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璐
摘要:審計意見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編報和重大方面信息反映公允性給出的評價結論,對于企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對財務指標、盈余管理、事務所規模、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年度報告披露時間以及法律法規建設對審計意見的影響進行理論分析,明確盈余操縱、財務數據粉飾、內部控制體系缺陷等一系列問題,提出這些影響因素對審計意見影響的正負相關性的研究論斷,從而有利于投資者可以得到相對客觀真實的財務數據信息進而進行理性的投資決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審計意見;影響
一、審計意見影響因素分析
(一)內部因素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1.公司財務狀況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財務指標是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審計風險進行職業判斷的重要指標。理所當然,當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的時候,向外界披露會計信息的意愿會更加強烈,上市公司為進一步吸引投資者與債權人的投資,必然會竭盡所能粉飾公司業績,將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眾。而當公司出現財務危機或者資金周轉問題時選擇盡量延長報告期限甚至隱藏實際經濟情況。審計師在成本效益原則的基礎上,更容易對這類公司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并且,大量研究表明:負債杠桿越高的公司越容易獲取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而資本回報率以及凈現金流量高的公司易被出具標準審計意見。因而,可以大體得出結論:財務狀況越好,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出具概率越小。反之,則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較高。
2.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在上市公司填制的報表中,盈余管理是財務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的重要影響因素,進一步對于投資者的決策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為控制財務信息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個有效手段,對財務信息的審計和評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內研究者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進行計量,通過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和回歸性分析等方法總結出如下論斷: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對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產生影響,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被出具“非標”的概率越高,從中我們還可以得知,注冊會計師擁有了一定的職業判斷力,能夠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等做出一定正確的判斷,說明注冊會計師審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應該引起投資者的注意。所以,我們可以基本得出結論:盈余管理程度與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幾率呈現明顯的負相關性。
3.年度報告披露時間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根據信號傳遞理論,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披露時間可以幫助投資者判斷審計報告的類型。上市公司對外出示年度報告的完整性、準確性、合法性、客觀性、及時性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在世界各國不同的會計體系下,財務報告的及時性的重要標志之一都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國內學者曾2001-2009 年我國上海和深圳兩市上市公司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企業比被出具其他類型審計報告的企業大概提早11 天進行年度報告披露,而當上市公司已經進行了比較好的盈余管理并且被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那么該企業相比其他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報告的企業會延遲披露年度報告。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年度報告披露時間與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呈現正相關性關系,即:年度報告披露越晚,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標”。
4.公司治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在一個公司治理結構相對完善的企業里,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戰略決策方針層面出現重大失誤。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公司內部各個階層之間必然會避免發生利益沖突,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用于產品更新換代、技術引進、市場營銷以及拓寬投資領域,企業效益必然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降低企業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財務報表反映的數據會更加吸引投資者,財務舞弊的動機也隨之降低。在此基礎上,注冊會計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概率會比較低。國內學者曾對2009-2010年我國上海和深圳兩市的A股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實證分析了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與審計報告類型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公司治理結構越完善,企業效益及員工幸福感也會隨之水漲船高。其持續經營能力就越強,財務數據對外披露會更加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其年度財務報告就會被出具標準審計意見。因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論斷:具備良好的公司治理環境,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概率比較小。
5.內部控制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客觀性,實現企業經營戰略目標,保證企業經營正常運轉,而在企業內部采用的一系列調整和控制的方法及手段。內部控制系統完善是否可以對財務信息的客觀完整性產生重大影響。國內研究者選取了2009 年度在我國上海和深圳兩市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 118家上市公司,結合行業特色及企業規模等因素選取被出具標準審計報告的另外118家上市公司進行匹配,分別創設兩個logistic模型,對公司內部控制系統及內部控制的五要素與審計意見的相關性關系進行了系統的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得出結論:公司內部控制系統越完善,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幾率越小,其中內部控制五大要素中的風險評估、信息與溝通、監督三個要素也與非標準審計報告的出具呈現負相關關系,而內部環境與控制活動兩大要素由于客觀原因與審計意見的類型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因而,我們可以基本這樣認為:非標準審計意見與內部控制信息的對外披露以及公司內部監督結構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非標準審計意見報告與外部監督結構呈現正相關關系,但關系卻沒有那么顯著。筆者通過對上述研究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論斷:公司內部控制系統越完善,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幾率越小。
(二)外部因素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1.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相關部門于2000年和2007年先后兩次采取各種措施推動我國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以吸收、合并等方式擴大事務所規模,實現市場結構優化。就專業勝任能力而言,大事務所擁有更多的資源,可以進行更多的知識投資,并且能夠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實施審計測試,因此,其發現問題的能力更強。就獨立性而言,大事務所抵抗某個客戶的能力也顯著高于小事務所。國內研究者以財務重述公司為樣本,探討了審計重要性水平、事務所規模與審計意見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重要性水平影響審計意見的類型,超過重要性水平的錯誤更容易被出具非標意見;不同規模的事務所對重要性水平的執行標準是有差異的,規模大的事務所對超過重要性水平的錯誤更加敏感,“大所”在執行審計業務時,對超過重要性水平的錯誤報表更容易出具非標意見。筆者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概率更高。
2.法律法規建設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會計政策與審計準則處在不斷地更新換代中,如果相應的法律法規不能與時俱進,就會進一步影響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無法做到更進一步的有法可依。根據國內外學者對于法律法規建設對于審計意見的影響,可以基本得出結論:雖然法律法規建設與審計意見的類型沒有必然的相關關系,但對于審計意見的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即:法律法規建設越完善,審計意見的出具便更具有獨立權威性!
二、改善上市公司審計意見的政策建議
(一)關注公司財務狀況
注冊會計師可以在對財務數據整體進行把控后,通過短期償債能力、資產營運效力以及資本結構構成這三個重要指標得出審計意見類型,出具相對應類型的審計報告。
(二)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
注冊會計師應該對企業的盈余管理結構及盈余操縱現象保持高度的職業審慎性,提高職業自主判斷能力,將由于盈余管理的相對主觀性對于財務數據的客觀真實性的影響降到可控范圍,確保可以出示能夠客觀反映企業營運狀況的審計結論。
(三)加強內部控制管理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構建良好的動態內部控制組織框架,進而形成相對科學完整的決策、執行以及監督體系,以降低財務舞弊和盈余操作風險,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水平,增強其風險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白憲生,高月娥.關于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對非標準審計意見影響的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9 (06):145-150.
[2]朱德勝,魏鳳.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的相關性研究—基于我國A股市場的經驗數據[J].財務與會計,2009 (04):43-46.
[3]CliveLennox.Do Companies Successfully Engage in Opinion Shopping? Evidence from the UK[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 (03):32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