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法治 高校 安全 多校區
作者簡介:程宇,四川輕化工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315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擴招等客觀因素的出現,異地辦學和多校區辦學模式逐漸成為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運作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正是由于辦學機制多元化的原因,校園安全才會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如何更加有效的實行多校區辦學管理、如何更加有效的防范校園事故的發生、如何實現新舊校園文化的有效傳承,這些都是高校相關人員需要仔細和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以我國高等院校多校區模式下安全工作的實施重點,盡可能在實際操作中真正實現多校區模式下高校安全管理體系從“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的轉變,逐步實現高校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隨著我國法治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我國高校規模的擴充,高校多校區的穩定工作存在大量問題,這些問題具體表現為如下:
(一)管理難度加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高等院校會出于自身考慮而逐年擴招。放眼望去無論是在繁華都市還是在城鄉結合部,都存在大中專院校的身影。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為了克服高校模式普遍單一、技術性結合不強、產學研分布不均等問題,國家鼓勵高等院校進行管理制度及校區布局的改革重組。至此以后一大批高等院校呈現一校多區甚至一校多城的格局,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術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共享,也給當地眾多科研單位和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有利條件。但是我們也應當清楚的認識到由此帶來的弊端和因此產生的不良效果。我國很多高校校區呈現了“多足鼎立”的特點,僅在一個三線城市居然有多個校區且校區之間的距離較遠,教師學生來回之間成本較高。在新時期下學校又欲將辦學規模擴大,很多高校形成了“雙城雙校區”的辦學特色。上述等情況加劇了高校內部的管理難度,同時也增加了法制化管理的成本,以及增加了管理的投入。
(二)校園后勤、安保社會化改革的一些問題日漸凸顯
隨著高等院校社會化改革的穩步推進,一些不和諧因素也隨之產生。改革之前的高校多數呈現出一種“家庭式”的相對封閉教育狀態,相對來說人員結構較為簡單,商業模式較為單一。此外由于高校內部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校內呈現“長途撥涉”大軍。據不完全統計很多高校的學生在宿舍出門上課步行走到上課的教室最長時間需要30分鐘,而從實際來講拋開準備出發時間和到教師稍作休息的時間,其實大大超出了合理地時間,而這些不和諧因素也極容易導致校園犯罪和相關法制問題。長此以往學生身心疲憊自然產生厭惡的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心理健康,無形中增加了校園的不和諧因素。
(三)校園管理人員與安保人員法律意識淡薄
正是由于高等院校規模快速擴張,受經費和體制的制約各個高校在激烈的競爭中欲保持自己的優勢,普遍將人力、財力、物力集中投入在學校核心競爭力重要指標和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和人才引進、培養的工作上。對安全保衛工作不系統、不完善、不準確,沒有從實際出發切實可行的拿出解決方案,更多的是從言辭角度闡述對校園安全的觀點。多數情況下校園安全往往成為忽略的對象,因為高校的發展依靠的是科研實力和教學水平的高低,乍一看貌似和校園安全沒什么特別關系,但是一所高校的發展應當全面、協調、可持續,不能沒有戰略眼光的單向突出發展,這也是科學性要求。我們高校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相對比較淡薄,缺乏相應的安全責任意識,也缺乏相應的法律責任意識。更是缺乏相應的安全培訓與法律知識培訓。總體來看各高校對安全因素的重視程度往往在最后的時候稍加點綴,對于管理人員或者安保人員的培養也是相對滯后的。但我們應當清楚的是安全大于一切,一切應當以法治為基礎。沒出事不代表沒問題,出事后的悲痛換不來慘重的損失。我們更應當保持清醒的認識,高校管理人員往往處在校園安全的第一線,更應當保持高度的警惕,要有較高的預判能力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四)高校與其他力量之間協調聯合不到位
在多校區模式下的校園安全問題絕不是單純一個單位的問題,現階段在區域內的高校眾多,人數龐大,但由于學校與外界的聯系主要是依靠本單位的官方與公共安全力量和社會安全力量的“高層”交流,很少涉及學校學生的切身利益。也就導致了所謂的聯合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解決安全隱患。例如聘請一位法學家或者公安干警來高校做相關的普法或安全講座。普及一下校園相關法律及相關常識等,對學生的參加也并無強制性要求。新建設的大學校區多為大學城、教育園區的形式存在,一般都是由當地政府牽頭,集中時間,集中財力,集中區域建設,這片區域普遍遠離市中心,相對來說較為偏僻,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而導致校園安全問題較為突出。不可否認的是新校區的建設給當地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但也正是由于人數的增多導致安全事故頻發,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問題較為顯現,增加了校園內部法制相關問題的隱患。因為地處城鄉結合部或者城市邊際,在新校區的周邊由于公共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導致公共安全力量作用難以發揮,同時對社會力量的聯合不到位,由于初來乍到的原因和當地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聯系還沒有系統建立起來,導致在一些問題上的協調難度較為突出,短時間內無法形成合力共同維持和保護區域安全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