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猛,陳紅斌,徐深錄
(浙江惠松制藥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3)
通過現今新型技術將單味中藥飲片進行處理所得的顆粒狀制劑為中藥配方顆粒,此種藥物和傳統飲片的性質基本相同,可保留其主治、功能以及性味等特點[1]。傳統中藥飲片煎制復雜、儲存和攜帶缺乏便利性,致使其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今人們生活的步伐。而中藥配方顆粒劑轉變了從古至今中藥以果實、花、葉、莖、根等直接入藥的理念,此種藥物無需煎煮即可沖飲,還具有存儲、攜帶方便、衛生等優點,臨床中患者逐漸接受[2]。因此本次選擇了在本院進行治療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針對臨床中應用中藥配方顆粒劑的價值展開了研究。
1.1 一般資料。本次實驗對象全部選自2018 年3 月至2019年7 月之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98 例患者,按照隨機表法分成兩組,即實驗組(n=49)和對照組(n=49)。以上患者全部和相關疾病診斷標準相符,患者知曉且同意本次實驗,該實驗獲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將對本次實驗所用藥物過敏患者排除。其中實驗組29 例男患,20 例女患,年齡21-75 歲,平均(47.9±2.4)歲,其中12 例消化性潰瘍患者、2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 例冠心病患者、14 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對照組30 例男患,19 例女患,年齡24-77 歲,平均(50.5±2.9)歲,其中11 例消化性潰瘍患者、21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 例冠心病患者、12 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以上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實驗組患者使用中藥配方顆粒劑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選擇甘草、三七、黨參、醋延胡索、白芨、白芍、海螵蛸各一袋,通過200 mL 溫開水沖飲,餐前半小時服用個,每天兩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連翹、萊菔子、麥芽、山楂、雞內金、茯苓、山藥、白術、太子參各一袋,建曲兩袋,通過200 mL 溫開水沖飲,餐前半小時服用個,每天兩次;冠心病患者:紅景天、丹參、三七、黃芪各一袋,通過200 mL溫開水沖飲,餐前半小時服用個,每天兩次;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葶藶子、浙貝母、丹參、紅景天、靈芝、矮地茶各一袋,通過200 mL 溫開水沖飲,餐前半小時服用個,每天兩次。對照組患者傳統中藥飲片煎煮治療,針對不同的疾病選擇和實驗組相同藥名的中藥飲片,冷水浸泡半小時后水煎服用,每天一劑,分早晚服用。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接受程度和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療效評價:治療后患者的多種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未出現復發情況則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則為有效;治療后未達到以上標準,或病情進一步加重則為無效。1-無效率=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此次實驗選擇統計軟件SPSS 20.0 處理相應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率(%)表示,檢驗值為χ2,當P<0.05 時,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98 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在治療總有效率上,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98 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n(%)]
2.2 對比98 例患者的不良發應發生率和接受程度。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腹瀉1 例,不良發應發生率為2.05%;對照組治療后腹瀉3 例,不良發應發生率為6.12%,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接受程度為91.84%(45/49),對照組患者接受程度為79.59%(39/49),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臨床中醫藥學的不斷發展,中藥飲片在臨床多種疾病治療中廣泛應用,治療效果顯著且不易復發。但是此種藥物需進行煎煮后才可服用,部分患者不具備煎煮條件而放棄中藥治療。而中藥配方顆粒劑是中藥飲片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主要是對中藥飲片進行提純、增加輔料所獲得的顆粒狀制劑。臨床對傳統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劑的治療效果、藥理作用、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對比顯示,兩者差異較小,一些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特點優于傳統中藥飲片[3]。有臨床調查數據顯示,現階段國內中藥飲片生產總量逐漸以每年14%至28%的速度減少[4]。這也更說明了越來越多的臨床患者逐漸接受中藥配方顆粒劑。
在本次實驗中,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中藥飲片煎煮治療,實驗組患者使用中藥配方顆粒劑治療,結果顯示,在治療總有效率上,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不良發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接受程度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劑的我治療效果差異較小,均不會產生較嚴重的毒副作用,但是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中藥配方顆粒劑治療。主要是此種藥物優勢較顯著:①和中醫“辨證論治”理論較相符,中藥配方顆粒劑主要是單日劑量單位制劑,隨癥加減簡單[5];②服用、儲存、攜帶方便,雖然現階段的大部分醫院存有代理煎藥服務,但是真空包裝的液體藥物在常溫環境下僅能儲存一星期,此外液體藥包禁止擠壓,體積大存放所占面積較大。而中藥配方顆粒劑則可彌補以上缺點,儲存、攜帶方便,有利于外出學習、工作時攜帶,沖飲簡單;③調配方便,能夠明顯減輕中藥房工作,此外糾正和復核工作簡單。中藥飲片僅能核實藥物品種,而重量無法確保精準,一旦出現錯誤,會明顯增加工作量,并造成藥物浪費情況。而中藥配方顆粒劑的數量、品種在調劑過程中復核方便,當出現差錯時更換藥物和增減劑量操作簡單。④劑量精準,中藥配方顆粒劑一般情況為獨立包裝儲存,且每份劑量精準度較高,調劑過程中可確保精準使用劑量。⑤減毒增效,常通生產和調制中藥配方顆粒劑時,會對中藥進行除雜、提純,將中藥飲片中的有毒物質、雜質清除,此外通過現代科學技術,還可以解決中藥中存有微生物、重金屬等問題[6],一方面能夠提升生產質量,另一方面能夠確保臨床效果并減少毒副作用。中藥配方顆粒劑雖有較多優勢,但也有一定缺陷:中藥配方顆粒劑由于生產等工藝的影響,其價格會略高于傳統中藥飲片;一些不經常使用的藥物僅有飲片,中藥配方顆粒劑并不包括所有中藥飲片;單個品種質量標準未有統一標準,無法控制質量;中藥配方顆粒劑是從中藥飲片中提取所得,干燥性較高,這就會在一定程度增加吸潮性,因此在儲存的溫度和濕度要求較高。
總而言之,中藥配方顆粒劑用于臨床治療,效果好、毒副作用少,患者接受度高,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