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摘要】目的 探討PDCA在提高急診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01月~2019年04月我科室工作的低年資護士34例,按照是否實施PDCA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7例。對照組護士采取傳統帶教模式進行培訓,觀察組護士采取PDCA模式進行培訓。結果 觀察組護士急救理論考試成績(84.27±4.86)分、急救技能考核成績(92.05±2.59)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94±2.58)分、(82.86±2.37)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的應急能力考核合格率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PDCA模式對急診科低年資護士進行應急能力培訓,能夠顯著提高護士的急救理論水平和急救操作技能水平,從而促使其應急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關鍵詞】PDCA;急診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2
急診科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科室,相比其他科室來,急診科所接待的患者均為急癥、危重癥患者,由于急診科患者的病情變化較快,加之患者家屬的情緒往往波動較大,同時由于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急診科護理糾紛的發生率要較其他科室明顯更高[1]。這就導致急診科臨床護理的難度較大,對急診科護士應急能力的要求較高。由于一些低年資的護士臨床經驗和閱歷有限,其應急能力無法滿足急診科護理要求[2]。因此,何如采取科學化的管理方法來提高急診科低年資護士的應急能力就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科室為了實現有效提升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的目的,引入了PDCA方法,獲得了如下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01月~2019年04月我科室工作的低年資護士34例,按照是否實施PDCA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7例。觀察組17例護士,均為女性,年齡19~25歲,平均(21.3±1.2)歲;學歷:本科6例、專科8例、中專3例。對照組17例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0~26歲,平均(21.7±1.0)歲;學歷:本科5例、專科8例、中專4例。二者的社會學資料、學歷分布、工作能力等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護士采取傳統帶教模式進行培訓,觀察組護士采取PDCA模式進行培訓,具體實施如下:
1.2.1 計劃
首先對低年資護士在急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的急診科護理情況,制定出培訓計劃、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培訓計劃:(1)根據低年資護士急診護理知識掌握程度,制定出針對性的培訓計劃,(2)是總結分析科室低年資護士在急診護理中表現出來的共性問題,借助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包括集中培訓、組織查房、網絡學習、講座等,對這些共性問題給予強化指導。培訓目標:通過培訓來使低年資護士的病情觀察能力、急救意識、急救護理操作技能得到質的提升。
1.2.2 執行
對低年資護士的培訓工作由護士長統一安排,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重點知識的教授,由一位資歷較老、經驗較豐富的護士帶一位低年資護士,對急救護理理論知識、急救護理操作技能、重點查房等內容進行講解,并采取模擬的方式對急救配合技能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其一熟悉急診科環境物品擺放,常見病和基本的急救流程;其二護士長和資深護士結合護理應急預案流程、臨床搶救經驗以及不同病例進行培訓;其三是由帶教老師向護士示范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并指導低年資護士進行急救技能訓練。
1.2.3 檢查
由護士長和培訓考核組組長,采取現場問答的方式對低年資護士的急診應急能力進行考察,主要的考察內容包括相關的理論知識、急救技能等。
1.2.4 處理
由護士長根據護士的考核情況,對其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對于考核不合格的低年資護士,要進行小組討論,尋找出存在的原因和問題之后,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告知護士。然后由帶教老師主導,與低年資護士共同探討,尋找出實際急診護理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以此來促進急診護理質量不斷提高。科室培訓考核小組在下一個PDCA循環中將發現的問題納入,在下一次循環中進行改進[4]。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軟件分析,急救理論考試成績和急救技能考核成績用(x±s)和t檢驗表示;應激能力考核合格率用(%)和x2檢驗表示;檢驗水平為α=0.05。
2 結 果
2.1 ?兩組護士的急救理論考試成績和急救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護士的急救理論考試成績和急救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士應激能力考核合格率
觀察組護士的應急能力考核合格率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PDCA循環模式是一種質量持續改進管理模式,其在實施過程主要包括4個階段,即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在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工作開展實施過程中,通過定期對培訓效果實施評估,由培訓者對護士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總結分析,并給出有效的改善對策,從而實現培訓質量的提升[3]。以此循環往復,每一個循環都能夠解決實際的培訓問題,每一次循環能夠促使培訓質量得到更上一階的提升,從而實現培訓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升,促使低年資護理的應急能力得到顯著提升[4]。
綜上所述,采用PDCA模式對急診科低年資護士進行應急能力培訓,能夠顯著提高護士的急救理論水平和急救操作技能水平,從而促使其應急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瞿金飛.急診護理服務中應用PDCA循環的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3):153-154.
[2] 周麗英.PDCA 循環管理法在急診科低年資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6,23(01):29-31.
[3] 石聰穎.PDCA在心血管內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12):62-63.
[4] 何志瓊,徐 ? 琴,楊 ? 雪,等.PDCA循環法教學在提高護理專業實習生臨床應急應變能力培養的研究[J].醫學信息,2017,30(17):168-169.