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陽 蔡陽 戴華江 張鴻麗


[提要] 生態環境高質量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江蘇省委省政府已經充分意識到生態環境是影響江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并提出將生態環境高質量列為六個高質量之一,下大氣力補齊拉長生態環境這個突出短板。本文以江蘇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近三年的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等環境信息披露情況的調查,對其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做出分析,探尋其環境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措施加以改善,以助于盡早補齊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態環境短板。
關鍵詞: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信息披露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可持續發展觀下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及其監管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1698);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提升研究”(項目批準號:17GLB009)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3月23日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了響應中央號召,積極推進江蘇經濟發展轉型,江蘇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并將生態環境高質量列為六個高質量之一,下大氣力補齊拉長生態環境這個突出短板,把江蘇建設得更加令人向往。江蘇省委省政府為盡快推進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解決生態環境突出短板,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先后出臺了《江蘇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綜合改革方案》《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江蘇省環保失信企業聯合懲戒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并正在著手制定《江蘇省環境保護督察辦法》《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等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的出臺和執行大幅改善了江蘇生態環境質量。江蘇上市公司作為江蘇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同時也是造成江蘇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它們在推進江蘇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江蘇上市公司既要積極承擔環境責任,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更要履行好披露環境信息義務,如實反映企業的環境行為。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是政府和社會公眾監督監管企業環境行為的主要抓手,是政府開展環境管理決策的主要依據。為如實反映江蘇上市公司環境責任履行狀況,分析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筆者對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希望能為江蘇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盡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早日全面建成“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決策服務。
二、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為全面探究江蘇上市公司環境責任履行情況,本文選取2014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全部江蘇企業為研究對象,剔除B股上市公司,共計有252家樣本企業。數據主要來源為巨潮資訊網。
(一)披露數量分析。通過對江蘇252家上市公司2014~2016年的環境信息披露情況進行統計(包括在年報中披露和獨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總結得出表1。(表1)
由表1可知,2014~2016年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數量逐年上升,披露比例由2014年的65.9%上升到2015年的81.7%,又回落到2016年的79.8%,總體上披露率在上升。可以看出,江蘇省日益重視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工作,在企業披露數量上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披露方式分析。所謂環境信息披露方式,就是指環境信息披露的工具,少數上市公司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就在年度報告中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國家也一直通過相關政策的完善來敦促上市公司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經調查研究,江蘇上市公司將環境信息分散在董事會報告、財務報表附注、公司治理以及重要事項中,董事會報告和重要事項是主要披露方式。只有極少數上市公司選擇獨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具體來看,2014年在董事會報告部分披露的有128家(50.8%),重要事項部分披露為0;2015年和2016年年報中披露的環境信息基本都反映在重要事項部分,披露比例分別為68.7%和65.9%,相對穩定,但相比2014年在董事會報告部分披露比例有較大幅度提升。通過獨立社會責任報告或環境報告書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2014年僅有40家,占比為15.9%;2015年上升到44家,占比為17.5%;2016年減少1家,降為43家,占比為17.1%。三年來,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披露環境信息,但更多的是在年報中附帶披露,真正認識到環境信息披露重要性并獨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企業數量沒有明顯變化,這也說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披露內容分析。在分析了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數量與方式后,進一步分析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以深入探究江蘇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內容的現狀。(表2)
根據表2可知,2014~2016年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各項內容披露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并且從2014~2016年的信息歸納可以看出,“減排措施及所得成果”、“節能措施及所得成果”、“污染物排放情況”、“環保努力情況”等四項環境信息披露比例較高。其中,“減排措施及所得成果”、“節能措施及所得成果”兩項,從2014~2016年披露比例上升較為明顯,分別從17.9%、13.5%上升到20.6%、17.1%。三年間,“減排措施及所得成果”方面披露比例都是各個項目中最高的,三年分別為17.9%、17.5%、20.6%,但是披露比例仍然較低,表明絕大多數企業根本沒有意識到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對環境信息披露漠不關心。
而“環保補貼及稅收減免”方面在披露中涉及很少,2014年和2015年僅有2家披露,2016年也只有9家披露。雖然披露比例明顯上升,但是其披露的數量仍然過少。這是一項比較容易獲取的信息,對企業來說也是能起到正面宣傳效果,但披露比例卻是10個項目中最低的,最高的2016年也只有3.6%,很大程度上說明企業環保工作開展并不到位,遠遠達不到政府對環保的要求,很少有企業能夠獲得政府部門提供的環保補貼及稅收減免。
2、加強協同監管。上市公司環境行為由環保部門監管,信息披露由證監部門監管,環境信息披露屬交叉領域,需兩部門通力合作。建議江蘇省環保部門和證監部門間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環保部門定期將上市公司因環境污染而受到的處罰情況上傳,證監部門及時將上市公司按要求披露的信息中涉及環境的提交至共享平臺,從而實現信息共享,及時查處環境違規行為。
(二)企業角度
1、加強公司內部治理。由于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國情較為特殊,與西方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難免會出現上市公司股權過于集中的問題。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機制能夠較好的幫助上市公司將目標放在發展實業和長期利益的發展上,促使企業自愿披露環境信息。通過吸引投資者、企業法人股和社會公眾個人股等多種形式的投資主體來逐步將股權結構分化,解決上市公司股權過于集中的問題,這有助于公司高效管理,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股權結構。而通過披露自身的環境信息來展現自身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需要企業對于自身的社會形象進行塑造,吸引投資者,將股權持有者的層次進行提升。
2、培育有效外部治理機制。外部治理機制是指代理權競爭機制與接管機制。它發揮作用的首要條件是存在合理有效的資本市場。代理競爭機制是指職業經理人的競爭,但目前我國的職業經理人資源十分稀缺,而職業經理人若對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高度重視,在企業年報或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具體詳細披露,則有利于企業建立正面社會形象,對于企業股價產生拉升效應,職業經理人的競爭力越強,越有助于其后續事業發展。在接管機制上,我國市場存在收購現象,對于股價過低的公司,會有很大的幾率被收購,股價的穩定與上升是一個公司穩固的根本,對公司環境信息進行披露,有助于提升公司社會形象,也有助于穩定公司股價,促進良性循環。為更好地推動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主動性,應加強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建設,從而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得江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不斷得以改善。
(三)社會(公眾)角度
1、推動媒體與環境NGO參與。推動社會媒體和環境NGO的參與,敦促其發揮監督作用。媒體和環境NGO是環境信息公開良好的協作伙伴,他們是對企業披露環境信息進行社會監督的主力軍,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環境信息公開水平以及環境信息披露的質量。媒體的參與還有利于信息的傳播,使公眾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環境信息。環境NGO的參與使環境信息公開多了一個傳播途徑,讓環境信息可以被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時更加及時發現問題進而高效地解決。
2、強化公眾參與機制。環境知情權是公眾參與環境信息披露的基礎,企業環境信息的公開可以使公眾有效的參與到公共管理之中。因此,強化公眾參與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環境信息的披露,使得企業的環境信息更加透明化,使公眾能夠更加理性地面對環境問題,有序地參與到環境決策中去。
3、加強民間審計。民間環境審計是企業對外部披露環境信息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的重要保證,我國應盡快彌補民間環境審計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盡快制定出臺企業環境審計準則和環境審計標準,使民間環境審計工作有據可依,增強其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大力培育環境審計方面的專業人才,將環境審計的知識內容加入到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課程中,以此督促審計師們,使其既能開展傳統審計,又能進行環境審計,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環境信息,供投資者決策使用,也讓社會公眾及時了解企業真實的環境行為。
主要參考文獻:
[1]Campbell D.A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in UK Companies:A Research Note[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4(6).
[2]強群莉.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上市公司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5(5).
[3]盧馨,李建明.中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現狀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3).
[4]任遠.環境事件對我國上市企業股票價格影響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