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孫軍

摘 要目的:臨床以支氣管哮喘為例,對以案例為基礎(CBL)聯合以問題為基礎(PBL)的整合學習模式在兒內科臨床見習中進行教學應用分析及效果探討。方法:選擇2019 年11月7日至2019 年12 月5日在我院兒內科見習的55 名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本科見習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CBL聯合PBL教學方法)28名和對照組(傳統臨床教學方法)27 名。比較見習前后兩組學生在理論知識、臨床分析、肺部聽診操作考試差異性。結果:見習前,兩組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臨床分析能力、肺部聽診技能比較無差異(P>0.05)。見習后,研究組實習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臨床分析能力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得分,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在肺部聽診技能評分上,兩組學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比較:研究組中26名學員對臨床教學滿意,滿意度為92.9%(26/28),高于對照組學員滿意度81.5%(22/27),但無統計學差異( χ2=0.741,P=0.389)。結論:CBL聯合PBL的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自主能動性,思維活躍性,提高學生臨床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教學;CBL;PBL;兒科;臨床見習
目前,如何把醫學生培養成具有時代特色的臨床醫生,是醫學教育領域廣泛關注的重點和熱點。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和問題為基礎的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是近40年來在世界各國日益受到重視的教學模式,在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中均已廣泛開展[1]。近年來,兩種教學方法在各科室臨床見習教學中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且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1-4]。但關于兩個教學方法的結合方式用于兒內科臨床見習教學的報道并不多。本研究對55 名在我科見習的本科學生進行研究,以兒童支氣管哮喘病例為基礎,初步探討CBL 和PBL 整合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見習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9 年11月7日至2019 年12 月5日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見習的55 名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本科見習學生為研究對象,男25名,女30 名,平均(21.76±0.96)歲。隨機分為研究組(CBL聯合PBL整合教學法)28名和對照組(傳統臨床教學方法)27 名。研究組中男13例,女15 例,年齡(21.71±1.05) 歲。對照組中男12例,女15 例,年齡(21.81±0.88) 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1.2 方法
1)選擇合適病例: 指導教師在兒科呼吸病房中選取典型支氣管哮喘兒童為教學案例,提前準備好患兒的相關資料,并向患兒家長做好解釋工作。
2)傳統臨床教學方法組: 以帶教老師為主導,首先由老師講解支氣管哮喘的相關理論知識,并對見習課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指導學生對患兒進行病史詢問及體格檢查;最終書寫完成一份住院病歷。
3)CBL聯合PBL整合教學法組
(1)提出問題與目標:在學生見習前3天將擬學習的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資料告知學生,并附有相關基礎及臨床問題: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和臨床緩解期是如何定義和劃分的?發作期的典型臨床表現有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癥狀?患者臨床診斷?診斷依據?該疾病有哪些臨床特點?本病應該與哪些疾病相鑒別?最主要的鑒別診斷?有關該疾病的治療方案、最新研究進展? 診斷流程? 預后?
(2)收集資料與交流:針對提出的問題,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閱文獻、資料,并結合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相互交流、討論。
(3)臨床實踐:隨機指定1名實習生對選取的支氣管哮喘患兒家屬進行診療活動,其他學生可隨時進行補充。診療結束后對學生的診療過程進行總結以及指出所存在的問題。帶教老師再進行一次診療,對學生身上發生的問題要細致講解。
(4)解決問題:此過程由老師為主導,案例為素材,對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問題進行講解答疑。學生們要與教師互動,目的是使學生能融入理論與臨床的結合中去。
4)教學效果評估:由科主任、教學秘書及帶教老師在見習前后對同學們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病例分析、肺部查體操作考試等。學習結束后,應對兩組實習學生進行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完成“滿意”或“不滿意”評價。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見習前后兩組實習學生成績比較:見習前,對參與研究的兩組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臨床分析能力和肺部聽診技能各項評分進行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習后,兩組學生以上幾方面得分均顯著提升,CBL聯合PBL 整合教學方法組的基礎理論知識、病例分析能力得分均明顯提升,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學生的肺部聽診技能得分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教學滿意度比較:28名CBL聯合PBL教學方法組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92.9%(26/28),高于傳統教學方法組學生教學滿意度81.5%(22/27),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0.741,P=0.389)。
表1
注:t1、P1見習前比較;t2、P2 見習后比較;t3、P3研究組內比較;t4、P4 對照組內比較。
3 討論
PBL教學模式在臨床見習教學中主要是以疾病為基礎,通過學生自身進行診療中所發現和表現出的問題反過來進行再學習并由帶教老師來共同解決問題,以此來鞏固知識,提高臨床實踐能力。近些年來,國內有許多院校在臨床教學中引入PBL 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顯著提升[5]。而CBL教學方法則以學生為中心,由在課堂中進行理論知識結合臨床病例的文字講解后,再以真實病例進行知識的臨床運用,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此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學生可貼近臨床,能主動獲取機會進行臨床實戰[6]。
在本研究中,我們以兒科常見的“支氣管哮喘”為典型病例,初步探討CBL與PBL整合模式教學法在我院兒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效果。此教學方法的整合模式為學生接觸病例前回顧基礎理論知識,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針對性的、細致深入的進行討論;之后則為臨床病例診療活動,此過程中應該以問題為導向,怎樣在診療過程中去實踐和驗證理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結果顯示,經過臨床見習后,與傳統教學方法組比較,CBL 聯合PBL 教學方法組無論在基礎知識還是在病例分析方面的得分均有明顯提高,且滿意度亦由81.5%提升至92.9%。此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優點即學生可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由只從“眼看、耳聽”變為“動口、動手”即親身進入診療活動,自行由實踐活動來驗證理論,成為真正的臨床醫生[7-9]。
當然,CBL 與PBL 聯合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1)所謂教學相長,教與學兩者是不可分離的,CBL與PBL整合教學法對擔當帶教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此種整合教學模式要求有典型的臨床病例、精簡的教學課程內容,還要求重點突出,知識點容易掌握,因此對病例選擇要求亦比較高。
3)在教學過程中,學員之間的差異必然存在,因材施教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在兒科臨床見習教學過程中采用CBL聯合PBL的整合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思維模式,使醫學生在臨床工作中真正面對實際病人時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大大提高醫學生從醫學院校到真正臨床工作的適應能力,而且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的能力得到鍛煉,這對于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符合目前醫學發展模式要求。
參考文獻
[1]季堅衛,季艷妮,龔向英.CBL結合PBL教學法在兒科本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2019,28(1):37-38.
[2]王國鳳.CBL與PBL整合教學模式在內分泌臨床見習中應用價值分析[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9):1065-1067.
[3]王博玉,柏金秀,安娜.PBL、CBL 聯合多媒體教學法在兒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8,40(7):1090-1093.
[4]熊偉,曾羽,何興川.PBL教學法聯合Mini-CEX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高等教育,2019,9:108.
[5]Karpa K D,Vrana K E.Creating a Virtual Pharmacology Curriculum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One Medical School's Experience[J].Acad Med,2013,88(2):198-205.
[6]Lee B F,Chiu N T,Li C Y. Value of case-based learning in a nuclear medicine clerkship[J].J Am Coll Radiol,2013,10(2):135-141.
[7]張懿,尚云曉,陳丹,等.PBL結合CBL教學法在七年制兒科課間實習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4:107-108.
[8]王丹,夏凱愉,錢燕,等.PBL聯合CBL教學模式在兒科整合教學中的應用[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2019,11(9):8-10.
[9]李秀楠,吳玉梅,付婷輝,等.PBL結合CBL教學法在住院醫師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3,27(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