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干預后治療組和對照組VASS評分、入睡潛伏期及睡眠時間"/>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寶玉 郝亞興



[摘要] 目的 探討穴位電刺激結合中藥貼敷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激素治療期間睡眠質量的影響。 方法 將90例激素治療期間睡眠質量下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均采用中藥貼敷療法,治療組接受穴位電刺激,分別于干預前、干預1 d、2 d、3 d采用VASS評分和睡眠參數評價患者的睡眠質量。 結果 組間比較:干預前,治療組和對照組VASS評分、入睡潛伏期及睡眠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治療組和對照組VASS評分、入睡潛伏期及睡眠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S評分、入睡潛伏期及睡眠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穴位電刺激結合中藥貼敷能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激素治療期間的睡眠質量。
[關鍵詞] 穴位電刺激;中藥貼敷;腰椎間盤突出癥;激素;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 R245.9?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09-016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ch application on sleep quality during hormo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o had decreased sleep quality during hormone 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ch applica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VASS score and sleep parameter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n 1 d, 2 d and 3 d of intervention. Results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S score, sleep latency and sleep tim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SS score, sleep latency and sleep tim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P<0.05); comparison within group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SS score, sleep latency and sleep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ch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during hormo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Key word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ch applicati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ormone; Sleep quality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為15.2%~30.0%[1,2],臨床主要表現為腰部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3]。研究顯示[4],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e,GC)能夠減輕腰部局部炎癥反應,在LDH治療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GC在取得顯著療效的同時也表現出突出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就是使患者的睡眠質量下降[5]。缺乏睡眠不僅影響腰椎受損細胞的修復,還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產生焦慮抑郁或恐懼心理,影響疾病的康復。本研究采用穴位電刺激結合中藥貼敷對LDH患者GC治療期間的睡眠質量進行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在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廣興醫院推拿科就診的LDH患者9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6];②接受常規3 d的GC 治療且 GC 治療首日晚睡眠質量下降的患者;③年齡≥18 周歲;④具備正常的語言溝通和書寫能力;⑤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預期性失眠者。②采用疼痛模擬評分對患者的腰痛進行評價,得分>5 分的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合并有心、肝、腎等重大疾病及嚴重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者。⑤所選穴位處及周圍的皮膚有破損、感染者。分組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0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穴位電刺激+中藥貼敷)和對照組(中藥貼敷),每組4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職業、既往病史等一般資料方面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已經取得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廣興醫院的倫理審查。
1.2 方法
1.2.1 中藥貼敷? 兩組患者均采用中藥貼敷療法:A.取穴:雙側涌泉、太溪 4 個穴位。B.用藥:取等量的吳茱萸、黃連制成1.0 cm×1.0 cm、厚度0.5 cm的藥丸。C.貼敷方法:每晚采用溫水泡足5 min,泡洗畢,擦干雙足,先確認貼敷部位及其周圍的皮膚情況(有無破損、感染等),再用酒精清潔皮膚后將制好的藥丸敷于所選穴位,應用6 cm×7 cm的敷貼固定后,次日晨取下,每晚1次,連續3 d。
1.2.2 穴位電刺激? 治療組在中藥貼敷的基礎上增加穴位電刺激:A.操作時間:中藥貼敷前進行穴位電刺激,每天1次,每次30 min。B.取穴:同對照組。C.施穴強度:采用南京濟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韓式穴位神經刺激儀進行穴位電刺激,刺激頻率為30 Hz,刺激強度10~15 mA,以身體相應部位出現輕微顫動為準。D.注意事項:操作過程中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觀察有無皮膚紅腫、瘙癢等不適,如有不適發生及時處理。
1.2.3 療效評價? ①睡眠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leep,VASS)[7]:護士畫一條長 10 cm 的水平線段,并將“最差睡眠”和“最佳睡眠”分別寫在線段的兩端,0 代表“最差睡眠”;10 代表“最佳睡眠”。測試時,請患者按其前晚睡眠情況和自己的判斷在線段上標一點。測量此點距一端的長度,即得睡眠滿意度的數值。②記錄睡眠參數:采用腕式睡眠檢測儀Watch-PAT記錄患者的入睡潛伏期和睡眠時間。張娟等[8]研究顯示,Watch-PAT與多導睡眠檢測儀對受試對象的睡眠結果監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4 評價時間及評價人員選擇? 為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性,采用單盲法,由當班護士于干預當天及干預后的第1、2、3天進行VASS評分及睡眠參數評估;干預后的第1、2、3天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
1.2.5 安全性評價? 在穴位電刺激及中藥貼敷操作過程中詳細觀察不良反應,包括全身不適及局部皮膚并發癥(局部皮疹、發紅、瘙癢等),記錄出現不良反應的時間、臨床表現、與本研究的關系、應對措施、結局及是否繼續參與試驗等情況。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否之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同一組別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S評分比較
干預前治療組和對照組VA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治療組和對照組VAS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入睡潛伏期比較
干預前治療組和對照組入睡潛伏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治療組和對照組入睡潛伏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入睡潛伏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時間比較
干預前治療組和對照組睡眠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治療組和對照組睡眠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安全性情況
兩組患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無一例出現不良反應。
3 討論
3.1 GC的作用機制
GC由腎上腺皮質分泌,中醫將內源性生理劑量的GC稱為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少火”,并認為“少火”具有“少火生氣”、“少火之氣壯”的功能,與腎陽相似,為人體“生長化收藏”的原動力。外源性GC為純陽燥熱之品,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似中藥學中的溫陽藥,屬中醫辛燥甘溫之品,主歸腎經[25],其作用類似于“壯火”,其可發揮 “壯火食氣”、“壯火散氣”的功用,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
GC的治療分為早期使用,大劑量長期應用,藥量逐步撤減,直至停藥四個階段[10],本研究采用GC治療腰突癥屬于GC治療的早期使用階段,本階段GC的應用引起腎陽亢奮,陰陽失去平衡,夜半之時陽不能潛藏入陰,而不能發揮陰的主靜作用,出現失眠、亢奮;除此之外,腎陽亢奮,可導致腎陰虧虛,不能上制心陽就易導致心陽偏亢,陽化氣,氣有余便為火,故易導致心火上炎,常見失眠、煩躁[11],因此GC應用早期患者所表現的證候屬于陰虛火旺之證[12],臨床治療應堅持滋陰補腎兼以清熱的原則。
3.2 中藥貼敷能提高LDH患者GC治療期間睡眠質量的理論依據
中藥貼敷療法最早見于《五十二病方》[13],是根據中醫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原則,將適量中藥研成粉末,用適當的液體調成稠汁或糊狀,敷于人體相應腧穴,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中醫護理技術。中藥貼敷療法既可刺激人體諸穴,激發經絡之氣,又可使藥物透過皮膚,循經絡傳至臟腑,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
本研究根據GC的作用機制選擇吳茱萸、黃連兩種中藥及涌泉、太溪兩個穴位。吳茱萸,歸脾、胃、腎經[14],能引火下行,滋陰降火,具有鎮痛、鎮靜等功效,動物實驗也表明吳茱萸對正常小鼠自主活動有抑制作用,提示其有較為明顯的鎮靜作用[15]。黃連能瀉火解毒,對心火上炎引起的睡眠障礙療效顯著。涌泉穴為腎經井穴,是人體位置最低的穴位,可引氣血下行,功擅主降,具有滋陰降火、開竅寧神的作用[16]。太溪穴為腎經之原穴,“原”含本原、原氣之意,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為十二經之根本,《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說:“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刺激太溪穴可滋補腎陰,使腎重新歸于陰平陽秘狀態。
3.3 穴位電刺激結合中藥貼敷能有效改善LDH患者GC治療期間睡眠質量
穴位電刺激融合了我國傳統的針灸療法及現代經皮神經電刺激技術[17],既保持了“電針樣”的刺激特點,同時又具有著較為溫和、舒適的感覺,可疏通經絡[18]、運行氣血、平衡腎之陰陽、調理臟腑,促進藥物吸收,使人體各部分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19],具有無創、便于操作、易于患者接受、易于量化和標準化等特點[20]。穴位電刺激與中藥貼敷兩者作用機制各有側重,相輔相成,使陰陽平衡,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具有滋補腎陰、寧心安神之功效,因此可有效提高LDH患者在接受GC治療期間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穴位電刺激結合中藥貼敷較單獨采用中藥貼敷更能有效提高LDH患者GC治療期間睡眠質量,間接改善腰痛程度。而且,兩種中醫護理適宜技術操作簡便安全,副作用少,患者依從性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Haidar R,Ghanem I,Saad S,et a1.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young children[J].Acta Paediatr,2010,99(1):19-23.
[2] Greene DL,Appel AJ,Reinert SE,et a1.Lumbar disc herniation: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J].Spine(Phila Pa 1976),2005,30(7):826-829.
[3] 徐清平,宋登峰,朱曉峰,等.中藥內服聯合中醫手法、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36(3):765-768.
[4] 戚艷,崔榮榮.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1):84-87.
[5] 王偉銘,陳洪宇,劉華鋒,等.糖皮質激素常見副作用的中西醫結合治療[J].中華腎病研究電子雜志,2015,4(4):173-176.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2:214-215.
[7] 陳躍輝. 毫火針配合溫和灸改善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的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8] 張娟, 王春燕, 王宇寧,等.腕式睡眠監測儀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2, 47(2):112-116.
[9] 任玉嬌,劉慶銀,張偉.從臟腑陰陽及痰瘀阻絡論述糖皮質激素所致失眠的中醫病機[J].環球中醫藥,2016,9(9):1071-1072.
[10] 齊振強,胡洪貞,李偉.中醫藥辨證輔助糖皮質激素治療腎臟疾病的思路與方法[J].中醫雜志,2017,58(20):1736-1739.
[11] 劉芬芬,羊維,黃琳,等.中醫學對糖皮質激素主治功效的藥性認識[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4):1268-1270.
[12] 張艷珍,喻建平.滋陰補腎清熱法治療大量糖皮質激素使用后副作用[J].江西中醫藥,2012,43(7):48-49.
[13] 王蕓,朱曉珍.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壓豆對老年不同證型不寐病人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7):2394-2396.
[14] 張慧蘭.吳茱萸貼敷涌泉穴防治艾素靜脈化療患者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3):204-205.
[15] 羅艷,胡祝紅.吳茱萸敷貼涌泉穴治療糖尿病失眠癥65例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4,49(4):258.
[16] 白白.涌泉穴臨床應用概況實用[J].中醫藥雜志,2012, 14(9):379-381.
[17] 具紫勇,游世晶,王巧,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大運動量耐力訓練大鼠血清睪酮和尿素氮含量及 ATP 酶活力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4):313-315.
[18] 侯黎莉,顧芬,周彩存,等.穴位電刺激預防肺癌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57-61.
[19] 徐銀麗,王彩霞,阮海珍.心絞痛脾腎虧虛痰瘀內阻證穴位按摩近期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4,29(7):42-43.
[20] 李鵬安.經皮穴位電刺激在腦癱患者SPR術后康復中的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收稿日期: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