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摘要】“振興”發展的過程,是中國農業經濟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導向,深化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符合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支撐。本文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鄉村振興發展之問題,提出發展之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 ?鄉村治理 ?問題 ?發展路徑
前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創新性舉措,也是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新的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響應黨中央關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號召,推動農村統計調查工作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按照上級統計部門統一安排部署,筆者通過對樟樹市張家山街道徐家堎村和中洲鄉西塘村兩個行政村和20份個人調查問卷的調查,嘗試淺析基層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一、基本情況
徐家堎村委位于樟樹市張家山街道,距離市區有13公里,下轄4個自然村,戶籍戶數502戶,常住戶數485戶,常住人口2295人,耕地面積2827畝,主要以種植水稻和蔬菜為主。由于地處市郊,當地的農戶大都在家務農,閑暇之時去城里做零工,生活倒也安逸。最近幾年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大有改進,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鄉風民俗純樸,尊師重教,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全村上下大力推行村民自主自治,發展村級經濟,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34元。近年來,在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脫貧成果顯著:2015年底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75人,2019年年底只有1戶貧困戶,貧困人口1人。
西塘村委位于樟樹市中洲鄉,距離市區有55公里,下轄12個自然村,戶籍戶數478戶,戶籍人口2016人。全村耕地面積4420畝,山林地面積5800畝,2016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850元,是十三五規劃的省級貧困村。經過全村干部群眾齊心協力開展脫貧攻堅戰,2019年實現了整村脫貧的可喜成績。
通過召開座談會和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我們收集了20份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提交的問卷。大家一致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感觸最深的就是生活富裕了,交通便利了,村里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而且變寬了,醫療保障更全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攀比之風也漸長,特別是結婚彩禮這塊。徐家堎村的彩禮已高達20多萬,除了彩禮有的女方還要求男方在市里買房,有的還要買個10多萬的車,結婚費用高達七八十萬。再有一個請客送禮也是農戶生活中較大的開支。大家普遍反映影響鄉村振興的因素有資金、人才和技術,希望能有機會參加農業生產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培訓。
二、發現的問題
首先,農村勞動力流失,空心化趨勢嚴重。目前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形成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極不合理分布。這種人口的單向不可逆流動,不僅使得一些生態條件脆弱、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出現了大面積的鄉村凋敝景況;更使得山區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缺少了必要勞動力的支撐。像中洲鄉的西塘村,全村戶籍人口478戶2016人,其中整戶外出1250人,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謀生,加之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工農業發展基礎薄弱,使得人口流失無法逆轉,造成該村目前勞動力嚴重匱乏,呈現嚴重的老齡化和空心化。
其次,脆弱的生態條件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中洲西塘村由于山區村嚴酷的自然生態條件影響了人們的生存環境,更加劇了該村的人口流失,使得這里大片土地嚴重撂荒,土壤更加貧瘠,形成了惡性循環。
最后,農民思想觀念滯后、文化素質較低,鄉村振興的實施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撐。客觀講,大部分農民的思想還停留在傳統農業的生產和經營上,這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形式變化的需要,也制約了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部分農戶甚至缺乏改善生活質量的內生動力,具有普遍“圖安穩”的思想觀念。
三、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建議
一是要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發展,以“一村一品”帶動鄉村形成產業發展的循環系統。像徐家堎村距市區較近,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民發展蔬菜種植和稻田養蝦產業,現已建好1000畝蔬菜大棚基地和600畝的稻蝦養殖基地。西塘村已建成130平米的平菇種植大棚12個,千畝枳殼基地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中。深入進行農產品開發,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將特色食品產業化,打造綠色農產品產業基地。
二是實現鄉村人的振興。推動鄉村人的振興,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鼓勵下鄉發展、回鄉創業,也要帶動職業轉換,大力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職業培訓。要讓青年在鄉村找到實現人生出彩的機會和舞臺,重點是實現鄉村要素與城市要素的結合,將城市需求與鄉村的供給、鄉村的需求與城市的供給,通過青年人返鄉創業、城市居民下鄉創業、農村居民留鄉創業結合起來,實現全要素綜合配給。
三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一要在產業振興與人的振興帶動下,賦予傳統鄉村文化新的內涵,發展新鄉村文化;二開展農村度假休閑游,通過對環境、設施等的改善吸引游客,發展自然休閑娛樂、農家樂等;三要挖掘鄉土文化人才,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保護鄉土風情、傳統村落等,讓鄉土文明在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中綻放新的活力。
四實現鄉村生態振興。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既要實現鄉村生活生態環境美,又要實現鄉村居住生態環境凈,如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
參考文獻:
[1]莊龍玉,龔春明.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理念與路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6).
[2]張毅慧.新時代加強全民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N].吉林黨校報,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