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連
摘 要:本文對初中生青春期的法制教育問題進行探究,首先分析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探究初中生違法問題的成因,最后提出培養初中生法律知識素養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法制教育;法律素養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青少年的違法犯罪人數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其中13-18歲以下青少年的違法犯罪人數占我國青少年的違法犯罪總數的70%以上,而且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年齡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初中時期是我國青少年正處于特殊的成長和發育的青春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發育不成熟,法制觀念淡薄,判斷是非的能力弱,存在好奇、逆反、報復等心理因素,是危險期也是關鍵期。如果沒有法律的保護和約束,有可能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青少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設民主法治和諧社會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知識素質也是提高我國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學校對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和落實,培養初中生的法律意識,提升初中生的法律素養尤為重要。教師要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教育青少年學生要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應該嚴格遵守的法律法規,引導學生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的意識和良好習慣,懂得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辦事,講究遵紀守法原則,有效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發生,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學校一定要組織和開展針對中學階段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促使廣大青少年學生成為具有現代的法律意識和正確法制觀念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接班人,這具有非凡的價值和意義。
二、初中生違法問題的成因
各種因素的存在導致初中生出現了各樣的違法違紀問題。
(一)自身因素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的他們,生理和心理發育不成熟,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理解社會事物及判斷是非的能力也較弱,而且社會實踐、閱歷知識缺乏,看待問題不夠全面,法制觀念淡薄,法律知識不足。這些自身因素成為導致初中生違法犯罪問題的關鍵和重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法律知識強弱、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家庭環境等因素對孩子的法律人格、健康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當思表率于人。這對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形成完善的法律道德人格體系意義重大。父母過于寵愛往往會使孩子形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當他們遇到其他誘惑時往往會分不清界限,抵擋不住誘惑,以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會因素
社會魚龍混雜,存在各種不良的現象。這些不良現象會對廣大中學生的心理造成惡劣的影響,帶來極大的傷害。此時的他們如果沒有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和法律知識,就會受到不良風氣、色情影視、黃色書籍的影響,進行效仿,而做出違法違紀的行為。
三、培養初中生法律知識素養的對策
(一)加強教職工的學法工作,提升政治法律素養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校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就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法律理論素養和豐富的法律知識,這是前提條件,否則一切是空談。學校應該利用每周例會和政治學習的時間,有計劃地開展法制政治知識學習活動。有序組織教職工學習《普法讀本》《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文件,促使每位教職工清楚認識到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提升全體教職工的政治法律素養和法律知識,切實做到依法依規執教,為推進我國青少年法制化教育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一舉多得。
(二)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推動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的落實
當今社會,家長要與時俱進,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并做好孩子的表率,和班主任保持聯系和溝通,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家校配合,對學生出現的違法違紀現象,應該及時分析、引導、解決,以免積少成多,釀成大禍。探究中發現,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普法教育,推動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的落實,效果甚佳。例如,學??梢哉偌议L開展以法制為主題的交流會,利用各種資源組織家長進行學習互動、交流溝通,引導他們討論交流相關問題(父母撫養子女、尊重子女隱私權,子女贍養父母、孝順父母等問題),促使家長們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與子女建立平等關系,履行好監護職責,改進其家庭教育理念,創建良好的知法守法的家庭教育氛圍。
(三)引領學生開展法制教育活動,重視學生的普法教育工作
2000年2月1日,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教師要經常對學生開展紀律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增強他們的紀律、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的道理[1]。所以,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法制教育活動,重視學生的普法教育工作。一是利用學校廣播、主題班會、早操大會等多種形式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例如,學習《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法》《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等法律法規,增強學生的思想法制觀念,教育和引導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二是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法制影視教育欄目,如《法律講堂》《今日說法》《道德與法》等節目。通過多樣的法制影視教育節目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提高了實效。三是定期邀請法制副校長、法律專家為學生做法制講座。四是舉行禁毒法制教育大會,提高學生識毒、拒毒、防毒能力。五是舉行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征文比賽、法制演講比賽等活動。六是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組織學生開展集體心理健康講座、個別輔導、開辦心理咨詢室。七是以學校教育為主課堂,家庭教育為第一課堂,社會教育為輔導課堂,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絡。探究中發現,引領學生開展豐富的法制教育活動,多管齊下,促進學生學法、懂法、守法、護法,使其健康成長,效果顯著。
(四)在各科教學中滲透法律知識教育的內容
各科教學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各科教學中加大法制教育的培養力度,形成完整的實施法制教育的學科體系[2]。要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為主陣地,以學科教育為主載體,充分發揮各學科教學的法律知識教育功能,調動全校教師參與學生法律知識教育的積極性,通過各個學科的密切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法律知識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科內容與法制知識結合起來,根據學科的特點,以教材為依據,在教學中把握尺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法律知識。再比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關注國家新聞、了解時事,利用網絡媒介擴展學生的法律知識面。
(五)將法律素養培養滲透到學生社會活動中
課堂的法律知識講解枯燥無味,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培養學生法律素養,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事倍功半。教師可以將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滲透到學生社會活動中,學生通過網絡媒體、社會實踐和自主學習的效果比課堂講解要好得多。所以,教師在培養初中生法律素養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學法、懂法,實踐出真知,形成生活處處學法、時時守法、常常用法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習慣。
四、結語
《未成年人法律常識讀本》中明確提出:未成年的學生法律常識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對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法律知識的多少,法律意識的強弱,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成長,關系到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的作用,也關系到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和成敗[3]。因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初中生的思想法制教育,加強培養青少年的思想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江澤民.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EB/OL].(2003-07-16)[2019-12-31].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28774/28793/1970535.html.
[2]將永平.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律知識[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1(4):186.
[3]張桂芹.未成年人法律常識讀本[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