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鳳
關鍵詞:網絡;馬克思;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意識形態決定發展道路。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國家的主權和安全,關系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在虛擬化、信息化、快速化的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面臨強大沖擊。因此,理清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意義,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探索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措施就顯得極為重要。
意識形態工作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快速發展的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了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陣地,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成為擺在黨和國家面前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一)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是思想保持清醒,立場保持堅定的的重要條件
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舊世界,改造新世界的過程中創造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又是一種意識形態,因為它包含政治、經濟、法律、道德、宗教、哲學等,具有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就會失去靈魂,偏離方向。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在意識形態斗爭的領域上,我們必須堅持鞏固馬克思的指導地位,保持頭腦清醒,方向堅定,沒有任何妥協、和退讓。
(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是有效應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意識形態進攻的重要保障
事實上,自從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以來,推翻社會主義領導就成為他們的戰略目標。在西方看來,社會主義的存在對資本主義的優越性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嚴重影響了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對資本最大限度的追求和世界霸權的確立。但自從西方國家多次武裝干涉失敗以后,便越來越重視“和平”方式,即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和平演變”的戰略行動。曾任美國國務卿的約翰杜勒斯在他1950年出版的《戰爭與和平》一書中寫道,西方國家要對社會主義國家打一場“思想仗”,用和平的方式把西方的“理想、消息、善良愿望的信息”,“送到鐵幕里邊去”。1958年10月,杜勒斯在白宮發言聲明:“中國共產主義是一個致命的危險”,宣稱要"用和平方式使全中國得到自由”。互聯網時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借其在網絡時代的技術優勢和信息優勢進一步加強對包括我國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攻心戰”和“宣傳戰”。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意識形態斗爭的新陣地。“在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的贏,直接關系到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是遏制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進行“滲透”與“教化”,守住國家的主權和政權的必要選擇。
在互聯網時代,誰擁有了現代網絡技術,誰就具有了傳播的優勢,誰就更有能力贏得意識形態的競爭。互聯網的全球性、開放性、虛擬性、及時性、快速性等特點導致紛繁復雜的觀念充斥其間,給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嚴重沖擊和巨大挑戰。
網絡信息的虛假性削弱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引導力。信息化和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的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網絡信息在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首先,網上虛假信息泛濫,這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實度,而且由于虛假信息的傳播,削弱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關注度。其次,由于網絡信息的匿名性,使得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訛傳訛的現象,加大事件的負面效應,這不僅會減少人民對政府和國家的信任度,而且也會對社會穩定造成許多不利影響。最后,網絡信息的低俗化不僅影響主流價值觀,而且可能會引發人們思想上的混亂而造成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權威力的消減。
網絡時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狀況不容樂觀。網絡作為青少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目前我國網民中大多數是青少年,他們已經成為了推動網絡事業發展的主力軍,也是西方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對象。總的來說,目前青少年的狀況是非常令人擔憂的:首先,網絡的娛樂性使一部分青少年玩物喪志,淪為了網絡的附庸物,沉迷網絡不可自拔,其中出現了一大批“網癮少年”。其次,網絡的低俗化使青少年道德低下,品行惡劣,導致其失去應有的判斷力。最后,繁華的“網絡世界”,使得青少年喪失自制力,削弱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為此,必須加強對網絡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引導,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自我辨別能力。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關乎國內的和平與穩定。習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因此,我們必須面對挑戰,仔細研究,制定策略,主動維護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
(一)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增強網絡時代意識形態效力和吸引力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要想鞏固其指導地位,離不開時代,離不開大眾。為此我們在凝聚共識,加強引導的同時,還要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時俱進提升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闡釋力。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要求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適應人們的生活,順應時代的發展。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作為文本研究,充分融入新時代和人民的需求中,通過方式、內容的創新,提升意識形態的效力。另一方面,時代的發展促使人們由物質空間向虛擬空間過,而這一空間許多傳播現象和交流方式以以前相差很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內容和形式創新要適應網絡空間發展的要求,能夠回應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的現實需求和精神訴求。
(二)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維護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作用
互聯網時代,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至關重要,而思想教育的基本內容就是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因此,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維護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作用。思想教育的核心是用什么樣的理論整合人的問題。但是在思想教育的問題上不能只搞空洞的理論,泛泛而談,必須要與當代實際和網民主體的需求相結合,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規律。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網絡空間,網民的心理,心態都有了一定的變化,如何把握好網民的新思想,平衡線上線下兩種身份沖突,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一個新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工作越來越成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強化問題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新時代煥發出更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跟上時代的步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參考文獻
[1]聞言.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學習《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N].人民日報, 2017-10-16(02).
[2][美]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戰爭與和平》,北京編譯社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版,第67頁.
[3]楊生茂.美國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1頁.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220.
[5]本報評論員.弘揚主旋律 傳播正能量[N].人民日報,2013-08-28(01).
[6]吳懷友.全球化與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155頁.
[7]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01).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