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紅 劉艷麗
【摘要】目的 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將“7S”管理思路引入護理管理中,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規范管理,提高護士自身素質。方法 將“7S”即整頓、整理、清潔、清掃、素養、安全、節約引入護理工作的各環節中,強化服務流程,根據護理部制定的護理技術質量標準,每項護理質量≥90%為合格。結果 實施“7S”管理后,與前一年同期相比,護理質量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管理效果增強,護理活動環節質量控制增強。結論 創新護理管理模式,創新護理理念,減少浪費,體現護理勤儉美德,提升了護士歸屬感 凝聚團隊精神力,提高護理工作效率,保證患者安全。
【關鍵詞】“7S”管理應用;護理管理;臨床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1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2
護理質量是衡量一個醫院護理隊伍建設水平高低的體現,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做到使患者滿意、已是當下護理管理者們重點關注的難點問題,隨著“7S”活動在我國各行各業的推廣及不停的完善,護理管理者們發現護理質量與目前日本行業中推廣的“7S”活動相似,二者都對現場環境進行管理,重視環節質量,追求高效率、高質量為目的的工作指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為綜合內科全體護士共12人,其中護士長1人,護士11人,職稱分別為主管護士1人,護師4人,護士7人,學歷結構:本科1人,大專8人,中專3人。對實施“7S”管理模式前后的護理質量、環節質量進行對照。
1.2 ?研究內容與方法
探索護理管理新模式,將“7S”活動引入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
(1)整理是將工作場地內的所有物品分類,并且把不必要的物品堅決的清理掉。整理是護理工作有序開始的關鍵,我科室積極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別標準,制定廢棄物品處理辦法,每日循環整理。整理的對象主要是護士站抽屜、文件柜文件、文書表格、告知書、辦公桌上的物品,置放在各個角落的物品、垃圾桶,不用的物品、損壞的物品,將要的物品保留整理,不要的物品及時處理,如反復維修的血壓計、不能使用的聽診器、計算器、訂書機等與工程部、庫房及時聯系報損,將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按要求進行分類整理并分類處理。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定期對病人使用的藥品和急救藥品器械進行檢查檢測,對搶救儀器中易損壞的配件重點檢查,發現異常立即檢修、報損、重新購買。對藥品混裝、過期等現象,重點進行管理,保證急救器材設備、藥品均處于備用狀態,提升護理質量。
(2)整頓是工作場所整潔明了,一目了然,減少取放物品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條的工作秩序區。我科將必需品分類放置,有效標識,使工作場所一目了然,這樣在取需用物品時能迅速取出,并立即放回,整齊有序,在工作中消除過去因到處亂翻,四處尋找的忙亂,為搶救病人贏得了更多寶貴的時間。
(3)清掃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我科每班將辦公室、更衣室、配餐室、治療室、儀器室、值班室等工作場所內所有的地方以及工作時使用的儀器、設備等打掃干凈,讓工作場所保持一個干凈、寬敞、明亮的環境。使患者在這樣的就診環境下就醫,心情愉悅、徹底放松,能有效的提高醫患、護患的臨床配合,使患者早日康復。
(4)清潔是經常性地進行工作整理、整頓、清掃工作,并對以上三項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監督檢查措施。要做好這一點就要奉行“三不”原則:不制造臟亂、不擴散臟亂、不恢復臟亂。為此我科將所有東西進行分類,對各類物品進行定位放置,并貼上醒目的標簽,選定了7S工作專項負責人,負責相關的7S責任事項,要求每天上下班花3~5分鐘做好7S工作,經常性的自我檢查,相互檢查,專項負責人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醫療儀器設備、搶救藥品、物品、辦公區域、公共區域等工作管理情況。
(5)素養使每個員工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遵守規則,積極主動。我科認真執行醫院及護理部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外,科室每月根據護士生活會議,規范共同遵守的有關規則和規定,如:各班工作要求、護士禁忌用語、乘電梯要求、與患者溝通技巧等等。每周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旨在不斷培養護士素質及專業技能,應用激勵機制,對優秀者給予鼓勵,增加護士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2 結 果
我科自實施7S管理活動以來護士工作的態度、團隊意識、自我約束能力、工作的主動性都有了明顯改變,護理工作與同期相比,護理質量均有上升,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開展“7S”活動后,護理管理效果有很大改觀,工作環境、環境清潔度、醫療安全意識、患者滿意度等方面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有顯著提升
3 討 論
創新護理管理模式,開展“7S”活動后,我科把“7S”管理與護理管理結合起來,從細節上抓起,注重環節質控,做到事事預防為主,從而保證了護理安全。同時“7S”管理與護理管理相結合,完善了護理質量經驗管理,完善了有效的監督和反饋機制,使護理質量管理更科學、更規范。創新護理服務理念 ?開展“7S”活動后,使護士由過去的傳統護理模式即以任務為中心轉向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真正做到讓患者入院后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這種服務理念的轉變,不但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更是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劉 ? 敏“5S”護理服務對專科建設的作用.家庭護士,2011:5(3):72—73.
[2] 戴付敏.運用5S理論實施病房管理的效果評價.護理學雜志,2009:18,(6):456.
[3] 徐玉純.5S活動在病房管理中的應用.現代護理,20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