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一、問題的提出
俗話說“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良好的讀書習慣是可以養成的。早讀課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陣地,是課堂必不可少的延續與補充,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引導,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用心讀書,不斷積累學科知識,增強知識儲備,感悟學習中的道理,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朗朗的讀書聲應該是校園里最動聽的旋律。從生理角度上來講,大聲地朗讀,對學生身體也很有好處。“讀”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自始至終是不可動搖的,所以利用好早讀課能使我們的歷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由于我校歷史老師每人代三個班,而有部分學生自覺性比較差,雖然課代表和小組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三個班的早讀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老師在哪個班,哪個班的學生就能有效地朗讀,反之,老師到其他的班巡視時,就有一些同學不能自覺地朗讀了。
在新課改進行的如此轟轟烈烈的今天,為了更好地打造高效課堂,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特提出“關于如何打造歷史課高效早讀”這一小課題,加以研究、探討,并結合我校實際,終于找出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二、制定策略
一是在經過去年一年的實驗和探索,新學年開始時,我校教導處給每一位有早讀的教師都印發了“早讀課內容安排通知單”,其中設置的項目有時間、班級、學科、教師、課代表等,還有分層目標任務、組織形式,并在最后一項設有完成情況。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我們特設定21、22、23班為實驗班,進行打造我校高效歷史早讀的小課題的研究。
二是根據歷史學科知識點多,考點較分散的特點,力求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整體的問題板塊化,大的目標層次化等,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九課《宋代經濟的發展》,需要識記的內容較多,因此,我特設立三個分層次目標。
目標一:宋代市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是本課的重點,所以,作為全體學生必須完成的目標。
目標二:宋代的城鎮形成原因、代表城市等作為前2/3學生還應必須完成的目標。
目標三:與唐長安城相比較,宋代的城市特點歸納,作為前1/3學生還應必須完成的目標。
每個目標完成一人次給本小組記5分。所有目標最先完成的小組還將得到額外的獎勵。
三、實施過程
1.在每次早讀的前一天,課代表到教師處領取朗讀通知單,晚自習下后或早讀之前將要識記鞏固的內容、分層次目標及組織形式寫在黑板上。這樣一來,學生一早進到教室,就知道要識記的內容,不用再等教師進教室布置任務了。
2.組織形式:小組長負責,對子互查,完成的學生到報到站寫出自己的名字;下課后,小組長統計本小組分數;課代表總結完成情況,評出優勝組和后進組;然后匯報給教師。如果連續兩次都被評為優勝組,則給該小組額外加20分,而如果連續兩次都是后進組的話,則不僅要扣除該小組10分,還要找組長談話,并給后進組開動員會,鼓勵其積極參與,快速進步。
四、出現問題及改進方法
(一)實施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樣也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當學生們完成目標,在報到站寫名字的時候,他們一個個你擠我,我擠你,爭先恐后,在黑板前站了半天還寫不完,太浪費時間,還因想搶到先而出現爭吵、亂寫等現象。
二是小組長自己統計本小組的分數時,有個別組為了爭優勝組,出現無故多評分的現象,其他小組有異議。
三是每班都有一到兩個學生一節課一個目標也不完成,大大拖了其所在小組的后腿,致使其他小組成員產生不想要他,要換人的想法。
(二)針對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我隨即改用在報到站用個人的組號代替名字,只寫一個數字,還是個人到報到站報到,這樣一來,快捷了許多,學生也不再出現因搶不到先而發生爭吵、打鬧一類的矛盾等。
2.改用小組互評的方式,互相監督,一組評二組,二組評三組,……依此類推,這樣一來,就公平了許多,小組之間的爭議也少了許多。
3.找那幾個一個目標也不完成的同學談話,他們大部分是思想問題,學習態度問題。力求從思想上做通工作,端正學習態度,并引導其逐漸學會學習,進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五、成果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改進,實驗班級的學生歷史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學生在早讀課上,通過個人的努力給小組積分;在測試中,成績明顯進步;許多同學重新找回了自信,變得積極大膽了;變得敢和別人交流溝通了;變得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了;所有的這些都將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而且在這幾次學校組織的測試中,3個班級的成績差別不大,不論是優秀率、合格率、平均分都相差無幾。但與實驗前相比,則有明顯提高。
如表所示:實驗前后三個班學生歷史成績比較
以上是我們運用新課程教學方式,探索歷史課高效早讀的途徑,而且已經取得較好的成績,現在已經在七年級推廣開來,成為我校打造高效早讀課的一條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