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薇
摘要:有聲語言傳播相較于閱讀等傳播方式,具有便捷性以及互動性,也因而受到用戶青睞。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有聲語言傳播面臨著新的要求與挑戰,也正因為如此,有聲語言傳播需要對其傳播內容以及方式進行創新。本文在對媒介融合與有聲語言傳播的基礎上,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有聲語言傳播的意義及問題,探索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有聲語言傳播的創新策略,希望為有聲語言的傳播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媒介融合;有聲語言傳播;創新策略
一、媒介融合與有聲語言傳播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逐步擠壓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在這種背景下,媒介融合將成為大勢所趨,因此對相關概念進行理解尤為重要。以下是媒介融合和有聲語言傳播的有關概述。
(一)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指由于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而出現的一種新的傳播作業模式,其產生是基于信息技術發展。從一般意義上說,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將我們的傳統媒體,比如電視機、報紙、期刊,與手機移動互聯網等終端設備為載體的信息傳播通道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信息成果的形式多樣,并且能夠通過新的媒體傳播平臺影響媒體受眾。
究其本質,媒介融合就是通過電子移動設備連接網絡,從而保證每一個用戶能夠及時有效地獲取所需的信息以及選擇所需要的服務。
(二)有聲語言傳播
所謂有聲語言傳播,是指以語音為形式、以語法為結構,并且以詞匯為材料而構成的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語言伴隨著文明社會的形成而形成,不斷地進行發展和演化。在功能上,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同樣也是世界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人們同樣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社會的更深層次認知。有聲語言是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類社會交往過程中最常見、最常用的信息傳播媒介。在當今社會,有聲語言的范圍極其廣泛,包括新聞廣播、詩歌朗誦、說書等。在傳統媒體時代,有聲語言傳播主要是基于廣播、電視等載體,而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產生,有聲語言的傳播媒介除了廣播、電視外,還包括了以手機終端為載體的新媒體。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有聲語言傳播的意義
有聲語言傳播發展到今天,越來越融入并影響人們的生活,從一定程度上講,有聲語言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為以下三點:
(一)引起情感共鳴
有聲語言作為原始的自然語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最為常見的信息交流方式。相較于傳統的由視覺主導的閱讀方式,有聲語言傳播通過對人與人交流的聲音模擬的方式,以聽覺代替視覺,通過講述的方式進行信息傳播。這種信息傳播的方式在無形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容易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激發人們對信息的興趣。
比如央視節目《朗讀者》就是以有聲語言的方式進行傳播,朗讀者在朗讀的過程中,加入自身對文本內容的感觸,并且體現于朗讀的聲音中,作用于觀眾聽覺上,從而形成了傳播感染力較強、傳播價值較高的聲音特色。這種方式更容易引起觀者的共鳴,并且實現文本價值的升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導意義。
(二)創新閱讀方式
目前,由于生活節奏加快,時間的碎片化導致了人們的淺閱讀,而傳播閱讀也具有較大的空間限制性。在這種背景之下,有聲語言傳播由于其便捷性、互動性等諸多優勢,為人們提供了諸多便利。可以說,有聲語言傳播的出現,創新了人們文本閱讀的方式。比如,隨著有聲語言傳播的風靡,有聲APP應運而生,其內容覆蓋面較為廣泛,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其中以喜馬拉雅APP為代表,其有聲書的流量極高,甚至有的達到了上億人次的收聽量。
總而言之,從表面上看,有聲語言傳播只是改變了信息閱讀的方式,而從更大層面上講,有聲語言傳播緩解當下由于時間碎片化而產生的閱讀危機,極大地增加了人們的閱讀量。
(三)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有聲語言傳播之所以盛行,從根本上講還是基于大眾的信息需求。與此同時,更多人發現了這種創新型的閱讀方式以及其帶來的傳播價值。由于有聲語言傳播的巨大發展潛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成為有聲語言傳播的生產者,從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有聲語言傳播軟件的盛行,廣播劇被人們所熟知,有一定想法和才藝的人由聽眾轉變為創造者,成為了編劇、配音演員等,這不僅增加了有聲語言節目的數量,有聲語言的豐富性得到進一步提升,為人們創造了更多職業可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有聲語言傳播的問題
(一)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來臨,媒體的發展同樣需要與時俱進,這不僅影響了媒體界的發展,同樣不可避免地對有聲語言傳播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當前,有聲語言傳播領域的從業者為了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更加重視用戶的需求。但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問題,比如傳播者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制造虛假、空洞、浮夸且缺少內涵的廣播電視節目,甚至對現有的主流價值觀進行顛覆,過分重視節目的收視率。這些問題的產生,究其本質是傳播者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其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商人,而不是一個承擔社會責任的媒體人。
(二)語言表達存在缺陷
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為信息付費。電影以及電視行業與新媒體融合,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有大量的資本和人才融入有聲語言傳播領域。新媒體作為有聲語言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包含了自媒體視頻,比如說嗶哩嗶哩彈幕網,另一方面是網站視頻,如騰訊視頻、愛奇藝等。隨著大量從業者的涌入,有聲語言傳播領域也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比如一些網站視頻節目的語言表達不清晰,節奏語氣存在諸多問題等。除此之外,一些有聲語言傳播媒體為了嘩眾取寵,采用大量負能量、攻擊性的言語,傳播了社會不良風氣。綜上所述,其實都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有聲語言傳播中存在的語言表達缺陷,需要采取相應措施遏制這種風氣。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有聲語言傳播的創新策略
(一)受眾精細化
最開始,有聲語言傳播與新媒體的融合,由于信息量的豐富性以及信息獲取方式的便捷性,有聲語言節目的受眾逐漸引入線上。但是,隨著受眾對這種模式的熟悉,海量的信息反而成為了用戶信息瀏覽的負擔。因此,有聲語言節目需要對受眾進行精細化分類,幫助用戶獲取想獲得的信息,從而保持用戶的粘性。用戶養成一定的收聽習慣后,一方面可以進一步促進傳統媒體向有聲語言傳播融媒體轉型,而其轉型的目標則是對用戶的精細化定位。而在另一方面,有聲語言傳播的原住民與傳統媒體的轉型者展開競爭,從而使得用戶的分類更加細化。而不同有聲語言傳播節目有了不同的受眾,并相輔相成,相互發展。
(二)促進傳統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傳播轉型
不同于新媒體,傳統媒體往往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肩負著傳播優秀文化,弘揚社會正氣的責任。因此,在傳統廣播電視進行有聲語言傳播轉型的過程中,還需要維護良好的形象,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語音播報。對于一個成熟的廣電節目來說,其中凝聚著節目創作者的心血,但其最終是以播音員以及主持人通過有聲語言的方式展現的。可以說,有聲語言的相關傳播者關系到一個節目的成功與否。因此,對于有聲語言傳播者來說,還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以此助力于傳統廣播電視的有聲語言傳播的轉型。
(三)推動新媒體有聲語言傳播的發展
與傳統有聲語言節目相比,自媒體的有聲語言傳播具有更強烈的商業性質,往往最終目的是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因此,為更好地推動新媒體有聲語言傳播,還需要對機制體制進行完善。首先,新媒體的有聲語言傳播應當更加注重于個性化的表達方式。現代社會,人們的需求存在多樣化的特點,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對新媒體的有聲語言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在新媒體有聲語言傳播的過程中,除了注重經濟效益,也不可忽視社會價值。在傳播的過程中,應當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注重知識的傳播,制作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節目。
五、結語
媒介融合發展是媒體發展的新趨勢,而同時也提醒著我們需要看清融媒體時代有聲語言傳播的新路徑。在傳播的過程中,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無論是閱讀還是有聲語言,本質都是內容的傳播,這就要求我們在有聲語言傳播的過程中不忘內容為王,不斷創新實踐。
參考文獻:
[1] ?宋立.融媒體時代有聲語言傳播的轉型與演進[J].新聞愛好者,2020(01):85-87.
[2] ?陳志桐.媒介融合背景下有聲語言傳播的創新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9,3(19):72-73.
[3] ?李沫苑.有聲語言閱讀在當下傳播的意義——以《朗讀者》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10):123+125.
[4] ?李佳音.短視頻中的有聲語言元素傳播研究——以“抖音”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8):235.
[5] ?王琦.融媒體語境下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職業素養分析——以東廣新聞臺為例[J].上海廣播電視研究,2017(03):100-104.
[6] ?李颯.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主持傳播力的策略[J].視聽縱橫,2012(01):107-108.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