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聰 李靜漪



摘要:在輸配電價改革的背景下,電力企業成本和收益的核定更加嚴格,有效資產增量受限,因此有必要加強資產退出管理,防范有效資產流失。寧波供電公司聚焦資產退出環節管控,依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以技術性和經濟性平衡為導向,綜合判定資產最佳退出節點與逾齡資產處置方式,為資產退出的精益化管理提供決策輔助。
關鍵詞:電價改革;資產退出;全壽命周期成本
一、引言
隨著電改的推進和成本監審的實施,擴大有效資產規模,加強資產精益化管理成為電力企業資產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成本監審的規則下,粗放的管理將會增加準許收入的核減風險。因此,電網公司亟須加強資產的退出管理,保障有效資產規模,在成本監審中爭取合理的核價參數和電價水平。
二、資產退出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電網公司屬于資產密集型企業,其資產價值高、數量大、更新快,且呈現點多面廣的分布形式。[2]至2018年底,寧波公司資產原值總額達280.49億元,資產規模龐大,涉及部門、單位眾多,管理難度大。資產退出作為資產管理的末端,一直是管理的薄弱環節,具體問題如下:
一是資產退出評判原則不合理,未統籌技術性和經濟性。當前寧波公司在評判資產是否退出時完全依賴技術性評價,缺乏可靠性與經濟性的綜合考慮,造成部分低效設備繼續投運,企業的效益也相應下降。二是逾齡資產規模大,管理策略有待完善。至2018年底,寧波公司逾齡資產原值約47.64億元,占資產原值總額的16.99%。在折舊政策不變的前提下,預測2019年底逾齡資產原值將達到54.42億元,同比增長14.23%。而公司在實際操作中對逾齡資產的退出未進行充分的調研和成本核算,導致成本管理存在混亂、超支等現象。
三、電改背景下的資產退出機制研究
在電改背景下,電網公司必須注重成本管控和效益提升,在考慮電網資產供電可靠性的同時,對其經濟性評價予以重視。本文將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與資產退出管理相結合,探索更為經濟、科學的資產退出機制。
全壽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是指設備或系統從誕生至報廢整個期間所需要的費用總和,包括初始投資成本、運維成本和退役成本,[3]計算公式如下:
LCC=IC+OC+RC(1)
式(1)中,IC為資產投資成本平均年成本;OC為資產運維平均年成本,通過調研或統計確定,采用比例系數法近似計算;RC為資產退役平均年成本。
由于電網設備運行時間跨度較大,資金的時間價值對經濟壽命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在LCC的基礎上,搭建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LCC模型,并研究其在資產退出節點、逾齡資產處置兩個方面的應用場景。基于時間價值的LCC模型如下:
(2)
(3)
(4)
式(2)中,I0為初始投資總額為投資回收系數,也可表示為 。
式(3)中,K0,i為第i年運維成本占投資總額的比例系數,為一次支付現值系數或稱折現系數。
式(4)中,KT為處理成本占投資總額的比例系數,一般采用項目所在地近三年平均值,KR為殘值比例系數,一般取0.05。
(一)科學評估資產退出節點
根據LCC成本法可知,[4]當年平均使用成本達到最低值時,其所對應的年份N0即為設備的經濟壽命,超過這一節點,企業需投入的運維費用將大幅升高,從經濟性角度來說不宜繼續投入使用,其設備成本年金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設備成本年金變化曲線圖
電網公司通過應用經濟性評價,可改變往日業務部門單一決策的局面,多角度判斷設備退役的科學性,逐步實現綜合成本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因此設計財務部提前介入項目可研階段,按上式計算設備的經濟壽命,判斷是否已達到經濟壽命年限;隨后運檢部開展技術鑒定,將經濟性評價結果與技術鑒定結果相結合,綜合判斷該資產是否退出或進行其他處置,具體判斷條件如下:
若經濟壽命≥已使用年限且設備良好,則繼續使用;
若經濟壽命≥已使用年限但設備狀況不佳,則技術改造;
若經濟壽命<已使用年限且設備狀況不佳,則設備報廢。
(二)綜合判斷逾齡資產是否退出
本文將LCC成本法拓展到逾齡資產退出與否的判斷中,通過綜合考慮技術性評價和經濟性評價,為設備退出或重新購置的經濟比選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首先對逾齡資產開展技術評價,評估逾齡資產的尚可使用年限;其后對尚可使用的逾齡資產,計算繼續使用該設備的剩余壽命成本年金以及購置新設備的LCC成本年金,對二者進行比較從而判斷逾齡資產的退出情況,具體判斷條件如下:
若技術鑒定為尚可使用,但剩余壽命成本≧新設備LCC成本,則設備退役;
若技術鑒定為尚可使用,且剩余壽命成本<新設備LCC成本,則設備繼續使用;
若技術鑒定為不可使用,則無需經濟性評價,設備退役。
以某配電變壓器為例,設備型號為S11-400,市場價為38728元/臺,資本化日期為2007年7月1日,會計使用年限為10年,資產已逾齡。假定折現率為7%,第一年運維成本的比例系數K0,1為1%,隨后每年增加0.5%。由于電網資產一般是批量性進行處理,平攤到單件設備的處置成本值較小可忽略不計,為方便計算,取KT為0。假設經過技術性評價后,該變壓器的剩余壽命還有3年,計算3年內繼續使用舊設備的成本和購置新設備的成本,計算結果如表1。
由計算結果可知,購置新設備的成本年金較繼續使用舊設備的成本年金高,因此該變壓器可繼續使用。
四、總結
本研究將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與電網資產退出機制相結合,綜合技術評價與經濟性評價結果,最大程度平衡資產的可靠性與經濟性,實現工程拆除資產和逾齡資產的規范化管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EB/OL][2015-03-09]http://tgs.ndrc.gov.cn/zywj/201601/t20160129_773852.html.
[2]姜迎.供電企業逾齡資產管理規范化淺析[J].企業研究,2014 (12):69-70.
[3]郭端宏.電改背景下電網企業資產管理與效益研究[D].浙江大學,2017.
[4]熊衛國.設備經濟壽命的確定方法分析[J].科技廣場,2017 (0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