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舟,蘇慧琳,曾元寧,王秋紅,匡海學*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北藥基礎應用與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廣東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為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莖。于春季和秋季采挖,除去其根須和表面附著泥沙,后曬干,習稱“毛知母”;或除其外皮并曬干[1]。知母作為臨床常用藥材歷史悠久,并且是許多常用中藥復方的組成成分。知母中活性成分主要包含有甾體皂苷類、雙苯吡酮類、黃酮類、有機酸類、木脂素類、多糖類和微量元素等。知母皂苷類成分以甾體皂苷的數量最多,含量最高。而知母中含有最多的成分為多糖組分,是知母的重要物質組成。以往對知母的研究大多關注了知母原藥材的小分子組成,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知母糖類化合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表明知母多糖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2]、抗炎作用[3]、利水通便[4]和抗氧化的功能[5-6]。筆者前期研究發現知母小分子的炮制改變并不明顯,而鹽炙炮制后的藥材產生了活性更高、分子量減少,含蛋白量較低的多糖。本文探討鹽炙后——鹽知母多糖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的抗炎作用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鹽知母多糖(自制):取鹽知母100 g,分別以8倍蒸餾水提取2次,每次2 h,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后,加95%乙醇,至乙醇終濃度為80%,靜置,過濾,沉淀經無水乙醇、丙酮反復交替洗滌,干燥得鹽知母多糖組分。
水合氯醛(批號:20180813);吲哚美辛腸溶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大鼠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6(IL-6)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試劑盒(江蘇酶免實業有限公司,批號分別為MM-0132M1、MM-0040M1、MM-0163M1);其余試劑皆為分析純。
SPF級昆明種小鼠60只,體質量(20±2)g,購自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生產合格證號44007200067823。購買動物后,在室溫20 ℃~25 ℃實驗室內適應性喂養1周后開始實驗。
Epoch酶標檢測儀(Bio TeK);N-1300旋轉蒸發儀(東京理化株式會社);GZX-9140MBE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迅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ME802/02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取昆明小鼠60只,隨機分為6組,每組各10只,分為正常組(空白組)、模型組(灌胃蒸餾水)、鹽知母多糖低、中、高劑量組(0.32、0.64、1.28 g/kg)和陽性藥組(10 mg/kg吲哚美辛)。各組小鼠給藥體積均為1.0 mL/100 g。鹽知母多糖給藥劑量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成人每日用量,根據人體與小鼠的等效劑量折算系數換算成小鼠的劑量。每日給藥1次,連續5 d。末次給藥1 h以后,立即在小鼠左耳前后兩面分別涂抹二甲苯100 μL致炎造模,右耳不做任何處理。
致敏30 min后稱重,4%水合氯醛麻醉小鼠,脫頸椎將其處死,沿耳廓剪下左右兩耳片,用7 mm直徑打孔器在同一部位打下圓耳片,用分析天平稱分別稱重,計算各組耳腫脹抑制率。
耳腫脹率(%)=[(左耳重量-右耳重量)/左耳重量]×100%
致敏30 min后稱重,4%水合氯醛麻醉小鼠,脫頸椎將其處死,取脾與胸腺稱重,并計算脾指數和胸腺指數。
臟器指數=臟器質量×10/體質量
剪下的小鼠左耳打孔取材稱重后,立即用4%多聚甲醛固定,做石蠟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各實驗組耳組織中充血、水腫及炎癥細胞浸潤程度的病理變化。
致敏30 min后稱重,4%水合氯醛麻醉小鼠,眼球取血,脫頸椎將其處死,取血后置于離心管中,靜置至血液凝固,1 000×g離心15 min,吸出上清至1.5 mL離心管,放入-80 ℃冰箱備用,按試劑盒說明書對TNF-α、IL-1β和IL-6含量進行測定。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配對樣品t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各實驗組小鼠狀態與實驗前無差別,飲食飲水量基本穩定,無精神萎靡或死亡,體質量增長無明顯差異。與空白組相比,模型組小鼠耳腫脹率為52.09%,與空白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造模成功。與模型組比較,鹽知母多糖低、中、高劑量組和陽性藥組,小鼠的耳腫脹率明顯降低,其中鹽知母多糖中、高劑量組和陽性藥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鹽知母多糖低、中、高劑量組與陽性藥組的耳腫脹率分別為45.26%,38.67%,34.06%,30.23%。給藥5 d后,鹽知母多糖能降低小鼠耳腫脹率,說明鹽知母多糖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模型有抗炎消腫的作用。見表1。

表1 鹽知母多糖對小鼠耳腫脹率的影響
注:與空白組相比,##P<0.01;與模型組相比,**P<0.01,*P<0.05。
與空白組相比,模型組的體臟系數明顯升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模型組比較,鹽知母多糖低、中、高劑量組和陽性藥組,小鼠的脾指數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鹽知母多糖低、中、高劑量組中胸腺指數降低,其中陽性藥組對胸腺指數影響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00倍顯微鏡下觀察小鼠左耳廓局部組織切片可直觀的看出:空白組皮下結締組織排列緊密無水腫、無炎性細胞浸潤現象;模型組較空白組耳組織明顯腫脹、肥大,說明造模成功;陽性藥組、鹽知母多糖中、高低劑量組均較模型組有不同程度的腫脹減少現象。結果顯示鹽知母多糖中、高劑量組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見圖1。

表2 各組小鼠脾指數與胸腺指數比較
注:與空白組相比,##P<0.01;與模型組相比,**P<0.01,*P<0.05。

注:A:空白組;B:模型組;C:陽性藥組;D:鹽知母多糖低劑量組;E:鹽知母多糖中劑量組;F:鹽知母多糖高劑量組。圖1 耳組織HE染色(HE,×200)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示造模成功;與模型組比較,鹽知母多糖中、高劑量組均能顯著降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且成量效關系,這也可能是鹽知母多糖發揮抗炎作用的原因之一。見表3。

表3 鹽知母多糖對小鼠血清細胞因子的影響
注:與空白組相比,##P<0.01;與模型組相比,**P<0.01,*P<0.05。
本文選擇二甲苯為致炎因子,使小鼠耳廓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誘導耳腫脹,炎性細胞浸潤,該模型操作簡單,見效快且易復制成功[7-9]。通過觀察鹽知母多糖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的影響后發現,鹽知母多糖中、高劑量組對小鼠耳腫脹度較模型組能明顯降低,且有藥物濃度的增加,腫脹程度降低的趨勢。脾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免疫反應的主要場所之一,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質,直接反映機體的免疫功能[10]。灌胃給藥后,鹽知母多糖低、中、高劑量組可使小鼠的脾指數明顯降低,說明鹽知母多糖可以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的免疫功能。從耳組織HE染色切片觀察,同模型組相比,鹽知母多糖中、高劑量腫脹程度明顯降低,炎性浸潤細胞減少,同時小鼠血清中免疫因子IL-1β、IL-6和TNF-α也明顯下降,可見鹽知母多糖具有抗炎消腫作用,同時改善血清中免疫因子水平,從而發揮抗炎作用。本研究為今后鹽知母多糖抗炎機制研究奠定基礎,為鹽知母多糖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