性。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內部審計評價方法,缺乏創新性,不能滿足實際審計需求。
(五)內部審計報告階段的問題
內部審計報告階段是對風險管理導向內部審計工作的總結,通過匯總相關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內部審計意見。該階段的問題主要包括內審報告形式上的問題和內審建議方面的問題。報告形式方面,主要存在內審報告撰寫不規范、語言不夠簡潔、格式不符合相關標準等問題,從而影響內部審計質量。內審建議方面,部分企業未以風險管理為導向提出內審建議,還有一些企業提出的內審建議未從企業實際出發,不是對內部審計工作匯總得出的審計意見。這樣,同樣會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改進。
三、企業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質量改進策略
依據對風險管理導向內部審計五個階段存在問題地分析,本文從五個方面得出了內部審計質量改進策略,遵循內部審計流程提出具體建議。
(一)完善風險評估,確定內部審計重點
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應當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充分保證風險評估的科學性和全面性。企業應當充分考慮行業發展狀況、自身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內外部環境、企業性質、人員等多方面因素,從而做出全面風險評估。同時,風險評估階段還應注意評估方法的科學性,可以選取多個風險評估方法最終匯總形成有效結論。風險評估的目的在于根據風險等級確定內部審計重點,這是內部審計工作開始前的重要內容。對于高風險的領域,企業應當重點審計,對于低風險領域,企業可適當調整內部審計工作。總之,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有重點、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從而保證內審質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增強風險管理意識,制定科學審計計劃
第一,內部審計目標應當引入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目標不僅應當包含一般審計目標,即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等內容具有一致性,而且應當與風險管理目標具有一致性。在內部審計中加強風險管理理念,才能真正改進內部審計質量。第二,內部審計應當與風險管理的全過程相融合。內部審計不應當是事后審計,應當注重審計的全覆蓋,加強事中審計,參與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實現與風險管理的有效融合。第三,完善企業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制度是開展審計工作的標準,對相關主體具有約束力。現有的內部審計制度中應當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建立嚴謹的制度規范。
(三)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水平,不斷創新內審工作
第一,企業應當注重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從內審人員構成來看,企業應增加審計專業人員的占比,其他專業除了財務會計專業,還應當包含管理、工程等專業。從內審人員的專業水平來看,應當鼓勵內審人員考取中級審計師、高級審計師等職稱,通過培訓和學習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水準。第二,提高內審技術水平,創新內審工作。企業應當加大內審技術投入力度,在提高內審信息化程度的同時,提高內審工作效率,為內審工作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在審計實施階段,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還應當進行不斷創新,從工作思路到工作方法,都應當推陳出新。
(四)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和方法
第一,科學選取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指標。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指標應包含定性指標,例如內部審計政策執行情況等;也應當包含定量指標,例如業績指標、內部審計工作進度指標等。評價指標的選取應當遵循全面、客觀、科學原則。第二,完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流程。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流程,不應局限于傳統的審計評價流程,而應當實現創新,既可以采用審計時候評價的流程,也可以采用審計業務實施過程中的審計評價流程。第三,采用豐富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方法。除了調查問價、訪談提綱等內審質量評價方法,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方法提高審計評價的效率。
(五)規范內審報告,提出有價值的審計建議
第一,內部審計報告應當格式規范。內部審計報告的撰寫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格式應當統一規范,報告結構應當符合邏輯,前后一致。內部審計報告是對內部審計成果的總結,因此規范的報告形式是提升內審質量的基礎。第二,內部審計報告應當語言簡潔、內容全面。內部審計報告應當全面反映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同時對內審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同時,內審報告的語言應當簡潔明了,避免出現表述不清晰、文字歧義等現象。第三,審計建議應當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切合實際。審計建議是企業后續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基礎和指導,因此審計建議應當有價值,應當與內部審計質量改進目標具有一致性。
四、結語
內部審計的作用在于監督企業內部財務、經營管理等情況,幫助企業發現風險并防控,從而有利于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動企業實現長遠發展。內部審計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性,因此需要給予足夠重視。從內部審計的實踐經驗來看,仍然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改進。本文是以企業風險管理為導向,通過分析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內部審計質量改進策略。風險評估階段,應當依據評估結果確定審計重點;內審計劃階段,應增強風險管理意識,制定科學審計計劃;內審實施階段,應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水平,不斷創新內審工作;內審評價階段,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和方法;內審報告階段,應規范內審報告,提出有價值的審計建議。
參考文獻:
[1]賀雪霞,李明輝.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內涵的探討[J].財會通訊,2019 (19):104-108.
[2]岳志超.風險導向模式下的內部審計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8 (04):124-125+107.
[3]葛兆誠.風險管理視角下內部審計研究[D].西京學院,2020.
[4]張又涵.淺析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問題及對策[J].商訊,2020 (0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