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穎敏
【摘 要】 由于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教學重點內容之一,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順利地開展,需要將其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從而使班主任主導模式應運而生。本文對班主任主導模式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進行有效分析。此次研究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使相關措施能夠得到有效實施,進而為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 班主任主導? 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前言: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符合時代發展需求,需要在班主任主導下來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從以下方面對其進行詳細的闡述。此次研究對豐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具有理論性意義。
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班主任主導下的優勢
以下方面能夠對班主任主導下的優勢進行凸顯:第一,由于班主任和學生每天都進行接觸,從而為班主任全面掌握學生心理狀態提供基礎,班主任不僅要完成相關科目的教學工作,而且需要對班級管理等工作進行承擔,當學生心理狀態和變化被有效掌握之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的預防;第二,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與專業心理教師相比,班主任在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針對性到最大化的凸顯。由于學生和班主任相對比較熟悉,當其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時,通常會選擇和班主任進行交談,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熟悉度較高,從而使班主任采取針對性和差異性的措施,來對其問題進行解決,從而能夠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順利開展;第三,班主任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使防治系統性特點得到有效凸顯,由于班主任已經和學生相伴了數個學期,其能夠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掌握,當學生出現一定的心理疑惑或問題時,專業心理教師只能對當下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教育,但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關注和解決,這時班主任的優勢便能夠全面的凸顯,其對學生進行的心理輔導能夠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從而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主導下的有效策略
(一)潛移默化地進行影響
與其他任課教師相比,班主任的責任更加重大,不僅要對相關科目內容進行講解,還要對班級進行有效的管理,使班級學習氛圍得到構建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之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從而能夠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為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顯著提高提供保障。班主任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時,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從而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進而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正向促進作用。
(二)良好班級氛圍的構建
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學生的自我教育,通過學生的日常行為,來對其心理健康狀態進行判斷具有一定的偏差性,所以,在心理健康中引入班主任這一角色,能夠使良好的班級氛圍得以構建完成,從而使學生的自我教育得到有效的促進。由于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的影響,當和諧健康的班級氛圍構建完成,能夠使學生進行互相的影響,從而使其健康成長得到有效保障。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教室中懸掛相關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能夠隨時看到,從而來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同時,班主任可以組織相關內容的知識競賽,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參與,這樣不僅能夠使其積極性得到有效增加,而且能夠使其具有一定的良性競爭,從而使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夠被有效構建,進而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三)家校共建形成立體式機制
學生教育不能只依靠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同樣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當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形成共同作用時,能夠使教育的效果明顯得到提升。有些學生在學校遇到事情時,不愿意和班主任進行交談,其會回到家和父母進行討論,當從父母中無法得到正確的解釋后,其心理會產生一定的困惑,從而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父母無法解答時,及時向班主任進行咨詢和尋求幫助,班主任能夠為其提供參考意見,并和家長一起制定有效的措施,家長將措施進行有效地執行,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地保障,進而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班主任需要和家長進行有效地溝通,使家長能夠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結語:
通過本文的論述可知,班主任能夠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全面的掌握,并能夠對其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班主任主導下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其效果有效提升。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不斷深入地研究,從而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占清. 班主任主導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新及實踐[J].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29(1):95-96.
[2] 窮吉. 構建以班主任為主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7,09(1):26-35.
[3] 劉娜. 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法探討[J]. 新課程(上), 2015,24(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