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麗

摘要:區市共建高校內部審計正處于完善發展中,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如何在審計人員不足以及審計人員業務能力不高的情況下,做好預算執行審計,是一個新的挑戰。
關鍵詞:區市共建高校;預算執行;審計
隨著教育部的《高等學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實施辦法》的頒布實施,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得以在高校普遍開展起來。對于區市共建高校來說,面臨的是工作重心轉移的問題。
一、區市共建高校財務管理特征
區市共建高校是指“區市共建、以市為主”的部分地方院校。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為了鼓勵地方政府參與高等學校的建設和管理,而實行的一種高等學校管理體制。區市共建高等學校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市財政和學校自籌,比如人員經費、日常公用經費和基本建設經費等,同時區財政也會撥付部分專項經費,比如儀器設備購置費和基礎設施維修費等。
二、區市共建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難點
區市共建高校的財務預算執行審計是對預算執行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以及效益性進行審計監督的一系列活動,預算執行的好與壞關系到高校資金使用效率的高與低。
(一)審計機構不健全,審計人員配置不足
一方面,區市共建高校受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限制,內審人員不足,有時還需從事其他與審計無關的工作,故未能很好地開展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另一方面,區市共建高校是后發展的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人員多數是從會計轉化而來的,審計業務不盡熟悉,對預算執行審計重視不足。且目前還是以日常采購和基建工程預結算審計為主,審計的重心并未向預算執行審計轉移。
(二)預算監督弱化,預算執行審計不到位
內審部門沒有掌握預算執行情況,缺乏對高校預算執行效率的檢查監督。預算年度的4月有時甚至是5月財政主管部門才下達真正的預算數,因在此期間未能知道預算數,從而導致預算支出處于粗放管理狀態。而一旦知道預算數,因預算年度差不多過去一半,預算支出又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特別是后勤基建和資產部分。這幾年,隨著區市共建高校的擴建,基建維修費用占據了預算的很大一部分。而因為預算下達的晚,導致年初的時候有些基建維修項目不敢實施,預算一下達之后又開始趕工。但是基建維修項目一般得經過結算才能付款,也就是主管部門先有預算,待完工后,審計部門收到施工方要求結算的請示之后再進行結算審計。結算審計往往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有些項目審計完成已是第二年甚至更長時間,并且有些項目雖當年完工但施工方當年沒有提交結算材料,幾年以后才提交材料要求進行結算。這都會導致雖有預算但是實際上沒有執行。資產、物資設備的采購因為要經過招投標等這一系列程序,導致有些實際付款超過了預算期,從而導致不僅預算沒有執行還擠占后面的預算。因為目前區市共建高校沒有進行預算執行審計,導致了預算執行的有效性弱化。
(三)審計人員專業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亟待提高
區市共建高校內部審計發展的較緩慢,內審人員多數是從財務崗位或其他崗位轉化而來,這使得內審人員對審計業務往往不盡熟悉。有的則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而且也不是審計專業,沒有工作經驗。另外,內審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水平相對偏低,多數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不過硬,高校預算執行審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三、區市共建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對策
(一)健全機構,配足審計專業人員
針對目前區市共建高校內審人員嚴重不足,高校需大力引進受過高等審計教育的畢業生進入審計部門,改善現有的人員情況。隨著高校的辦學形式與規模不斷地擴大和深入,高校內部審計涉及的業務面越來越廣,審計需要的已不僅僅是財務方面的知識,而是需要具有綜合知識能力的審計人員。因此,高校審計部門應引進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加強內審人員隊伍,這樣既滿足新型審計的多樣性知識需求,又能優化內審人員的配置。
(二)強化過程監督,實現全過程管理
1.對于全面的年度預算執行審計,審計部門首先應主動從財務管理部門獲取已經匯總的預算編制材料,審查其所采用的定員定額標準是否真實,審查其項目科學細化的程度等。然后通過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審計,強化預算執行力度和執行的合理性、合法性,從而使預算執行審計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保證預算執行情況真實、合法和有效,促進預算執行的科學與合理。
2.高校預算執行審計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環節多,審計規模大,故需緊扣“預算執行”這一重點。為此,一是有選擇地選擇審計對象,比如重點抓資產、基建、科研、教務等預算金額大和特殊的部門,審查與這些部門支出相關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審查支出是否合理,是否有超預算,例如工程項目,是否設計變更和簽證過多,導致合同外金額增加過多。二是有選擇地對一些部門所掌握的對預算執行影響較大的專項資金進行審計,比如獎助學金,審查各種原始憑證是否齊全,審查是否有受領學生的簽字確認,審查是否存在虛報名額的情況。三是選擇一些比較敏感的項目進行審計,比如業務招待費,審查是否有審批文件,審查費用支出是否合理,審查是否有虛報現象。四是需對年度增加的涉及金額大的預算外項目進行審計,審查增加是否有審批程序,是否按規定的用途使用。五是在審計方法的選擇上,可以采用調查、審核、抽樣、詢問、分析性復核等方法。通過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審計,發現預算執行的問題,以保障預算執行的效益性。
(三)加強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協調各方面關系,營造和諧的預算執行審計環境。廣西內部審計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內審人員培訓,雖然培訓只有兩三天,但授課老師能就內審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也能達到交流提高的目的,高校應積極支持內審人員參加此類培訓。當然,如有條件在內審人員入職前可先安排其參加專門的系統培訓,并定期派其參加中長期培訓。此外,還可以到兄弟院校去交流學習,吸取別人的先進經驗,也能實現提升業務能力的目的。除了外出學習之外,還可在部門內部進行交流。比如,部門內審人員可就碰到的問題、困難在部門內審人員間進行溝通交流,分享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方法,還可在部門內部營造學習的氛圍,以此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與增加內審人員的經驗。
(四)構建預算執行審計指標體系,提高預算執行審計效率
制定預算考核指標體系,加強對預算執行結果的分析。這里的指標,可以是反映預算額度類的指標,也可以是預算完成數額類的指標,還可以是反映預算完成率及增減率的指標,具體指標見表1所示:
通過比較找出實際與預算的差異、本期與上年同期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其次,制定獎懲辦法,將預算執行情況與部門績效考評和獎懲結合起來。對于預算執行情況好的部門,給予部門及部門負責人表揚,同時增加獎勵性績效的金額;對于因主觀原因導致預算執行情況差的部門,給予部門及部門負責人一定的通報批評,適當減少部門下一年度的預算額度并扣減一定的獎勵性績效。通過與獎懲的結合,有利于維護高校預算管理工作的嚴肅性、有效性,有利于調動學校內部各部門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為做好高校預算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成.高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的幾點思考[J].市場論壇,2012 (05):77-78.
[2]陳小俊,曹暉.高校預算執行審計質量控制初探[J].審計與理財,2012 (12):47-48.
[3]施翠霞.如何提高內審人員隊伍素質[J].中外企業家,2013 (32):156-157.
[4]張玉昆,朱華.淺析高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J].會計師,2013 (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