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芬
【摘要】目的 研究預防護理應用在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中對血栓相關并發癥及血管通路堵塞的影響。方法 需以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治療的6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設置對照組(33例,提供常規護理)與實驗組(33例,進行預防護理),比較兩組的血栓性并發癥。結果 經護理干預,實驗組有2例下肢靜脈血栓、0例肺栓塞、0例心肌梗死,其血栓性并發癥發生率為6.06%,對照組有5例下肢靜脈血栓、3例肺栓塞、1例心肌梗死,其血栓性并發癥發生率為27.27%,P<0.05。結論 對接受維持性血透治療的尿毒癥患者實施預防護理,可降低血栓性并發癥發生率,改善血管通路阻塞情況,所以此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尿毒癥;維持性血透;血栓;并發癥;血管通路堵塞;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0..02
尿毒癥患者接受維持性血透治療,能夠延長生存期,但是由于透析不具備內分泌功能與腎臟代謝作用,所以長期透析者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進而影響治療效果,所以還需對血栓性并發癥進行預防,以改善血管通路阻塞。本文分析了預防護理應用在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中對血栓相關并發癥及血管通路堵塞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需以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治療的66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設置對照組(33例)與實驗組(33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齡54~72歲,平均年齡(61.4±2.7)歲,透析2~12個月,平均透析(7.8±1.2)月;實驗組: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齡56~73歲,平均年齡(62.5±2.3)歲,透析1-11個月,平均透析(7.0±1.1)月。納入標準:本次研究活動在全部患者知情且自愿參與的前提下展開;排除標準:①心肺功能異常;②免疫系統疾病。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并無明顯差異,P>0.05,所以可以分組進行研究。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即指導患者自我護理與監測血管通路。
給予實驗組預防護理:(1)健康宣教:結合患者文化程度,為患者講解尿毒癥、血栓形成原因、維持性透析、并發癥預防等知識,增強患者疾病認知度,提升依從性;(2)透析護理:一是進行置管護理,在實施透析前,需觀察導管情況,若有抽吸不暢情況,可推入生理鹽水與尿激酶混合液予以疏通,且在透析結束后,需用肝素鈉實施封管操作,以降低血栓發生率;二是透析后按壓血管時間控制在20~25 min,且應縱向按壓針眼,微舉手臂,做好保暖措施,預防血管痙攣;三是給予血液黏稠度高或是高凝狀態的患者全身抗凝治療。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指標為血栓性并發癥,包括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1]。
1.4 統計學方法
需借助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與處理本次研究活動中產生的觀察數據,其中血栓性并發癥的數據表示方法是n/%,需行x2檢驗,P<0.05代表有對比意義。
2 結 果
經護理干預,實驗組的血栓性并發癥發生率(6.06%)低于對照組(27.27%),P<0.05(見表1)。
3 討 論
尿毒癥患者接受維持性血透治療雖有助于維持酸堿平衡[2],但是卻容易出現血栓性并發癥,增大治療風險,所以給予此類患者護理干預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表明,與常規護理相較而言,接受維持性血透治療的尿毒癥患者更適宜于采用預防護理,主要表現在實驗組的血栓性并發癥發生率(6.06%)低于對照組(27.27%),P<0.05。究其原因:血液濃縮、高血液黏度、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均有引起尿毒癥血栓形成的可能性[3],而血栓形成又會造成血液通路堵塞,分析原因可能與進行血透過程中,肝素會與血小板相互結合,所以能夠激活凝血系統,從而促進血栓形成有關,所以在給予實驗組患者預防護理后,可從多個角度預防血栓形成,繼而減少血栓性并發癥。
綜上所述,將預防護理應用于接受維持性血透治療的尿毒癥患者中,可以降低血栓性并發癥,改善血管通路阻塞情況,所以此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 蘭,李王雪.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血栓相關并發癥及血管通路堵塞的預防護理[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03):512-514.
[2] 王曉娣.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血栓相關并發癥及血管通路堵塞的預防護理[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03):532-533+536.
[3] 鄧莉莉,廖曉輝,韓顯文.高通量透析對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的血脂及C-反應蛋白的分析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1):1585-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