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對市場成功者過度關注、分析與解讀,當下的營銷理論存在被稱為“幸存者偏差”的邏輯謬誤,造成人們對品牌建立過程中某些關鍵信息的忽視。這一問題的存在是人們真的沒有發現?還是有人刻意隱藏和縱容這種邏輯謬誤?在國際競爭加劇的今天,中國企業界應該警惕被西方植入錯誤的身份認知,使企業愿景和行動綱領發生偏差,阻礙品牌意識進一步覺醒的戰略迷局。
關鍵詞:幸存者偏差;營銷;品牌;戰略
戰略是從全局謀劃,以實現全局目標的一種規劃,特征是發現智慧的綱領。戰略欺騙,是從全局的角度掩飾己方真實意圖,誘導對方產生錯誤的全局性判斷、目標和規劃,以使己方最終形成戰略性優勢。
就企業來講,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說,戰略的本質是管理者對“我們的企業是什么”、“我們的企業將是什么”、“我們的企業應該是什么”這三個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回答。所以,針對整個工商界的戰略欺騙將是對企業身份認知層面的誤導,通過對營銷基礎理論的修飾、刪減和構建邏輯陷阱,使對手產生錯誤的身份認知、企業愿景和行動綱領。這樣,企業將在被刻意設計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直至最終迷失自我。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15》計劃,工商業開始戰略升級,“中國制造”在向“中國品牌”轉變。然而,“品牌”建設卻可能是企業最鬧心的一件事。因為品牌理論多如牛毛,在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的最新著作《營銷革命3.0:從價值到價值觀的營銷》這本書中就記錄了多達23種品牌營銷策略,卻沒有一個核心理論。并且這些營銷理論都成立,都有成功案例支撐;同時也不全對,也都有失敗案例曝光。
中國企業一直想從西方取到“品牌”這部真經,那是真正賺錢的學問。然而,現實情況是,有經濟學家表示世上不存在賺錢的學問。品牌對于我們仍然像龍卷風一樣,威力巨大但無法制造,令人迷惑又使人著迷。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人們真的還沒有發現賺錢的學問。還有一種可能,像“賺錢的學問”這種事,沒有人告訴你其中的真髓。真正賺錢的學問融合了科學和藝術,結合了宏觀與微觀;簡單到只言片語,復雜到觸動心靈;存在于地球上少數人的大腦中,秘而不宣的原因在于:大家都遵循黑暗森林法則。
一、黑暗森林法則
195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提出了“費米悖論”,即從科學理論推論可以證明,宇宙有外星人存在,其進化要遠早于人類,并且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但人類至今沒有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科幻小說“三體”對費米悖論從社會學角度進行了有趣的解釋,即宇宙中的外星文明普遍遵守黑暗森林法則。黑暗森林法則的主要內容有:
1.具有一定成熟度和技術水平的文明,都意識到宇宙的叢林法則,而不主動暴露自身的存在。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的資源總量保持不變;文明之間的競爭殘酷程度與黑暗戰役相當。
3.高等文明存在大殺器,打擊迅疾且準確,發現其他文明時優先選擇打擊而非溝通。
從人類對錢的關注程度看,商業領域擁有龐大的從業人員,眾多優秀人才、智慧大腦為之殫精竭慮,按理說肯定有賺錢的學問,但為什么我們會越來越迷茫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問:賺錢的學問是一種文明嗎?當然是。在西方,文明的含義是人們生活于社會集團中的能力,后引申為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
那么商業世界會存在黑暗森林法則嗎?當然有可能。
首先,西方世界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整個社會由資本主導。表面上人人生而平等,享有普遍的自由、民主、人權;實際上運行的是“資本的邏輯”,通行“資本的特權”。資本害怕沒有利潤,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錢本位”這種價值觀從來沒有離開過西方世界,因為人們發現資本擁有令人扭曲的魔力,使人們對金錢迷戀、崇拜,賺錢是最大的成功和歡樂。如同源代碼是軟件公司盈利的關鍵被而視為核心機密、DNA承載了遺傳信息而被人們視為最大的隱私一樣,賺錢的學問是西方資本社會的核心密碼,只會拼命保護絕不會隨意透露。
其次,西方文化的侵犯性。按照心理學家弗洛姆在《人類的破壞性剖析》中所說,凡是動物都會有侵犯行為。在遭受威脅和傷害的時候,為了生存奮起反抗、攻擊對方,這種行為被稱作“良性侵犯”。還有一種惡性侵犯,是人類獨有的,即在沒有明顯利益沖突的情況下進行的破壞。惡性侵犯可能源于對自身無能的反抗、暴力的成長經歷、對控制他人的渴望等原因。這樣的人試圖通過破壞,達到自我認同的需要。
西方肯定認為任何對其統治地位的挑戰都是不可接受的,保護商業利益存續的行為是良性侵犯。近些年全球經濟趨冷,為了“美國優先”,美國開始實施貿易保護政策。2017年美國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2018年2月美國針對歐盟發起232項貿易調查,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嚴重損害美國國內產業。2018年11月底,美、墨、加三國領導人簽署新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協定。美國白宮2019年10月17日宣布,啟動退出萬國郵政聯盟程序。
更重要的,西方文化有一種使命感。我們說過,西方認為,文明的含義是一種生存能力,更能賺錢當然文明程度更高。幫助別的地區拋棄原有的經濟模式,建立西方的經濟體系顯然有助于其邁向更文明的世界。這幾年一些品牌,尤其是國外奢侈品牌頻陷敏感事件,有的在廣告宣傳中丑化中國人形象,更多的在主權問題上反復犯低級錯誤,然后再扎堆道歉。這種在目標市場干預社會的行為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其背后的邏輯在《營銷革命3.0:從價值到價值觀的營銷》中,作為新的營銷理論被提出:商業企業的營銷活動需要參與到社會文化變革中。一個品牌成功后便不再屬于企業本身了,已經變成消費者所有,品牌使命也成為了消費者的使命。消費者希望企業支持社會變革,所以企業必須應對社會挑戰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于是很自然的,商業與政治融合了、使命與侵犯融合了,暴力的心理與身體融合了;看起來構建文明的理論,變成了張牙舞爪的現實。隨著中西方科技與經濟水平的不斷接近,國外企業的營銷行為必將變得更加具有侵犯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公開“賺錢的學問”將會使中國企業的品牌意識徹底覺醒。由于市場越來越擁擠,工資水平越來越高,勞動強度越來越受到監控,通過挖掘體力賺錢的途徑(簡稱:肉體方式)將越來越困難。那么,今后將如何賺錢呢?答案是,通過靈魂。
通過靈魂方式,也就是開發從心理層面賺錢的學問,是西方極力保護、掩飾的領域。這個領域是如此重要,西方絕不會將其規則公之于眾,以至于把真正的營銷理論撕掉一半也在所不惜。因為另一半被隱藏的營銷思想,區別于現有的、機械的、從現象構建的角度,是從心理層面認識和理解營銷活動,進行企業自我認知等戰略思考,回答購買需求是什么并如何產生等核心問題,也將使企業能真正的創造客戶而不是搶奪客戶,“賺錢”而不是“掙錢”。企業的品牌意識將徹底覺醒,進而掌握“降維”打擊能力。如果說現有營銷理論能產生分子反應級別的能量,那被隱藏的營銷理論將可以產生原子反應級別的能量,這真是不能說的秘密啊!
當然,單單隱藏“賺錢的學問”是不夠的,同時還要配合戰略欺騙。
二、智子再現
《三體》中的外星文明擁有遠超地球的科技水平,在決定占領地球后,為了有效遏制原駐文明的發展,解除人類武裝,開發出了戰略武器“智子”。“智子”的目的只有一個,徹底窒息地球的科學,使其鎖死在現有水平。外星人的邏輯是: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取決于基礎科學的發展,而基礎科學的基礎又在于對物質深層結構的探索,如果這個領域沒有進展,科學技術整體上就不可能產生重大突破。
我們面臨極其類似的情況,商業社會的全面發展取決于基礎營銷理論,而營銷理論的基礎在于對心理深層變化的探索,如果這個領域沒有進展,商業社會整體上就不可能產生重大突破。企業運營猶如逆水行舟,可持續發展是關乎生存的大事。2018年中國制造業利潤率僅有2.59%,而美國為12.2%;世界500強中,中國制造企業利潤率為4.37%,低于其他500強企業的6.57%。可以說,我們的制造企業正在刀鋒上跳舞。
“智子”鎖死地球基礎科學的任務歸納起來有兩項。首先,“智子”會潛伏在地球的高能加速器中,制造錯誤且混亂的實驗結果,使人類無法對物質深層結構進行有效探索。我們遇到的情況是,營銷理論中被設置了邏輯陷阱。這種邏輯陷阱主要是將結果當作原因,將現象視為本質,被稱作因果倒置。
一直以來,營銷界對市場的分析與教學主要依靠“案例分析法”。這種研究方法是結合市場實際,以典型案例為素材,使人們建立對案例比較深入的理解和尋求解決營銷問題的方案。案例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案例都發生在特定的時期、地域和社會環境中,研究結果難于歸納、分析,研究發現比較主觀,研究成果只適用于特定條件。愛因斯坦曾說:誠然,沒有經驗基礎就很難發現真理。但是,隨著我們探索的越是深入,理論所包羅的范圍就越是廣大,那么,在形成理論的時候,經驗知識所發揮的作用就越小。
舉個例子,按照現在的因果倒置邏輯,我們可以提出一堆新的營銷理論,其中可能最簡單易行、成果顯著的,將被稱作“毛衣人營銷”。因為我們會發現自從喬布斯穿著高領毛衣發布新產品后,蘋果產品就大賣了。所以穿著毛衣會使人具有超常的影響力,當然越高領、越緊身、顏色越深、效果越好。企業的營銷活動應該圍繞如何將毛衣穿好展開,尤其是企業高管必須帶頭穿毛衣。營銷方案都給你想好了,就叫“秀出你的小毛衣”!
正如社會心理學家拉波波特指出的那樣,一個人如果只看海,那他一輩子也不能理解波浪的運動和類型。面對因果倒置的理論,我們只能自慚形穢進而困惑不解,案例中深刻的市場分析、準確的營銷規劃,為何實踐起來卻感覺步步驚心。企業家們發現能做的只有“比狠”,比誰對自己更狠,你降價100,我就降價500。誰讓顧客就這么多,廠家卻越來越多呢,消費者權利越來越大,不讓利行嗎?這樣的企業哪有精力研發,哪有資源升級,哪有信心創造獨有的商業模式,只能跟著國外品牌的套路亦步亦趨,最后失去的將是對自我的思考能力。因果倒置的思維方式將像《三體》中的“智子”一樣阻止人們對營銷底層邏輯進行有效思考。
“智子”鎖死地球科技的第二項任務是“神跡計劃”,就是制造一系列科學邏輯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這些“神跡”足以造成地球思想界混亂,產生一種令科學思想誤入歧途的氛圍,使非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機會壓倒科學思維。
工商界是個盛產天才、奇跡和神話的地方。畢加索成功了,有人將其視為營銷天才,并將其名言“好的藝術家懂得復制,而偉大的藝術家擅長竊取”奉為營銷真理,將經營之道引向厚黑學領域。周星馳成功了,有人便認為“生命就應該追求一種隨心所欲的狀態,喜歡才是最重要的,而問為什么完全是多余的”,將營銷引向無厘頭模式。旺旺食品火了,有人發現從旺仔小人到“旺旺”那兩個字的發音都是有講究的,于是經營之道中的迷信盲從之風愈甚。隨著武功秘籍層出不窮,人們開始相信巔峰時刻近在眼前,逐漸失去了科學的思維方式,為了能笑傲江湖,不再考慮會變成東邪還是西毒。
我們肯定陷入了“幸存者偏差”,這個西方在二戰時期就發現的人類邏輯謬誤。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①,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簡單的說,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能看到的,或者是能讓我們看到的,關鍵信息可能已經被遺漏。我們的營銷理論過分關注、分析和解讀市場成功者,機械地將成功經驗升華為品牌標準、盈利模式,而忽略了對消費者心理深層變化等關鍵領域的探索。是幸存者偏差很難理解嗎?是幸存者偏差剛剛發現嗎?還是有人刻意隱藏和縱容了這種偏差?進而誘導對手產生錯誤的身份認知、企業愿景和行動綱領,形成封死品牌意識徹底覺醒的戰略迷局。
三、希望的結局
《三體》中的外星人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不能將思維和記憶隱藏,進而不可能進行復雜的戰略思維。正是由于這種弱點,人類很快發現了戰爭威脅和“智子”的戰略目標。然后,人類幸運地實施了“面壁計劃”,發現和證明了黑暗森林法則,最終找到威脅“三體人”的手段,避免了人類的滅亡。
我們的情況比《三體》中的人類更加困難,因為這個隱藏在營銷理論中的戰略迷局是人類自己的杰作,只能推斷,難以發現、無法證實。我們只能判斷企業可能面臨著黑暗叢林威脅,“賺錢的學問”肯定不會向我們公開,并且還要全力阻止我們知道。營銷理論很可能被刪減并被植入邏輯陷阱,對營銷底層邏輯的科學思考常常被引上歧途,頻繁出爐的營銷理論可能只是批量生產的文化快餐。
面對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西方目前的思路是:盡力拖住對方進入更高層次文明的腳步。我們需要積極應對這種被脫鉤、被斷供、被制裁的威脅。中國制造2025是產業的升級,“中國產品”在向“中國品牌”轉變,理論升級刻不容緩。在營銷心理的深層探索方面,中國人需要,也必須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注釋:
①幸存者偏差被發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美國統計學教授亞伯拉罕·沃德應軍方要求,提供戰機如何加強防護的建議。通過調查作戰后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研究者們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發動機、座艙和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軍方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沃德教授則建議對彈痕少的部位加強防護,原因有三:統計的樣本并不全面,只涵蓋返回的飛機;機翼被多次擊中的飛機似乎仍能返航;發動機、座艙和機尾并非不會中彈,而是一旦被擊中,飛機返航的概率就微乎其微。軍方采用了沃德教授的建議,并且后來證實該決策是正確的,看不見的彈痕更致命。這就是著名的“飛機防護”案例。
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齊若蘭.《管理的實踐》[J].當代電力文化,2014(4):12-12.
[2]埃里希·弗洛姆.人類的破壞性剖析[M].第一版.世界圖書出版社,2014年.
[3]菲利普·科特勒,等.《營銷革命3.0:從價值到價值觀的營銷》[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51-52.
作者簡介:王寧(1976- ),男,滿族,北京人,學歷:碩士,職稱:醫師,碩士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專業,從事營銷領域工作超過15年,教育背景為醫學,現為某醫藥企業的市場部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