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初中生身心發展較為迅速,往往急于表現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與理解,但其心智仍不夠成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矯正不健康的心理。中學各科教師均肩負著對學生心理引導的重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以固有的教材內容為依托,適當滲透心理教育,輔助學生逐漸健全人格,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康的心理品質。數學學科受自身知識特色的影響,主要培養學生觀察、運算、分析與推理能力,而且由于公式繁多、計算量大、邏輯性強,使得學生難免存在畏難心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科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領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熏陶,使其學會自我調控,管理好個人情緒和心理,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小故事引發學習動力
學生的健康心理并非天生形成,而是在后天學習與生活中慢慢積累的。數學發展有著自身漫長又悠久的歷史,出現了很多知名的數學家,他們通過刻苦鉆研、不懈探究,從而發現真理。在這一過程中,科學家凸顯出優秀的心理品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知識,巧妙融入一些數學史或者關于數學家研究發現的小故事,由此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向上的動力,學習有方向、有目標,用積極情緒迎接挑戰,促進他們健康心理的養成。
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習完勾股定理的概念后,教師設疑:“為什么把直角三角的三邊分別叫作勾、股、弦?勾股定理是怎樣發現的?”然而,可以借機講述勾股定理探索過程的數學史——我國《周髀算經》中記載有勾股定理的公式與證明,相傳由商代商高所發現;三國時期的蔣銘祖對《蔣銘祖算經》內的勾股定理作出詳細注釋,又給出另外一個證明;埃及稱為埃及三角形,中國又稱為“商高定理”,歐美等國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在證明方法方面,我國最早由三國時期的趙爽采用數形幾何的方法詳細證明;國外有畢氏證明法、總統證法和歐幾里得證法等。同時,講述這些數學家在研究勾股定理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最終不畏艱巨完成研究。如此,教師帶領學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歷史,使其對數學家產生敬佩之情,了解歷史,從數學家身上學到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鉆研探索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質疑中滲透心理教育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知識邏輯性嚴密,還有著抽象性特征。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困難或疑惑,像概念、符號、公式及邏輯推理等,因而容易受到挫折,如果不及時疏導,甚至有可能產生消極心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發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給予點撥和指導,幫助他們消除疑慮,從而增強學習自信。
例如,在進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學時,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兩個三角形,詢問:“如何判定這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提示學生逐個檢查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是不是都相等,假如全部相等就表明全等,不過他們將會產生質疑:“全部檢查三角形的6個元素比較麻煩,是否有簡便一些的方法?”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只給出一個條件,一條邊或一個角相等能不能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且在黑板上展示。教師通過幾何畫板演示,然后給出兩個條件,讓他們分為邊邊、邊角、角角三種情況研究,使其發現一個或兩個條件無法判定。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再添加一個條件,分為三邊、一邊二角、三角、二邊一角四種情況思考,讓他們慢慢向真理靠近。上述案例中,教師鼓勵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要敢于思考、敢于質疑,提出各自的不解之處與想法,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放手讓學生去自由探索,使其逐漸發現規律,以此培養質疑精神、探究意識和鉆研精神的健康心理。
合作學習,強化健康心理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知識難度相對較大,有時僅靠個人能力難以透徹理解,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合作互助的機會,使其以小組形式展開學習和探索,讓他們明白相互幫助的重要性。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知識基礎等因素,分成多個小組,使其在小組內一起學習、互幫互助,共同完成任務,從而強化健康心理。
例如,在“從問題到方程”教學中,教師借助天平提出問題:“現有一些散裝食鹽、一架天平和一盒標準砝碼,怎么求出食鹽的質量?假如丟失一個克的砝碼,依舊要稱出食鹽的質量,怎么辦?”然后組織學生分組操作和討論,他們表面上是研究天平平衡問題,實質是探索方程所需的條件——相等關系。接著,教師設置例題:在籃球聯賽中規定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一個籃球隊一共參加比賽12場得到20分,該球隊取勝多少次;小紅今年5歲,爸爸今年32歲,多少年后小紅的年齡是爸爸的1/4;將40千克的橘子分別裝在3個同樣大小的筐中,裝滿后還剩余1千克,求每個筐能裝多少橘子?讓學生小組內共同討論用方程描述,使他們由問題順利過渡至方程。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經歷由問題到方程的過程,使其體會到研究的艱辛,知道通過合作互助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借此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團結協作精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教師需要善于發現和營造心理教育的機遇,實時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提升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使學生身心獲得健康發展,培養學生成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東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