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 李策 楊振興 唐笑梅


摘 要:大數據技術作為互聯網產物,其逐漸成熟帶來了跟蹤審計工作的改革及創新。在現代化的生產背景下,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幫助跟蹤審計工作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為審計人員創設更為優異的工作環境。因此,解析現階段工程跟蹤審計問題,分析大數據技術運用的意義,解析工程跟蹤審計的大數據平臺建立,對大數據技術優化下的工程跟蹤審計步驟進行探究。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工程;跟蹤審計
引言
國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同步增長,帶來的是工程建筑領域工程規模及數量的持續增長,在為國民生活創造便捷、促進城市化進程加速的同時,亦帶來了工程建設領域的繁榮發展。作為工程整體管理中的一環,跟蹤審計工作一直受到相關審計人員的重視,但在實際的工程跟蹤審計工作中,因工程周期較長、相關績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有限等因素影響,當下的跟蹤審計工作質量仍有待提升,造成了審計工作審計效益較低、審計成本較高等不良現狀,制約了整體的工程建設發展。本文從工程跟蹤審計的現存問題出發,探究大數據技術在工程跟蹤審計中的運用,以期為行業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一、工程跟蹤審計中存在問題
工程跟蹤審計具備著審計促進整改,規范保障提高的特性,在項目建設的整體生命周期內,跟蹤審計需要對工程各個階段做出對應、全面有效的分析,以期將工程建設過程內的相關問題逐步消滅在初始階段[1]。工程建設活動的整體過程都應有審計部門介入,以此全面發揮跟蹤審計的監督作用,保障工程進度的推進,促進工程成本降低,促使工程質量提升,一定程度上減少決策的失誤,進行工程建設的全方位指導,促進工程投資效益的增長。但結合現狀分析,當下的跟蹤審計存在著以下三個主要問題。
(一)工程周期造成管理難度的提升
工程建設環節眾多,尤其對大型工程來講,其建設周期較長,各工程建設階段一環套一環,并涉及著較多的專業及相關單位,給跟蹤審計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不利影響。在工程較長的時間周期影響下,審計團隊中易出現一定的人員變動現象,隨之各項數據、工作的對接直接影響著最終的審計效果,為跟蹤審計又帶來了更高的開展難度及復雜性。
(二)缺乏一定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
傳統審計模式下的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審計人員會將對核減額的關注及事后審計作為工作重心,這種評價體系直接影響了跟蹤審計的優勢發揮,無法將更多的工程問題及時揪出,導致了工程成本、建設質量、建設效率一定程度的降低,讓跟蹤審計工作出現形式化現象。
(三)對審計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工程跟蹤審計作為一項涉及各方面、各階段的整體性工作,工程的建設現場受多項因素影響,也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變化不定,這種環境下的跟蹤審計工作良好開展是對相關審計人員的能力考驗。審計者需要具備一定的交往協調、綜合分析及調查研究等能力,此外也要對審計、管理、工程及法律等多方面相關知識具備一定了解,對審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審計人員的能力不足便會直接影響到跟蹤審計環節的正常開展。
二、工程跟蹤審計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意義
近年來,互聯網領域的持續發展,促進了信息量、數據量都飛速增長的現代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信息領域的專業學者們最先察覺出該類信息數據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并以此提出大數據概念。在當前階段對大數據的持續研究中,領域專家們將大數據定義出多類型、大體量、低價值密度、高速度的四大特性,此外,大數據同時具備著社會層面的特點,即輻射范圍十分廣泛的特性[2]。隨著人們對大數據的持續研究,對大數據的各項認識也逐漸深化,發掘出大數據具備數據處理復雜性這一特性。上述種種特點都使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在工程審計領域的運用更是促進了審計工作的持續發展,實現跟蹤審計的演變及改革對跟蹤審計工作有以下幾方面主要意義。
(一)提升審計工作的連貫性
工程建設在整體周期中都存在跟蹤審計工作的身影,存在于前期決策直至后期評價之中。該項工作特性使得跟蹤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各階段實際情況,采取有所差異的審計方法,并確定出不同的審計重點。在該類背景影響下,多個階段內的數據差異性導致跟蹤審計易出現一定的斷層問題。大數據技術在其中的運用,具備著數據分析、數據融合兩方面優勢,能促使跟蹤審計的連貫性、整體性增長。例如,以云計算、大數據進行跨區域、跨部門及跨行業的數據搜取及分析,為審計工作提供整體性的宏觀視角。大數據的驅動成為了審計工作的未來發展趨勢之一,在大數據影響下的審計工作,會轉變當前業務封閉、數據孤島、模式單一的狀況,向業務、數據、模式的一體化形式發展。
(二)促進審計模式創新發展
在傳統形式下的審計工作,審計工作者需依靠對少量相關數據的精確審計達成對相關審計數據的正確認識。該種審計方式只能幫助審計人員認識到數據的一部分,且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大數據技術優化下的跟蹤審計工作,為審計人員帶來了新型的審計思維,以樣本即總體形勢構建出整體的審計模式。因跟蹤審計中存在著多項非結構形式的數據,審計工作者進行工程的跟蹤審計中,在考慮分析處理數據的同時,也需要關注怎樣進行數據的搜尋及存儲,以及如何融合、分析多源頭的異構數據。大數據技術的靈活運用,能幫助審計工作者展示審計工作的整體面貌,以此達成審計工作的高效推進。
(三)加強審計監督監管作用
審計人員對相關數據的收尋、分析和處理以及個人在審計流程中的職業判斷造就了最后的審計結果。在傳統形式下的跟蹤審計中,審計者需要通過繁復的審計環節最終形成一份對應的審計報告,對工程整改的落實與否并未做到有效的監控,且較難為后續的類似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以大數據優化下的工程跟蹤審計,借助大數據平臺能實現相關數據的完整保留,以此形成審計工作經驗庫,為后續的審計工作開展能提供一定的經驗參考及借鑒,促進了審計效率的增長。此外,該種方式下的審計工作在保留審計結果的狀況下可進行審計整改落實狀況的持續跟蹤,提升審計工作的監管監督作用,促進工程的良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