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蔣梅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疾病認知及遵醫行為建立的影響和意義。方法 對收治的高血壓患者采用問卷調查和面對面交談溝通法,了解高血壓患者常見的認知誤區,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性,糾正認識誤區。結果 高血壓患者疾病認知性得到提高,對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依從性增強,血壓控制較理想,實施健康教育前血壓控制率為18.5%,實施健康教育后血壓控制率為8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疾病認知性,糾正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
【關鍵詞】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疾病認知;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2
高血壓病是最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國2002年高血壓患病率已達到18.8%,估計全國有高血壓患者1.6億。但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處于較低水平。高血壓病的治療需要患者終生堅持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影響血壓控制的因素復雜,但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遵醫行為的依從性,遵醫行為的依從性是指患者在就醫后其行為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即遵循醫囑的行為活動。而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其行為活動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導致高血壓病急慢性并發癥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了解高血壓病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和血壓控制不佳的原因,我科采取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對30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問卷式調查分析,發現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誤區,直接導致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為。針對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誤區對患者進行了系統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300例,其中男178例,女122例,年齡48~75歲,所有高血壓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對高血壓的診斷,高血壓病程2年以上,高血壓I級50例,Ⅱ1級114例,Ⅲ級136例。
1.2 ?方法
本著自愿的原則,對300例高血壓患者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調查分析和綜合評估后,找出患者對疾病認識的誤區,針對誤區對患者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高血壓病的認識、飲食、服藥、不良嗜好、運動、精神狀態、監測血壓、定期復診等。于患者出院后6個月再次進行問卷調查,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1.3 ?對比分析的指標包括
①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為比較。②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在SPSS 10.0統計軟件包上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較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存在的認識誤區及分析
(1)認為高血壓對身體無太大影響,若無不適癥狀可暫不治療。
(2)不懂得高血壓病需終身服藥治療,患者只在血壓較高期間服藥,認為血壓降至正常就可停止服藥。
(3)缺乏對血壓監測重要性的認識,認為無自覺不適則不需要監測或服藥后血壓降至正常則不需要監測,大部分患者只是在感到不適才去量血壓。
(4)缺乏對規范治療重要性的認識。表現在對服藥治療的隨意,記得時就服,不記得時就沒有服藥,服藥時間及間隔時間不符合要求。
(5)不了解或不重視生活方式及行為對高血壓病的影響,35%的患者未懂得科學安排運動時間。
3 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向患者講述高血壓病的病因、誘發因素、危險因素、臨床表現、主要治療方法、并發癥的預防等,并針對認識誤區進行重點指導,進行效果評價,保證健康教育效果。指導患者合理安排運動時間。
4 結 果
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對疾病認知識誤區得到糾正,疾病認知性增強,遵醫行為明顯提高,血壓波動范圍縮小,血壓控制較理想,與接受健康教育前比較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5 討 論
高血壓的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高血壓病的治療需要患者終生堅持服藥及藥物治療。由于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缺乏,導致患者遵醫行為的依從性差,血壓出現較大的波動,會導致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造成生命危險。健康教育是高血壓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患者提供安全、經濟、高質量護理的保證從而達到減少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長期、有效、平穩地控制血壓。
參考文獻
[1] 屈學琴.高血壓病患者不遵醫行為原因分析與健康教育[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2):179-180.
[2] 畢希銘,張蘇范,劉力生心理應激與高血壓病.北京:人民衛生社,2001.1024-1039.
[3] 黃敬亨,健康教育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