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燕蘭
摘要:審計監督從行政監督中獨立出來成為“八大監督”之一,標志著黨和國家對審計監督的新認識、新定位。在新的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已成為企業健康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結合建筑施工企業內部項目審計工作,針對項目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淺談審計工作質量優化的一些措施建議。
關鍵詞:建筑施工項目;內部審計;質量優化;措施
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有利于規范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管理,從而實現企業長遠發展。通常建筑施工企業對項目實施的內部審計主要包括審計對象確定、審計前期準備(包含設計合理的審計實施方案、審計工作底稿等)、審計實施過程、審計報告出具以及審計后續整改跟進等等一系列工作。近幾年,通過規范審計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際審計過程中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所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機構不健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隨著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多建筑施工企業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配備有審計經驗的專業審計人員。而部分企業簡單地將審計與財務職能合并,或者因人員流動性大將審計人員隨意撤換,參與內部審計的人員中不少人僅熟悉財務會計業務,甚至有些審計人員不了解本企業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審計人員經驗不足,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內部審計效果不佳。
(二)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工具落后
目前大多施工企業審計采取的工具是由軟件公司開發的企業內部審計軟件,在信息處理、數據查詢、資源共享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然而在智能化如數據分析、問題判斷、內部控制弊端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提供幫助。對于施工企業項目審計應用時各類成本和各分供分包商債務情況無法分析到位,只能將數據進行手工分析并打印存檔備查,導致建筑施工企業項目審計工作效率降低。而且在綠色環保大時代的背景下,如此大量的紙張使用也會造成紙張資源浪費。
(三)建筑施工企業審計結果應用被弱化
建筑施工企業審計標準因發展程度不同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審計發現問題后,究竟應該怎么追責、審計問題多大才能追責、追到什么程度等都未形成規定的標準,這就使得審計結果應用迷霧重重,問題得不到有效、及時地處理。有些不對外公開的審計模式甚至流于形式,所獲得的審計結果的真實度、精準度也有待商榷,審計結果必然難以發揮作用。
二、提高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措施建議
(一)健全審計機構,配備專業審計人才
建筑施工企業對其施工項目的管理模式一般分為兩級或者三級管理,即由集團公司委派專業的項目管理團隊駐現場直接管理項目,集團公司僅為項目管理團隊提供制度標準和服務指導。在這種企業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就很必要。內部審計機構不是簡單的、機械的信息反饋系統,它可以在會計管理之后進行再監督、再控制,通過監督與檢查促使企業內控制度得以順利實施。并且通過對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改進措施,提出合理建議,規范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最終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科學有效、獨立健全的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是發揮內部審計作用的關鍵,同時,要想完成一個好的內部項目審計活動,還應配備有一定審計經驗的審計人員。審計人員應對工程造價、投標活動、資源配置、成本管理及企業內控等有所了解,并具有一定實踐經驗。這些實踐經驗是審計人員應有的一種重要技能,需要時間的積累,而一些不具備條件單獨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或者不具備條件配備足夠經驗的專業審計人員的企業,可以將具有履行審計職責所必備的理論政策水平和業務工作技能的會計、造價、工程、法律、經濟等各專業人員進行篩選整合,建立內部審計人才庫,隨機組合、靈活安排審計工作任務并在審計過程中加強考核。內部審計人才庫的建立,將審計領域的多樣化和專業知識的精細化有機整合,有利于審計人員在專業問題爭議上,迅速掌握信息,把握重點,有效降低審計風險,保證審計工作質量。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工具
企業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新模式,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各軟件公司紛紛提出,新審計軟件通過強大的數據采集和導入功能,實現財務數據的獲取;完整的調整分錄編制功能,實質性測試底稿、報表及報表附注可實現自動取數生成審定數據;審計程序及分工功能,將審計程序管理與底稿作業分工程序化、流程化,大大提高了審計項目作業質量。并且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實現審計作業與管理的網絡化、無紙化,有效整合審計系統資源、集中管理審計成果。
為加強企業的風險管控力度,開展信息化條件下的新審計模式已顯得十分重要。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施工企業集團應提升意識,加大投資在經營與管理上實現集中式的信息化管理,便于企業的管理層隨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經營與發展狀況,同時也有利于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效率。
(三)規范審計工作,強化內部審計結果應用
一是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和標準。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明確的組織結構、準確的部門職能、精細的工作流程、嚴格的考核體系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保證。在組織機構上,企業應確保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合理設置審計相關崗位,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在部門職能上,企業應明確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職責權限,使審計工作人員充分了解審計工作特性及重要性;在工作流程設置上,企業應建立完整的審計工作流程,確保審計工作實施不打折扣;在考核體系上,企業應嚴格審計人員工作績效考核,確保審計工作質量,激發員工工作熱情。
二是加強審計實施管理,確保審計信息準確。內部審計機構在每開展一項審計工作任務前,應認真做好審前準備,如審計立項和準備、分配審計工作任務、制定審計工作方案、發放審計通知書等。同時,參與審計的人員也應充分了解被審計項目的情況,確保項目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廉潔自律,嚴格按照審計實施方案開展審計工作,正確評價項目管理過程,及時指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審計整改意見和建議;在項目審計完成后,企業還應按審計項目任務、審計質量、審計程序規范和審計工作完成情況等考核內容的各具體考核指標與標準,對各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對于完成情況好的給予獎勵,完成情況不好的給予相應處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審計行為,督促審計人員客觀真實地反映項目管理過程,確保審計信息準確。
三是強化審計結果應用,發揮審計作用。審計實踐中,審計人員根據審計工作記錄,審計工作底稿形成內部審計報告,經項目經理復核后,交被審計項目簽字確認。被審計項目對審計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往往采取“就問題改問題、避重就輕、敷衍了事”,造成同類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這在無形中加大了被審計項目管理風險。內部審計結果應當作為考核、任免、獎懲等相關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應建立健全有關激勵機制,將審計結果應用作為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單位考核制度中,落實責任,明確各部門各項目的任務和目標,使其逐步制度化、規范化。企業對內部審計發現的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應當按照管轄權限依法依規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
三、結束語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在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企業審計內部工作的質量,就需要建筑施工企業的領導層提高對審計工作的重視度,加大對企業內部審計管理的力度,不斷地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確保將各項內部審計制度落實到位,以實現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目標,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勇.風險導向審計在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中的應用分析[J].財會學習,2017 (10):155+158.
[2]謝智勇.新形勢下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6 (20):276.
[3]高玉娟.論如何完善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工作[J].財會學習,2015 (10):122-123.
[4]焦授青.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對價值鏈增值影響淺論[J].價值工程,2015 (13):24-28.
[5]宋靜,曹順良,李榮.內部審計通用軟件功能比較及完善策略[J].財會月刊(上),2011 (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