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職 法律 教育 策略
作者簡介:李煥,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黨政辦公室秘書,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法理法史。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330
(一)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中職生大部分年齡在16周歲至18周歲的青春期,正處于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期,骨骼和肌肉群尚未發育完成,思想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未完全形成,對世界的認知處于朦朧階段,需要正確引導。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知識水平偏低,對學習熱情度不高,單就法律素養方面來講,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較為淡薄。青春期的孩子沖動易怒,這也是中職學校打架斗毆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時常會因瑣事發生口角,進而大打出手,不利于團結同學,對學校的內部管理和社會聲譽也造成不良影響。
(二)法律方面知識水平偏低
中職學校生源多數為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初中畢業生,義務教育階段或多或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且在中小學教育期間并未接受系統的法律教育,只是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中穿插了部分法律教育的內容,整體上法律知識不夠系統、連貫,以洛鐵為例,在筆者擔任《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任課教師期間,發現學生對多數法律知識比較陌生。例如,在講到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界限時,18信號17班的杜某某同學發問:若A向B借款十萬元,簽借條后將B殺害,并將借條毀滅,此案應屬于民間借貸糾紛還是故意殺人?筆者欣喜學生在課堂上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但從提問中也能夠看出來學生的法律知識儲備不足,法律水平相對低下。
(三)法律教育師資隊伍不健全
以洛鐵為例,在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的《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的師資安排上,共有十余名教師講授本門課程,但法律專業的教師僅一人,其他教師均為非法律專業。法學是一門系統龐大的學科,未進行專業的法律訓練對法律知識缺乏系統的認知,可能會在教學過程中對某些專業法律知識產生誤解,甚至會對學生產生某些誤導。法律專業教師缺乏,師資隊伍不健全的弊端在中職法律教育中可見一斑。
(一)效果不顯著
中職開設法律教育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不太顯著。例如,洛鐵2018級通信8班的學生李某某,在校期間表現良好,但是在自主擇業后,脫離了學校的監管和約束,因參與打群架被當地派出所拘留。管中窺豹,從該生的表現可以看出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效果的持續性有待加強。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法律教育并不能伴隨其終身,法律教育沒有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起不到根深蒂固的效果,上述學生李某某在校期間表現一個樣,在學校外面又是另外一個樣,中職法律教育的效果可見一斑。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以洛鐵為例,一、二年級學生每周只有一講(共計80分鐘)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時間緊張,教學任務較重。正常授課期間還要穿插單元測試、作業批改情況通報、期中考試等因素的影響而放慢節奏。另外,工作日上課時間還有可能涉及國家法定節假日、學校運動會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活動安排而受影響,本就緊張的課程內容,往往臨近期末還有部分內容不能詳細講授。課程安排不合理也會對老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三)授課模式過于單一
目前的中職學校法律教育課程基本沿用老師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單一,填鴨式教育對于原本學習興趣較低的中職學生來說無疑缺乏吸引力。
(四)測評方式缺乏多樣性
一直以來,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測評基本都以期末測試的形式進行,學校出試卷,安排學生參加考試,以卷面成績來測試學生的法律學習效果。這種測評方式以書本內容為根本,主要測試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能測試出學生真實的法律知識水平,缺乏真實性和綜合性。
(一)重視程度不夠
1.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重視程度不夠
中職主要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的,學校課程體系以專業課為主,文化課為輔,以洛鐵為例,一節課四十分鐘,一講為兩節,一年級學生的專業課為每班每周兩講,二年級學生的專業課為每班每周三講,其中法律教育與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基礎課一樣為每班每周一講,對法律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專業課。
2.學生在思想認識上的重視程度不夠
中職學生多數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期間文化課程度相對較弱,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相對低下,致使部分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對文化課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加之到中職就讀,學專業,練技能,找工作的思想單純且強烈,導致部分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對文化課尤其是法律教育課程不夠重視。
(二)教材內容淺顯寬泛
以洛鐵為例,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一、二年級學生同時開展《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每班每周一講課,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三版),教材共五單元,十二課。其中,前兩單元第一至五課內容為職業道德。第三單元至第五單元的第六至十二課為法律教育內容,共七課。第三單元弘揚法治精神主要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崇尚程序正義;第四單元依法律己避免違法犯罪,兩課內容,第九課預防一般違法行為,簡單介紹《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內容,第十課避免誤入犯罪歧途,主要涉及《刑法》的相關內容,教育學生運用刑法武器;第五單元,第十一課和十二課,主要涉及《民法總則》的民事法律關系和《環境保護法》保護環境的相關規定。整本教材共165頁,單就涉及法律教育部分的93頁而言,內容較為寬泛,涉及到《憲法》《刑法》《民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內容淺顯寬泛,涉及面較廣,不能夠詳盡涵蓋相關法律部門的內容。
(三)學生自身學習習慣較差
中職學生大多數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容易走神,精力集中時間短,容易做小動作,課堂上玩手機、睡覺現象較為嚴重,課堂效果差。沒有升學壓力,且部分同學對未來沒有進一步的明確規劃,缺乏上進心和目標,從而導致對學習提不起勁兒,對老師布置的作業抱有應付心態,不交作業或者抄其他同學作業情況不容忽視。
(一)合理課程設置,豐富教學模式
學校應該探索適合中職學生心理發展軌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內容,合理安排課程,適當增加課程時間,改變過去傳統單調的課堂講授模式,多舉辦法律講座、法律學科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案例分析、座談會、“憲法日”等活動內容,充實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進法律知識學習,不再是過度依賴單一的課本內容來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對法律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的提升法律教育效果。
(二)采取賞識教育,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
中職學生多數存在學習習慣差的現象,但習慣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壞習慣不改變,會惡性循環,產生更多的壞習慣,從而對個人的成長進步都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個人的前途命運。以洛鐵18級通信8班的學生徐某某為例,入學不足三個月突然要退學。班主任老師通過與該生深入談心之后發現,該生在上初中二年級之前一直都是班里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初二的思想政治課老師因個人原因不喜歡該生,導致該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從而由班級排名第一第二逐漸倒退至倒一倒二的地步,最后,中考失利,在家人的勸說下,無奈選擇到中職學校就讀。該生在談心的最后對班主任李老師說:“如果我在那時候遇見您,我現在就不會在這兒了。”由該生的例子可以看出,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可能在一些關鍵時刻,某位老師的言行可能會改變某位甚至某些學生的人生軌跡和方向。學生有壞習慣不可怕,因為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作為老師,尤其是作為不良習慣較多的中職學生的老師,更要采取賞識教育,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吝表揚,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揚長避短,以優點帶動改掉缺點的能力和信心,注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改掉不良習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習慣的力量,從而把好的習慣帶入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提高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習水平。
(三)提高法律教育從業者的專業水平
老師在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個人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學生具有從師性,很多學生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老師的某些行為習慣,所以老師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時刻給學生樹立好榜樣,避免因個人的不良言行給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尤其是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課程老師。法律是社會對公民的最低要求,所以有人稱法律是社會的“兜底條款”,在校期間,如果老師不能很好的講授法律知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水平沒有實質性的提升,那么將來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會犯很多不必要的錯誤,甚至可能因缺乏專門的法律知識而導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梢?,提高法律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是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中之重。建議中職學校多組織法律教育學科老師參加專業的法律知識培訓、校內外的法律研討會、學術沙龍、報告會等,及時了解學科前沿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向其他學科老師學習探討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法律教育效果。
當下的中職學校法律教育存在諸多的問題和弊端,當然也有好的方面,比如有的學校會依據國家修訂法律修正案的時機,及時普及最新的法律制定成果,這些都是法律教育可圈可點的地方,應給予充分肯定。而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開拓新的模式和方法才能予以解決,希望通過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參與,未來我國的中職法律教育能取得突破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三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耿曉敏.中等職業院校法律課程設置研究——以日照市中等職業院校為例[D].2019.出版信息不詳.
[3]馬長山,李金枝.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公民性塑造[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