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柳
摘 要: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流于形式,存在績效考核指標生搬硬套,績效考核體系不夠全面,績效考核激勵效果不佳的現實困境,導致部分輔導員工作積極性下降,產生職業倦怠。建議加強輔導員績效考核的頂層設計,構建以學生為核心的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拓展輔導員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為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建設提供保障。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
“高職百萬擴招”政策的出臺,對民辦高職院校既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是非同凡響的現實挑戰。民辦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必須與學生規模的擴大同步。這要求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引領者的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必須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加強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建設,切實提升育人水平。如何科學、合理、高效地開展輔導員績效考核工作,成為民辦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課題。
一、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的特殊性
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的特殊性源自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首先,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家庭條件相對優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較嚴重,拒絕約束,我行我素。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相對較大,瑣碎的日常管理工作往往占據了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其次,在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身兼多職,例如兼職教師、團學干部、黨務干部、招生專員、實習專員、就業專員、網絡維護專員等。學校幾乎每一個部門的工作都與輔導員有不同程度的交集,可以說哪里有情況,哪里就有輔導員。最后,民辦高職院校是私有資本投資下的產物,受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較大,辦學方針和政策時常會有各種變化,而輔導員是一線工作的實踐者,肩負著政策的落實與執行工作,必須把變化融會貫通到日常工作中,使之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可以說,輔導員是民辦高職院校存在感極強的“救火隊員”。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充滿復雜性、多樣性和易變性。
二、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的現實困境
(一)績效考核指標生搬硬套
民辦高職院校的師資結構普遍存在兩頭大、中間小的問題。輔導員大多是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各級領導大多是公辦院校退休的專家學者。年輕人騎驢找馬,嚴重忽視績效考核對工作能力的強力推動;年長者安于現狀,無暇顧及年輕人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嚴重的雇傭思想導致績效考核成為單純的工作任務。輔導員績效考核表多年來只字未改,考核辦法與現實要求不相符,考核指標更是與實際工作存在脫節,生搬硬套,缺乏針對性。績效考核缺少對全局工作的審視與把握,形式大于內容,更像是皆大歡喜的走過場。
(二)績效考核體系不夠全面
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廣泛采用360度考核法,即從上級領導、同事、下屬和自己四個維度展開考核評價。輔導員在民辦高職院校是基層一線崗位,其下屬是所管理的數以百計的學生。然而,在現實的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中,采用學生評價這個維度的民辦高職院校并不多見。也許是出于輔導員基層一線崗位的考慮,也許是出于學生對輔導員評價的復雜性,不管出于何種原因,缺少學生評價的績效考核體系顯然不夠全面,績效考核的結果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三)績效考核激勵效果不佳
從激勵理論的角度,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的結果以及運用,必須結合民辦高職院校的實際特點,與輔導員的現實需求相匹配,設置適度適當的目標。對輔導員進行激勵,就一定要滿足激勵因素。現階段,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仿佛是突擊填表的紙上談兵,績效考核結果更像是零敲碎打的妥協,為的是皆大歡喜,一團和氣。績效考核有結果,缺反饋,缺整改,缺運用,沒有為輔導員樹立職業發展的標桿,沒有為輔導員指明職業發展的方向,更沒有為輔導員進行職業發展的輔導。
三、完善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的建議
(一)加強輔導員績效考核的頂層設計
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是學校中心工作能否貫徹執行的關鍵,必須充分認識輔導員績效考核的重要性,加強輔導員績效考核的頂層設計。一方面,把學校的中心工作融入績效考核指標中,使績效考核充分反映輔導員承上啟下的作用效果,反映輔導員政策執行力度,體現學校中心工作的完成情況,把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與學校緊密聯合。另一方面,把輔導員的績效考核與日常考核緊密銜接,從日常考核中提煉考核指標,設置標準,把日常考核融入學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中,使考核發生在每一個日常工作,融匯于收獲的績效考核中。
(二)構建以學生為核心的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輔導員的核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習、生活和頭腦。只有從思想上引領,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價值認知體系,達到成人成才的最終目的。民辦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以先成人,再成才為主線。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是主體功能。輔導員服務的是學生,教育的是學生,引領的是學生,學生是輔導員工作的主體,輔導員績效考核必須構建以學生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學生的評價體系可以圍繞“五心”展開,即信心、熱心、耐心、愛心、責任心。通過“五心”,把輔導員職業能力貫穿于框架之中。
(三)拓展輔導員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
第一,績效考核結果與獎懲、薪酬掛鉤。民辦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普遍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正處在人生的初期,即將或剛剛扛起家庭的重擔,對于這類群體而言,薪酬與獎勵是最直觀的需要,將逐步滿足他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第二,績效考核結果與職業能力提升相結合。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發展,既要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細心體會,也要通過不斷的專業化培訓學習獲得外力支持。民辦高職院校為了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發展,往往采取輪流培訓的方式分享寶貴的培訓機會。這種方式固然有其整體的考慮,但必須掌握好尺度,并向優秀輔導員傾斜。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大多在理論基礎上相對薄弱,這種薄弱需要用專業化的培訓來不斷彌補和提升,同時這些優秀的輔導員在獲得培訓養料后,將成為真正的領頭羊,幫助輔導員隊伍明晰發展的方向。
第三,績效考核結果與職業發展相匹配。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黨政管理干部。作為教師,輔導員受制于理論基礎,主要承擔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但教師是部分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夢想,應該打通這個夢想渠道,拓寬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路徑。例如在達到相應條件的前提下,轉崗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這是其中的可行之道。至少就現階段而言,民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呈現出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即思政專任教師缺乏對學生實際的了解,導致各說各話,聽課率低,教育性差。倘若優秀的輔導員能夠在學歷和理論基礎等方面得到提高,相信將成為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建議采取輔導員內部職級考核,根據輔導員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結果等標準,確立輔導員的崗位職級,構建教授級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路徑,提升輔導員的職業發展高度。
參考文獻
[1]王敬濤,董海.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與優化[J].遼寧高職學報,2019(7):90-93.
[2]易善安,徐瑩.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